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注釋

[1]本章原文除不用標點之外,同一頁上的「他」往往各有所指。 翻譯時,根據情節並參閱了沙利・本斯托克與伯納德・本斯托克合著的《喬伊斯指南》(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1980年版),以及庄信正為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外國文學中譯國際研討會所撰的論文:《

[2]賴爾登老太婆,見第六章注[69]及有關正文。 第十二章中提到布盧姆夫婦一度與賴爾登同住在市徽飯店裡的往事(見該章注[179]至[181]及有關正文)。據堂吉福德等合編的《

[3]世界末日,參看第六章注[130]。

[4]「他」,指布盧姆。

[5]第八章中,布盧姆曾回憶起野餐會那天摩莉穿的灰象皮色衣服多麼合身(參看該章注(573及有關正文)。

[6]這裡,摩莉猜出布盧姆在第十六章末尾告訴她的那樁應邀到下阿貝街的懷恩飯店赴晚餐會一事是瞎編的,而實際上他曾去逛了趟紅燈街。

[7]萬景畫是由若干小畫組成各種不同的畫面。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普爾萬景畫會每年都到都柏林來舉行一次巡迴展出。

[8]海德一九八九年版(第609頁第12行)無「取火柴」之句,這裡系根據莎士比亞書屋一九二二年版(第691頁第19行)、奧德賽一九三三年版(第743頁倒15行)及蘭登書屋一九九0年版(第739頁第14行)翻譯。

[9]指瑪麗・德里斯科爾,見第十五章注[118]及有關正文。

[10]據堂吉福德等合編的《

[11]在第十五章中,布盧姆曾提到他送給女僕瑪麗一副鮮棕色襪帶事,見該章注[118]及有關正文。

[12]據堂吉福德等合編的《<尤利西斯>注釋》(第610頁),「另一隻……手裡」是出自現成的詩句或歌詞。下文中的「五月……貝」,見第八章注[179]及有關正文。

[13]「因為他對他……」,此句中第一個「他」指布盧姆,第二個「他」指博伊蘭。參看第八章注[180]及有關正文。

[14]此處和下文中的兩個「他」,均指布盧姆。

[15]「他」,指博伊蘭。

[16]一八八八年是布盧姆向摩莉求婚的年頭。此年三月九日,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其子腓特烈三世即位,但他也於六月十五日去世,遂由其子威廉二世(1859-1941)繼承皇位。

[17]「那」,指懺悔。

[18]英文中,「神父」和「父親」均作「father」。

[19]「白圈圈」,指神父的白色硬領。據堂吉福德等合編的《

[20]據《

[21]「想知道他」和下文「他臨走……」、「我討厭他……」、「當時他正懷念他的……」、「他是不是……」、「他夢裡……」中的「他」,均指博伊蘭。

[22]「花兒」,指博伊蘭在桑頓鮮花水果店為摩莉買水果等物時,向女店員討的那枝紅艷艷的麝香石竹。參看第十章注[64]及有關正文。「送給他……」和下文「他說是……」、「他身上……」中的「他」,均指博伊蘭。

[23]博伊蘭喝的是「糖漿般的紫羅蘭色濃酒」,見第十一章注[85]及有關正文。

[24]關於摩莉之父搞郵票生意事,見第四章注[2]及有關正文。

[25]「他」,指博伊蘭。

[26]「肉罐頭」,見第五章注[18]及有關正文。

[27]十六日晚上十點多鐘,布盧姆也曾在產科醫院裡聽見那聲巨雷,見第十四章注

[102]及有關正文。

[28]「悔罪」,見第十章注[24]。

[29]在第十六章中,布盧姆曾對斯蒂芬說,腦力是腦灰質溝回。參看該章注[114]及有關正文。

[30]「因為他……」和上文「他要是……」、「他準會……」、「他向來……」、「他說……」中的四個「他」,均指布盧姆。

[31]「他」,指博伊蘭。據《

[32]「耶……黝」是都柏林流行的一種說法。

[33]據P.W.喬伊斯所著《我們在愛爾蘭所說的英語》(倫敦,1910年,第201頁),「連自己的耳朵都聽不見啦」是愛爾蘭人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法。

[34]「他」,指布盧姆。下一句「假若他結了婚」中的「他」,則指博伊蘭。

[35]波爾迪,見第四章注[39]。下文「我猜想他……」中的「他」,指「布盧姆」。

[36]喬西・鮑威爾,見第八章注[66]和有關正文。下文「隨便他……」和「只要他稱心……」中的「他」,均指布盧姆。

[37]在第十五章中,布盧姆和喬西曾一道回顧這段往事,見該章注[52]及有關正文。下文「他跟她跳舞」、「他千方百計……」、「是他開的頭」、「他說咱們……」中的「他」,均指布盧姆。

[38]耶穌的養父約瑟夫是個木匠,所以耶穌跟他學過木匠手藝。見《馬可福音》第5章第3節:「他豈不是一個木匠?他不就是瑪利亞的兒子……」下文「他把我弄哭……」、「被他駁倒……」、「他心裡……」、「他說主是……」中的「他」,均指布盧姆。

[39]「主」,指耶穌。這是十九世紀末葉英國自稱為社會主義者們的老生常談。他們的根據是《馬太福音》第19章第21節:「如果你要達到完善的地步,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後文「他叫我……」、「惹他……」、「他也不發脾氣」、「橫豎他……」中的「他」,均指布盧姆。

[40]《家庭醫學》於一八七九年出版於倫敦,在一八九五年已印了四版。下文「他的聲音」、「觀察他」、「他的緣故……」、「他這個人……」中的「他」,均指布盧姆。

[41]弗洛伊是馬特・狄龍的女兒們當中的一個,參看第十四章注[289]。下文「他還送……」、「讓他去……」、「他跟她……」、「要是他不肯……」、「讓他整理一下」、「摸摸他」、「再吻他」、「就讓他到……」、「愛他都愛瘋啦」中的「他」,均指布盧姆。

[42]從這裡起,直到提及喬西結婚為止,下文中的「他」一律指布盧姆,「她」則指喬西。

[43]拜倫生前,同時代的人們就喜歡摹仿他的舉止(包括淡淡的憂鬱情調),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末葉。下文中的「眼紅」,原文為英語化了的愛爾蘭語。

[44]「可他呢」的「他」,指丹尼斯・布林。布林打算為有人寄給他的明信片起訴,要求賠償一萬英鎊事,參看第八章注[71]及有關正文。在該章中他腳上穿的原是「帆布鞋,而他在第十五章中出現時則改穿「拖鞋」(見該章注[59]及有關正文),與此處一致。

[45]《哦,親愛的梅》(1859)是愛爾蘭的一首流行歌曲。八歲的小姑娘梅曾答應嫁給一個男孩子(歌中的「我」)。但當「我」多年後抱著成婚的目的回來時,梅早已同別人訂了婚。

[46]「他也永遠找不到第二個像我這樣肯遷就他……他也曉得……」 中的三個「他」、均指布盧姆。下文中的「梅布里克太太, 指弗蘿倫絲・伊麗莎白・錢德勒・梅市裡克(1862-1941)。她因有外遇,於一八八九年用砒霜毒死丈夫(比她大23歲的一個利物浦棉花掮客),被判死刑,後減刑為無期徒刑,並於一九0四年一月二十五日獲釋。

[47]按英語arsenic(砒霜)一詞的前半截與arse(屁股)拼法相同,所以摩莉有此疑問。

[48]在第四章中,布盧姆曾告訴摩莉,英語中的「轉生」一詞是「從希臘文來的」。見該章注[53]及有關正文。Arsenic系源於希臘文arseni一詞。

[49]「我們……茶」,「我們」指布盧姆和摩莉。下文「都怪他要我買的「和」他要我在……廣告」中的「他」,均指布盧姆。「我瞧見他」和「正跟他那兩位……」中的「他」,則指指博伊蘭。

[50]「我瞅見他……」和下文「他還在望著我」、「可他沒在」、「怎麼會叫他興奮……」、「起初他指的是……」中的「他」,均指博伊蘭。

[51]按摩莉生於九月,那個月的寶石是貴橄欖石(象徵「防止愚行」)。十月的寶石才是藍晶(又名海藍寶石,象徵「希望」)。

[52]「他」,指博伊蘭。

[53]「他」,指布盧姆。在第八章中,布盧姆也曾回憶起演奏會後回家的這段往事(見該章注[65]及有關正文)。

[54]凱蒂・蘭內爾,見第十五章注[770]。

[55]指每天下午五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