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

嘉靖皇帝端坐在道台上,面沉如水。

他的身前,羅列著厚厚一疊奏疏,以及青藤紙寫就的祭天青詞。這些奏疏與青詞雜迭著,正如大明的江山一樣,在神仙方術中飄搖不定。

奏疏有一半是關於東南倭寇的,另一半,是關於各地連年的饑饉。這些,都讓嘉靖有些煩亂。

大明得天之佑,祥瑞不斷,偶爾有些小麻煩,這些臣子竟然無一個能分朕之憂!

嘉靖月白色的道袍因恚怒而波動起來,露出他手上緊緊握著的那一封奏疏。隱約可見奏疏封面上紅色的「八百里加急」字樣。嘉靖帝的指節因用力而變得發白,但最終,他無力地嘆了口氣,整個身軀鬆弛下來,倚在沉香木的輦上。

無疑,這封奏疏,才是嘉靖帝怒氣的根源。

嘉靖帝目光抬起,緩緩移過那雕刻著流雲般經文的白玉陛,最終注目於深深叩首在台下的人身上。那人似乎感受到這威嚴而凌厲的目光,劇烈地顫抖起來。

嘉靖冷笑。

他用力將奏疏摜下,轟然一聲響,奏疏落地的聲音,在這沉靜空闊的大殿中是那麼的響亮。跪著的人一陣顫抖,幾乎完全趴在了地上。

嘉靖的怒氣宛如鬱積著無窮的雷霆,將要噴發而出:「朕設安寧、曲先、哈密等衛,命汝為甘州總兵,看管邊塞,意在惠民體天,滋養柴達木聖泉。汝究竟做了什麼魚肉百姓的禍事?」

那人戰戰兢兢地道:「啟稟陛下,微臣上承皇恩,不敢有絲毫懈怠,哪裡敢魚肉百姓啊!」

嘉靖帝怒道:「如此,聖泉怎會幹涸!」

那人不敢再辯,伏地叩首,鮮血濺紅了白玉宮闕。嘉靖帝心中煩惡,擺了擺手,道:「亂棍打死!」

幾名太監遠遠答應一聲,急步走上前來,將甘州總兵拖了下去。那總兵面如死灰,只是他至死也沒想明白,奔涌不息的柴達木聖泉,怎會在一夜之間乾涸了呢?

遠處的慘叫漸漸弱了下去,最後化為一聲哀吟,鬱悶而沙啞,是那總兵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嘉靖帝的煩惡卻一點都沒減,他順手拿起一本青詞,見上面用簪花小楷寫滿了華麗的句子。這往日他最喜歡讀的文字也無法引起他半點的興趣,他不耐地將青詞丟開,長嘆道:「難道上天不再眷顧於我,是以令聖泉枯竭么?吾自履大寶,天無日不顯祥瑞,為何今令聖泉干?」

他修習仙道三十餘年,神仙道士找了無數,卻仍不能脫卻凡俗,心中本就有無數疑惑。此時被聖泉乾涸之事觸動,心中這份鬱悶無處宣洩,就欲喚人將甘、涼諸州的大小官員全都招來重罰,以挽回天心。

簾帷捲動,小黃門俯地來報:「吳越王求見。」

嘉靖帝嘆了口氣,道:「讓他來陪朕說說話,也好!」

小黃門躬身退出,片刻,只見一人冠帶煌煌,相貌威武之極,大踏步走了進來。他滿面春風,見到嘉靖帝,跪稟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嘉靖帝皺眉道:「你何須在這個時候來討朕生氣?柴達木聖泉乾涸,朕心正不快。」

吳越王起身笑道:「臣弟正為此事而來。天大的喜事啊!」

嘉靖帝雖然寵愛這個弟弟,聞此言也不由怫然不悅,面色一沉,道:「此乃凶兆,喜從何來?」

吳越王笑道:「稟皇上,柴達木聖泉雖然乾涸,但居庸關外的一個小村名添壽村,其村中有一口千年枯井,日前突然湧出了一道甘泉,吳清風國師適在此地,目睹仙光靈氣隨泉水噴出,急忙用無上道法推算,確認為柴達木聖泉無疑。是聖泉雖在柴達木乾涸,卻又在添壽村再現,此不為皇上之福乎?」

嘉靖帝霍然站起,喜逐顏開:「你是說聖泉移址,並非真的乾涸?」

吳越王再度拜倒在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禮:「想必上天亦體恤吾皇忠孝飛玄萬壽之德,是以令聖泉拔地飛舉,近於聖榻,此真天子之福、社稷之祥、萬民之喜啊!」

嘉靖帝聽到此處,不由得意萬分,面上的愁容一掃而空,忙道:「皇弟且起,來人!」

小黃門急忙湧入跪倒,他們卻都是司空見慣,齊聲道:「恭喜萬歲爺、賀喜萬歲爺!」

嘉靖帝哈哈大笑,道:「今日乃天下之共喜,取我的紙筆來!」

他閉目搖晃腦袋,顯得得意非凡。等紙筆來了,他領紙揮毫,笑吟吟地道:「添壽村,既然有如此祥瑞,不妨就改名為天授村。皇弟,你可代朕前去拜祭聖泉,告謝於天。我命群臣寫上好的青詞與你。」

吳越王微笑躬身道:「皇弟以為,此次天地降大祥瑞於天子,不惜移不動之泉流,改萬年之丘壑,乃是大功德、大福祗。天下能當的起此福祗的,唯天子一人而已。不若御駕親臨,也令上天知陛下事天之心,我大明千秋萬代,永主萬民。」

嘉靖帝聽得高興之極,只覺每一言每一句都說到自己心坎中去了,笑道:「既然如此……」

突然,一個嬌脆脆的聲音道:「帝君,不若瑞酃替您去好了!」

就見一人著月白色道袍,裊裊娜娜而來。她看去只有十七八歲的年紀,但由於生在帝王之家,已大有威嚴,秀麗的容顏不苟言笑,牽霞曳霓,踏星步斗而來。正是嘉靖皇帝的小女兒,封為永樂公主的朱瑞酃。

這位公主乃是雍妃所生,雍妃生一子二女,長子薊哀王朱載匱,生未逾月而殤,女兒歸善公主朱瑞爃,三歲而薨,僅僅餘下了這位小女兒,是以寵眷有加。嘉靖共生了六位公主,四位夭折,只剩了永樂與寧安公主,是以也是極為珍愛。加上這位小女兒自小聰明伶俐,舉一反三,嘉靖的目光才動,她就早將屬意的東西拿過來了。與嘉靖帝興趣相同,喜愛道教,三歲就能背誦《道德經》,十二歲的時候,就自號碧城元君,在嘉靖帝修真的西苑邊上蓋了座道觀,起名曰碧城,白玉為門,門上大書李商隱的《碧城》一詩。

碧城十二曲闌干,犀辟塵埃玉辟寒。

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瀋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這等同趣同好,自然更得嘉靖之愛,是以嘉靖修鍊的道所,只有永樂公主可不用通報,通行無阻。也只有此位公主,才只以帝君道君稱嘉靖,而不以父皇相稱,見面也是道家禮遇之稽首,不行君臣叩見之參拜。見永樂公主蹁躚而來,就連權炎熏天的吳越王,也不由得躬身行禮,退在了一邊。

永樂公主對嘉靖帝打一稽首,道:「帝君百日清修未滿,不便出關。不若瑞酃替帝君前去,一者為父皇分憂,二者也讓女兒體恤一回天下,免得白做了這個碧城元君。」

永樂公主才一出現,嘉靖帝便滿面帶笑。

聖泉移址雖是大喜,但出了居庸關,已屬胡漢交界,加之胡酋俺答近年頻繁犯境,天授村實乃險地。嘉靖向道之心雖誠,但英宗土木堡之變的教訓猶在,說起御駕親往,也不由有所猶豫。此時見永樂自告奮勇,自然樂見其成,道:「既然酃兒這樣說了,朕還有什麼不允的么?只是事關國體,你需戎裝前往,不得暴露身份。為防萬一,朕封你為顯聖大將軍,持尚方寶劍,如朕親臨。」

他轉頭對吳越王道:「皇弟也隨她去吧。居庸關外近胡地,可千萬不要讓酃兒受到任何驚嚇。」

吳越王躬身答應。嘉靖帝面色沉了沉,道:「聖泉雖然移址,但失自柴達木之事,仍不可不咎。一月前,兵部尚書楊繼盛上疏要求罷黜方術,填聖湖為民田。這才惹得上天降罰,萬萬不可輕恕。皇弟可一起料理了。」

吳越王眉頭蹙了蹙,稟道:「想來聖泉失自柴達木,非皇上之罪,非社稷之罪,乃是楊繼盛妖言惑眾,上干天怒所致。宜將其流放荒漠,終身不得踏足我大明疆土。」

嘉靖帝沉吟道:「是不是太重了些?」

吳越王笑道:「天為重,帝君為重。」

嘉靖帝緩緩頷首,揮手令兩人出去。鐘聲裊裊,自西苑傳出,那便表明,嘉靖帝已開始了每日例行的修鍊。

楊逸之手中托著一封信,陷入了沉吟。

這是一封很普通的信,上面只寫著三個字。無餘谷。紙是普通的灑金紙,墨是普通的松香墨,字是普通的瘦金體字。

但不普通的是,信的下方,鈐著一枚印章,大明兵部的印章。

更為不普通的是,這封信就掛在楊逸之經行的道旁,這是一條荒涼的古道,少有人至,而這封信墨跡尚新,看來掛上去的時間未久。那就說明,掛信之人,已算準了楊逸之的行蹤。

像這種故弄玄虛的手段,楊逸之本可淡淡一笑,不予理睬,等著他自顯其形,但那枚兵部的印章,卻讓他忽然有了無窮的牽掛。

好在無餘谷並不遠,不需繞道。

三月初的清晨,濃霧瀰漫,在天地間垂下一張巨大的白帳,讓山路旁剛剛含苞的野花變得蒼白而沉重。

一如楊逸之此刻的心情。

他知道,武當三老之死,乃是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