堀川橋上,源博雅邂逅妖女 第一節

有位男子,名為源博雅。

他是平安時代中期的官人,也是雅樂家。

父親是第六十代醍醐天皇的長子克明親王,母親是藤原時平之女。

據說生於延喜一八年(西元九一八年),另一說是生於延喜二二年(西元九二三年)。比紫式部與清少納言還要早一個時代,是一位將宮中高雅風氣當做空氣般呼吸的人物。天延二年(西元九七四年),朝廷授予他從三品官位,是身分高貴的殿上人。

我們先來說一下有關源博雅這位人物。

根據史料,源博雅相當多才多藝。

萬事卓越超群,尤以管弦之道造極。

《今昔物語》中記載,博雅對於萬事均才華卓越,管弦方面的才能更是技高一籌。

據說,他的琵琶琴技玄妙,笛聲絕倫。

這時期,時代已然遭遇兩名龐大惡鬼。

一是東北地方的蝦夷族長阿弓流為,這名惡鬼由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殲滅了。

另一是關東惡鬼平將門。平將門所發動的變亂,也讓征夷大將軍藤原忠文所平定。

不受朝廷執掌的勢力通稱為「夷狄」,朝廷視其為惡鬼,逐一派兵殲滅。而每撲滅一惡鬼,京城便宛如在其內部深處包攬了更多的黑暗與惡鬼。

這座京城,是巨大的咒術空間,依據源自中國的陰陽五行說與風水力學所建築。

北方有玄武船岡山,東方有青龍賀茂川,南方有朱雀巨瓊池,西方有白虎山陽、山陰二道。這座京城正是根據四神相應的理念而建。東南西北四方配置了四聖獸,鬼門方位的東北方則配置了比睿山延曆寺。這種安排並非偶然。

說起來,這座京城本來就是第五十代桓武天皇為了保身——深恐因涉嫌藤原種繼暗殺事件,而遭廢除皇太子地位的早良親王的冤魂作祟——才大費周章、施工興建而成。

因而桓武天皇只在長岡京住了十年便廢棄,另外動工建造平安京。

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不絕,暗中施展蠱毒咒術更是家常便飯。

京城是個在其內部孕育深不可測的黑暗與惡鬼的咒詛溫室。

正因為上述種種背景,通稱「陰陽師」、操控咒詛技術的人,才應運而生。

風雅與惡鬼在黑暗中時而發出青白磷光、時而又發出微弱的金色光芒,涇渭不分地融合在京城內。

在這黑暗中,人們屏氣斂息地與惡鬼、妖物共存在同一空間。

源博雅正是在這種風雅又妖邪的宮中呼吸著黑暗,並以文人或音樂家的身分度過那個時代。

現存有關源博雅的文獻史料相當多。

尤其是管弦——就是有關琵琶、古琴或笛的軼事很多。他不僅演奏琵琶與龍笛,實際上還自己作曲。源博雅所作的雅樂曲《長慶子》,正是日本傳統雅樂舞蹈會(舞樂會)中,必定會演奏的退場樂,現今也時常演奏。

《長慶子》似乎混合了南方調子,現代人聽來,依然是一首典雅又纖細的名曲。

博雅三品,管弦之仙也。

古籍《續教訓抄》上如是說。

《續教訓抄》中還記載,博雅出生時出現了吉兆。

話說,有位聖心上人住在東山。

這位聖心上人於某日聽到傳自上天、難以名狀的音樂。

那樂曲的編製是二笛、二笙、箏、琵琶與鼓。

這些樂曲彈奏出玄妙的音色,聽起來簡直不像這凡世的音樂。

「真是不可思議的喜事啊。」

上人步出草堂,順著樂音的方向漫步而去。

到了目的地,上人發現樂音是從一棟某貴人的宅邸傳出,而那宅邸內正好將有嬰兒呱呱墜地。

不久,嬰兒出生了,樂聲也隨之停止……

這時出生的嬰兒正是源博雅。

不管這軼聞是事實或是後人的創作,總之,既然會留下如此佳話,足以證明源博雅這男人確實具有超群拔類的音樂才能吧。

與生俱來的音樂才能,也曾幾次拯救源博雅的性命。

根據《續教訓抄》中記載,第五十九代天皇皇子式部宮卿——也就是敦實親王,對源博雅讎隙在心。

簡單說來,敦實親王對源博雅私懷怨恨。

為什麼怨恨源博雅?《續教訓抄》中沒記載理由。

附帶說一下,所謂親王,指的是天皇的兄弟姐妹與子女,女性則稱為內親王,是依據隋唐制度所訂。

源博雅與敦實親王都是承繼了皇室血統的親族,或許他們之間曾經發生糾紛。雖可以想像出種種理由,不過,無論在當時與現今,真正的理由都成為隱沒在黑暗中的典故了。

說不定原因與兩人均擅長的音樂有關。

總而言之,這位式部宮卿曾經命令「剛勇之徒等數十人」,企圖謀殺源博雅。

於是,數十名刺客於某夜帶著長刀出門,準備去襲擊源博雅。源博雅這當事人自然一無所知。

根據《續教訓抄》記載,時刻已過午夜,博雅卻還未就寢,且將寢殿西方的「格子板門打開了二公尺寬」。也就是說,寢殿門戶大開,博雅正眺望著掛在西方山頭上的殘月。

「月色真美……」

陶醉在月光下的博雅,當時大概如此自言自語了一句。

一般說來,若有人對自己懷恨在心,通常會不自覺地察覺此事。

既然古籍上寫明是「讎隙」,這樁暗殺陰謀便不可能起因於與博雅自身完全無關的政治理由。況且對方狠下心派出數十名刺客,可見怨恨之深。

而在將近黎明前的深夜,博雅竟還打開二公尺寬的格子門,獨自在月光下眺望月色。由此可見,博雅毫未察覺自己竟在無意中招人怨恨。

對於人與人之間那種糾纏不清的人際關係,博雅應該一竅不通。

然而,若因為如此,便將博雅視為「嬌生慣養的少爺」,就未免過於乏味。

反之,博雅這個人物,在宮中應該過著比一般人更艱辛的生活才對。只不過對博雅來說,所有苦楚都不會與仇恨他人、或對他人懷有惡意之類的感情牽扯上關係吧。

或許這男人的體內蘊藏著令人無法置信、甚至可說是憨直的坦率心靈。這點也可說是源博雅這人所持有的滑稽特性。

我想,無論在多麼悲哀的時候,這男人大概都會痛痛快快、坦率且正經八百地去哀傷一番。

任何人的內心都可能偶爾存著惡意這種負面感情,但在源博雅這男人的內心,卻完全看不到這種感情,算是罕見的人。為了創造這男人在這部小說中的個性,讀者應該可以原諒我將源博雅設定為這種男人。

因此,源博雅一定做夢也沒想到他人竟對自己懷有負面感情,而且恨到甚至要刺殺他的程度。說不定正是博雅這種個性令式部宮卿懷恨在心,不過,我們也不必猜想那麼多。

總之,當晚博雅正在觀賞月色。

臉頰上或許也簌簌掉落了兩行淚。

博雅從裡屋取出大篳篥,含在嘴裡。

篳篥是竹製管樂器,一種豎笛。

博雅所吹奏的篳篥音色,飄飄悠悠地蕩漾在夜氣中。

那是天下吹笛名手源博雅因心有所感而吹出的笛聲。

前來暗殺博雅的「剛勇之徒數十人」大吃一驚。

因為他們來到博雅宅邸時,傳來的竟是清耳悅心的笛聲。而且,吹笛者正是刺殺的對象博雅。不但門戶大開,博雅自己還坐在寢室窄廊,沐浴著蒼白月光,吹著笛子。再仔細一看,臉頰上還掛著兩串淚。

剛勇之徒耳聞笛聲,不覺簌簌淚下。

《續教訓抄》如是記載。

也就是說,原本打算來暗殺博雅的眾人,聽了博雅所吹的笛聲後,竟情不自禁流下眼淚。

這樣一來,便沒人狠得下心暗殺博雅。

眾人無法向博雅下手,就那樣回到式部宮卿宅邸。博雅當然一無所知。

「為什麼沒殺掉博雅?」式部宮卿責問那些男人。

「那不是我們下得了手的人物。」

聽了剛勇之徒的說明後,這回輪到式部宮卿也淚如泉湧。

結果……

同樣簌簌淚下,遂打消暗殺念頭。

如此,式部宮卿打消了想暗殺博雅的計畫。

另外,《古今著聞集》中亦記載著下述典故:

這故事是說,盜賊潛入博雅家中行竊,只留下一支笛子。本來躲在地板下的博雅出來後,吹了笛子。結果那盜賊聽到笛聲,深受感動,又折回將所有贓物都還給博雅。

博雅的笛子令他逃過一難,這又是一例。

而且,並非只有人才會呼應博雅的笛聲。連天地精靈與妖魔,有時甚至連缺乏意志與生命的東西,也會感應。

《江談抄》上便記載,每逢博雅吹笛,連宮中屋脊兩端的獸頭瓦都會掉落。

源博雅持有一支天下無雙的橫笛名器,其名「葉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