正文 卷三十一 列傳三

王世傑

新竹固土番之地,勢控北鄙,文物典章,燦然美備。跡其發揚,可以媲嘉義而抗彰化,然當二百數十年之前,猶是荒昧之域也。鹿豕所游,猿猴所宅,我先民入而啟之,剪除其荊棘,驅其猿猴鹿豕,以長育子姓,至於今是賴。初,永曆三十有六年春,北番亂,新港、竹塹等社應之。延平郡王克塽命左協理陳絳帥師討,諸番皆竄。時有王世傑者,運餉有功,師旋,許其開墾,而竹塹乃為我族處矣。

世傑泉州同安人。來台為賈,既得墾田之令,集泉人百數十人至,斬茅為屋。先墾竹塹社地,就番田而耕之,引水以溉,歲乃大稔,其地即今縣治之東門大街以至暗仔街也。已又墾西門大街至外棘腳,治田數百甲,來者日眾,縣治一帶,皆為鋤耰所及矣。世傑既以力田起家,又與番約互市,歲饋牛酒。竹番自創後,力微人寡,不敢抗,而墾務乃日進。康熙五十餘年,始墾濱海之地,曰大小南勢,曰上下羊藔,曰虎仔山,曰油車港,曰南庄,凡二十有四社,為田數千甲,歲入谷數萬石。既又墾迤南之地,曰樹林頭,曰後湖庄,曰八卦厝,曰南雅,曰金門厝,曰姜藔,曰北庄,凡十有三社,儼然一方之雄矣。當是時,新竹尚未設治,諸羅政令僅及半線,大肚、吞霄諸處,山川奧郁,水土苦惡;南崁、淡水窮年陰霧,罕晴霽,鄭氏以投罪人。康熙四十有九年,始設淡水防兵,及期生還,歲不能三之一。巡哨未有至者,而世傑獨苦心孤詣,蒙苫蓋,暴霜露,胼手胝足,與佃農共甘苦,故來者日眾,而富巨萬矣。族人王列自泉來,世傑命種薴而給其資,用以織褐,故新竹產薴特盛,即今之薴仔園也。世傑既死,其子不睦,析產以居。乾隆初,又與鄭氏構訟,案懸府署,累年不決,家乃中落。然世傑以一匹夫,憑其毅力,鼓其勇氣,以拓大國家版圖,功亦偉矣!世傑既沒,從其後者又若而人,雖微不足道,而亦有功於墾土者也,故附傳之。

徐立鵬廣東陸豐人。雍正三年,開墾新莊仔之地。越二年,有徐里壽、黃君泰亦陸豐人,合墾員山、頂嵌、頭厝等庄,而同安人曾國詰與拓之。

郭青山廣東海豐人。雍正八年,開墾員山仔之福興庄。而陸豐之黃海元、張阿春亦以其時合墾槺榔仔之福興庄及東勢之地。

李尚福建同安人。以雍正六年,往墾後湖田九盾車路頭,至是告成。

郭奕榮福建惠安人。雍正九年,往墾上山腳、下山腳、山邊等地。其縣人范善成亦墾成竹圍仔之田。

徐錦宗亦陸豐人。以雍正十年,墾成茄苳坑之地。

歐天送亦同安人。以雍正十年,與南安曾六偕拓大庄崁頂厝之地。而惠安楊夢樵亦墾頂樹林,至是告成。

羅朝宗亦陸豐人。來台之後,聞竹塹地曠人稀,農功未啟,雍正十一年,偕其縣人黃魁興、官阿笑合墾十一股之福興庄及中崙、大竹圍、下崁、頭厝等地,翌年告成。其時有鎮平巫阿政往墾青埔仔,同安許判生、溫明鼎合墾後面坡、仔頭、下崁仔腳、拔仔窟,南安張春始亦墾大眉庄,各建村落,以棲佃農,而竹塹之墾務愈盛。

陳仁願福建晉江人。謀墾番地,與中港社番約,歲納其租,招集佃農,以拓香山之地。初,香山原在界外,給與屯番,番不知耕稼,仁願乃墾成之。鹽水港亦中港社番之地,與香山對峙,為泉人所拓,凡十數社。

周家亦晉江人。乾隆二年,始來竹塹,往拓治東六張犁之地,則昔之霧侖毛毛也。

姜朝鳳亦陸豐人。以乾隆二年,往墾紅毛港附近。港在治之西北,濱海,西班牙人據北時,曾艤舟於此,故名,其後為竹邑互市之埠。

林耳順泉人也。以乾隆四年,集閩、粵之人三十餘,與中港社番約,從事墾田。數年之間,遂建蟠桃、菁埔等十二社,多者百數十人,少亦二三十人,各闢田廬,開溝洫,為久住計。十六年,鎮平人林洪、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羅德達等,共募流氓,以開上下田藔,而頭份一帶之地,皆為漢人有矣。

許山河福建漳浦人。乾隆三十餘年來台,與社番約墾中港之地,而彰化張徽揚者先拓其海口,已而泉屬之人後先戾止,遂成一大聚落,以與泉州互市,為竹邑通海之埠。

連橫曰:朱一貴之役,漳浦藍鼎元從軍來台,著《東徵集》。其論竹塹也,曰:「其地平坦,極膏腴,野水縱橫,處處病涉,俗所謂九十九溪者。以為溝澮,闢田疇,可得良田數千頃,歲增民谷數十萬,台北民生之大利,又無以加於此。然地廣無人,野番出沒,必棋置村落,設營汛,奠民居,而後及農畝。當事者往往難之,是以至今棄為民害。不知此地終不可棄,恢恢郡邑之規模,當半線、淡水中間,又為往來孔道衝要。即使半線設縣,距竹塹尚二百四十里,不二十年,此處又將作縣,氣運將開,非人力所能遏抑,必當因其勢而利導之。以百里膏腴天地自然之樂利,而憚煩棄置,為百姓首額疾蹙之區,不知當事者於心安否也。有官吏,有兵防,則民就墾如歸市,立致萬家。不召自來,而番害亦不待驅而自息矣。」連橫曰:善乎鼎元之言也,天下氣運所趨,每每自北而南。而台灣則自南而北,鄭氏之時,僅有承天,濁水以北,羈縻而已。及朱一貴平後,半線作縣,而竹塹置淡水廳,戍兵保民,以啟北鄙,駸駸乎且日進矣。光緒元年,台北建府,而新竹為縣,北鄙之富庶幾邁台南。前之所謂番地者,無往而不為漢人拓矣。經營締造,以迄於今,是誰之力歟?語曰:作始也簡,成功也巨。烏乎,可不念哉!

吳鳳

士有殺身成仁,大則為一國,次為一鄉,又次則為友而死。若荊軻、聶政之徒,感恩知己,激憤捨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氣,成俠客之名,歷百世而不泯也。嗚呼!如吳鳳者,則為漢族而死爾,迄今過阿里山者,莫不談之嘖嘖。然則如鳳者漢族豈可少哉?頂禮而祝之,範金而祀之,而後可以報我先民之德也。吳鳳,諸羅打貓東堡番仔潭庄人。今隸雲林。字元輝,少讀書,知大義,以任俠聞里中。康熙中,諸番內附,守土官募識番語者為通事。鳳素知番情,又勇敢,諸番畏之。五十一年,為阿里山通事。阿里山者諸羅之大山也,大小四十八社,社各有酋,所部或數百人數千人,性兇猛,射獵為生,嗜殺人,漢人無敢至者。前時通事與番約,歲以漢人男女二人與番,番秋收時,殺以祭,謂之作饗,猶報賽也。屠牛宰羊,聚飲歡呼,以歌頌其祖若宗之雄武。然猶不守約束,時有殺人,而官軍未敢討。鳳至,聞其事,嘆曰:「彼番也,吾漢族也,吾必使彼不敢殺我人。」或曰:「有約在,彼不從奈何?且歲與二人,公固無害也。」鳳怒叱曰:「而何卑耶?夫無罪而殺人,不仁也;殺同胞以求利,不義也;彼欲殺我,而我則與之,不管也。且我輩皆漢族之健者,不能威而制之,已非男子,而又奴顏婢膝,以媚彼番人,不武也。有一於是,乃公不為也。」其年番至,請如約。鳳饗之,告曰:「今歲大熟,人難購,吾且與若牛,明年償之。」番諾而去。明年至,又紿之。如是五年,番知鳳之終給己也,群聚謀曰:「今歲不與人,則殺鳳以祭。」聞者告鳳,鳳曰:「吾固不得去,且吾去,公等將奈何?彼番果敢殺我,吾死為厲鬼,必殲之無遺。」鳳居固近山,伐木抽藤之輩百數十人,皆矯健有力者,編為四隊,伏隘待。戒曰:「番逃時,則起擊。」又作紙人肖己狀,弩目散發,提長刀,騎怒馬,面山立。約家人曰:「番至,吾必決鬥。若聞吾大呼,則亦呼,趣火相,放爆竹,以佐威。」越數日,番酋至,從數十人,奔鳳家。鳳危坐堂上,神氣飛越。酋告曰:「公許我以人,何背約?今不與,我等不歸矣。」風叱曰:「蠢奴,吾死亦不與若人。」番怒刃鳳,鳳亦格之,終被殊。大呼曰:「吳鳳殺番去矣。」聞者亦呼曰:「吳鳳殺番去矣。」鳴金伐鼓,聲震山谷,番驚竄,鳳所部起擊之,死傷略盡。一二走入山者,又見鳳逐之,多悸死。婦女懼,匿室中,無所得食,亦槁餓死。已而疫作,四十八社番莫不見鳳之馳逐山中也,於是群聚語曰,此必吾族殺鳳之罪,今當求鳳恕我。各社舉一長老,匍匐至家,跪禱曰:「公靈在上,吾族從今不敢殺漢人,殺則滅。」埋石為誓,自是乃安。尊鳳為阿里山神,立祠禱祀,至今入山者皆無害。

連橫曰:鳳之死也,或言康熙五十七年,或言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十日,相距竟五十二年,余以後說確也。朱一貴既平之後,阿里山番始內附,則鳳為通事,當在乾隆時也。鳳生於康熙三十八年正月十八日,歿時年七十有一。配陳氏,生二子:曰汀援,曰汀巽。光緒中,其後嗣請列祀典,嘉人士亦以為言,未成而遭割台之役。然鳳之威稜,至今猶在阿里山也。君子疾歿世而名不稱,如鳳者豈有死哉!

施世榜、楊志申、吳洛、張振萬

施世榜字文標。初居鳳山,性嗜古,善楷書。康熙三十六年拔貢,選壽寧教諭,嗣遷兵馬司副指揮。好行善事,宗姻戚黨多周恤。後居郡中,建敬聖樓,又捐金二百,以修鳳邑學宮,置田千畝,為海東書院膏火,士多賴之。子五人,均以文顯。少子士膺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