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之笛 第一節

在此。想詳細談談源博雅這位皇孫貴胄的來歷。

或許會出現已經在別的場合描寫過的情節,不過,跟晴明一樣,在這裡對這個人物作一番鄭重其事的介紹是十分必要的。所以還是不避繁冗。多說幾句。

源博雅,是六十代醍醐天皇的孫子,其父是克明親王,其母是藤原時平的女兒。

敦實親王(式部卿宮),是博雅的祖父(醍醐天皇)的胞弟,敦實親王的妻室和博雅的母親是親姐妹,因此,早已在這個故事裡登場的廣澤的寬朝僧正,也即敦實親王的兒子。實際和博雅是堂兄弟。

博雅是正統的皇室成員。

天延二年(即公元974年)敘從三位。

博雅。一個像呼吸著空氣一般,呼吸著高貴血統的優雅風尚的顯赫人物。

博雅是一位雅樂家。

「萬事皆志趣高潔,尤精於管弦之道。」

《今昔物語集》便是這樣描述的。

「博雅三位者,管弦之仙也。」

這是《續教訓抄》中的記述。

他會盡極精妙地彈奏琵琶,還能演奏龍笛、篳篥等。

還會填詞作曲。

名曲《長慶子》流傳至今,在舞會結束時,會盛大地演奏這首送賓曲。曲中或多或少夾雜著南音的特色,即使現代人來品賞聆聽,仍然是典雅而纖細的名曲。

可以說,像源博雅一樣為上蒼垂愛的人,真可謂鳳毛麟角。

根據前面提及的《續教訓抄》記述,博雅降生時,天上鳴響起祝福他誕生的祥瑞喜樂。

書中還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

在東山住著一位名叫聖心的上人。當時,聖心上人忽然聽到美妙絕倫的樂音。

仔細辨聽,有二笛,二笙,一箏,一琵琶,一鼓。

這些樂器組合,演奏出精微奧妙的樂曲。

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度聞」的美妙旋律啊。

「啊。」聖心上人滿懷虔敬地抬頭仰望青天。

西邊天幕上飄蕩著五色祥雲,樂曲正是從那個方向飄過來的。

「哎呀,奇妙吉祥啊。」

聖心上人循著仙曲響起的方向步行,來到一座高貴的府第門前,原來正好是一個嬰兒降生的時辰。

在嬰兒出生的同時,仙樂曲終,五彩祥雲也飄然而去。

當時出生的那個嬰兒,就是源博雅。

在天上飄起的樂曲相伴下降生於世的博雅,極富音樂才華,這一點實在不由人不信服。

有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在逢坂關。有一位盲眼法師結廬而居。

他雙字蟬丸,原本是式部卿宮手下的一名勤雜工。

他彈得一手好琵琶,更善奏大唐傳來的琵琶名曲《流泉》與《啄木》。據說,他在聽式部卿宮彈奏時,耳濡目染之際。竟全部諳熟於心。

「哎呀,蟬丸法師彈奏的琵琶曲,實在是太想聽上一次了。」

博雅老早就有這樣的心愿,可總是沒有機會。

後來,他派人向蟬丸法師致意:「為什麼你棲居在那種地方呢?來京城居住豈不更好?」

蟬丸聞言,以歌詞作答:世上走一遭,宮蒿何須分。

意思是說,在這紅塵間,無論住在哪裡,都沒什麼差別。住在華美的宮殿里,跟住在簡陋的篷壁間,其實是一樣的。

聽到這樣的回答,博雅不由讚歎:「真是高潔之士啊!」

博雅於是更加感佩,曰思夜想著與這位法師會面。

「實在想與他會面,親聆琵琶妙音!」

眼下還能演奏名曲《流泉》與《啄木》的,世間怕只有蟬丸法師一人了。

「如果蟬丸法師離世而去的話,這兩支名曲就會從此失傳。即便是自己,肉身不也一樣無常,不知何時化為煙塵嗎?」

如此想來。博雅更是如坐針氈,思慕之情更加無法抑制。

於是,博雅決定親至逢坂關,前往蟬丸法師處拜晤。

就像去約會思慕已久的心上人似的,這位美貌丰姿的男子,在一個晚上,只身前往陂陀起伏的逢坂關下。

可是,如果見到盲眼法師,像這樣直言相告是不妥的:「請務必為我演奏名曲《流泉》與《啄木》吧。」

細心的博雅在小庵中潛下身來,等待著蟬丸自然而然地彈起琵琶。

可是,僅僅一個晚上,這位法師是不可能那麼湊巧演奏《流泉》與《啄木》的。

博雅每晚都來到法師庵前,潛下身來,心中企盼著:「今晚會彈吧,今晚會彈吧!」

或許會在下一個瞬間撫曲的吧。他心潮起伏地等候著。

在一個月朗星稀的良夜,博雅想:「雖然眼睛無法看見,可是如此清宵,蟬丸法師應該彈起《流泉》與《啄木》吧!」

博雅越來越焦急,卻總不見蟬丸彈上一曲。

如此寒來暑往,不覺已是三年。

一個八月十五的晚上,明月朦朧掛在天際。秋風輕爽地吹拂著。

「今晚應該有興緻了吧。逢坂關的盲法師。你會在今晚彈起《流泉》吧……」

博雅滿懷期盼地等待著。

只見蟬丸端坐在檐下的蒲團上,抱起琵琶撥弄了幾下,臉上現出深深沉浸在追思懷想中的神情。

他邊捻挑著弦子,邊詠誦道:逢坂關上風勢急,長夜漫漫莫奈何。

意思是說,吹過逢坂關的山風一陣緊似一陣,令人難以成眠,就這樣宿夜聽風吧,盲眼的我一直枯坐著,直到天明。

聞此。博雅的眼裡不由熱淚滾涌。

接著,琵琶彷彿自鳴自詠一般回蕩起來,正是聲名遠播的《流泉》與《啄木》。

關於這兩首名曲,古書《教訓抄》是這樣記載的:胡渭州最良秘曲,曲謂之《流泉》、《啄木》。飄過粱王之雪苑,盪於浩渺之月樓。棲棲渺渺乎風香調之妙律,心不能攀,言豈可及。於彼南海,軒敞黃門。架具一面琵琶,泛生萬頃波濤。此中實有萬千氣象。風香調中,含花之馥鬱氣;流泉曲間,浮月之清皎輝。

博雅已經淚雨滂沱。

仔細一打量,在清瑩的月輝中,蟬丸也是頰面盡濕,盲眼裡滾下熱淚。

他撫琴浩嘆:悲乎悲乎,良夜有佳興。若非有我,世豈有雅士。今夜若得知音來,定當開懷一敘!

唉,這是何等美好的月夜!可是理解此間風流、個中雅緻者,舍我而外,世間還有何人!倘若有人精曉管弦之道,心有所契,最好就在這樣的夜晚前來一晤。我當痛快淋漓地一展心曲!

聽了這話,博雅抑制不住心頭的熱浪。

知音難求,解此風流者就是我呀!

他多麼想走到蟬丸法師跟前。可是,如果冒失地站出來,暗中潛入庭院的事就不打自招了。

這該如何是好呢?

權衡再三後,這個平安朝的俊客雅士,衝動難抑,心潮難平,他眼噙熱淚,站起身來。

「法師,有王城中名博雅者在此聆聽多時!」

這位純真可愛、極為敏感的漢子,當時肯定臉頰通紅,呼吸急促,彷彿未涉世故的少年般吐露衷曲。

感覺就好像是從朱雀門上跳下來似的。

你所說的知音,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博雅這樣說。

「如此雅言者,是何方高士?」

蟬丸一問,博雅便講述了此前的經過。

「如此說來,您光臨小庵已達三年之久啦。」

「所幸的是,今夜良辰,得以聞賞《流泉》、《啄木》,喜悅之情,莫過於此。」

「博雅大人,請上坐!」

就這樣,博雅跟蟬丸正坐於蒲團上,在朦朧的月色中,開懷暢敘,推心置腹。

當博雅問及《流泉》與《啄木》的技法時:「已故的式部卿宮大人,這一段是這樣彈奏的——」

蟬丸精心地彈奏著一段段曲子。簡直是如夢幻一般神奇的時光。

古代故事中說,博雅靠口傳學習秘曲,回家時已是破曉時分。

還有一段趣事,也是流傳自古書《今昔物語集》的佳話。

是在村上天皇時期,有一把名為「玄象」的琵琶,是自大唐傳來的琵琶名品,更是自古以來在皇家代代相傳的寶物。

有一天,這把玄象琵琶突然不見了。

村上天皇不由得仰天長嘆:「如此珍貴的傳世之寶,想不到在我這一代竟丟失了!」

從此憂心如焚,卧床不起。

宮裡議論紛紛。

「到底是誰偷走了呢?」

「偷是偷了,可玄象一看便知是琵琶之寶,是不可能久藏不露的。」

「聖上所擔心的,是怕盜寶者把它損壞了。」

也有人這樣猜測。

在為玄象的失竊痛心的人中,就有源博雅。

有一天晚上,博雅在清涼殿內值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