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注釋

[1]好撒馬利亞人慈悲為懷,曾周濟遇到不幸的人,見耶穌所講的比喻,《路加福音》第10章第30至37節。

[2]瓦爾特里,參看第十一章注[134]。

[3]年長者,指布盧姆。他幾乎被撒沙車撞著的情節,參看第十五章注[21]。下文中的「有關」,原文為拉丁文。

[4]《藝術家年輕時的寫照》第5章開頭有「當他[斯蒂芬]在塔博特街的拐角處走過石匠貝爾德的作坊的時候,易卜生精神……在他的心上吹過」之句。

[5]原文為拉丁文,典參閱第六章注[6]。這裡,作者把布盧姆比作阿卡帖斯,把斯蒂芬比作埃涅阿斯。

[6]詹姆斯・魯爾克都市麵包房兼營麵粉業,位於馬博特街拐角處。

[7]日用糧,見《天主經》禱文:「我等望你,今日與我,我日用糧。」

[8]「麵包……包」一語,出自斯威夫特(見第三章注[44])的諷刺文章《一隻澡盆的故事》(1704)序言。

[9]這裡,把鮑西婭在《威尼斯商人》第3幕第1場中所唱的歌詞首句「O tell me where is fancy bred」(哦,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中的「bred」(生長)改成了諧音的詞「bread」(麵包)。

[10]「路上」,原文為法語。

[11]「就」,原文為拉丁文。

[12]「到頭來」,原文為拉丁文。

[13]馬修・托拜厄斯是當時首都警察署的公訴律師。

[14]指托馬斯・沃爾,當時他是都柏林市警察管區的違警罪法庭法官。第八章中談到的老湯姆・沃爾(見該章注[108]及有關正文)即此人。 產婆桑頓曾為其妻子接生。

[15]指丹尼爾・馬奧尼,當時為律師兼中央首都警察法庭的法官。

[16]「花柳界」,原文為法語。

[17]「友」,原文為法語。

[18]猶大指林奇,參看第十五章注[971]。

[19]在第七章「了不起的加拉赫」一節中,曾寫到斯蒂芬聽奧馬登・巴克說起岡穆利替市政府當守夜人的事。

[20]「晚安!」及下一段均按海德一九八九年版另起段(第503頁倒10行、倒9行)。莎士比亞書屋一九二二年版(第572頁第6行)及奧德賽一九三三年版(第608頁第22行),這兩處均接排。

[21]即約翰・科利,出現在《都柏林人・兩個浪子》中的浪子之一。

[22]新羅斯是愛爾蘭東南韋克斯福德一鎮。

[23]塔爾怕特・德・馬拉海德,參看第十章注[35]、[36]。

[24]斯蒂芬正打算辭去教職(迪希校長也認為他干不長),所以推薦科利去見校長(參看第二章注[82]及有關正文)。

[25]指基督教兄弟會所創設的貧民學校,參看第八章注[1]。

[26]指都柏林最古老的黃銅頭飯店(建立於1688年左右)。聽者指斯蒂芬,這家飯店使他聯想到格林(見第九章注[70])的喜劇《修士培根與修士邦格》(1594)中的人物培根,他花七年時間用黃銅鑄造了一顆頭。

[27]這裡,把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中女王狄多的話做了改動。原話是:「我並非未遭到過不幸,故……」

[28]指在身上掛起廣告牌走街串巷者,參看第八章注[41]及有關正文。

[29]「辦公室里的那個女孩子」,指博伊蘭的秘書鄧恩小姐,見第十章注[81]及有關正文。

[30]指德國提琴手和樂隊指揮卡爾・羅莎(1842一1889)於一八七三年所創立的卡爾・羅莎歌劇團。該團曾多次在都柏林公演。

[31]「更深的深處」(a deeper depth)系把彌爾頓的《失樂園》(卷4第71節)中的「in the lowest deep a lower deep」之句做了改動。

[32]「很難得的」,原文為法語。

[33]艾布拉那是都柏林古稱,參看第十四章注[25]。

[34]在本書第一章末尾,和斯蒂芬同住在圓形炮塔里的穆利根從他手中把大門鑰匙討了去。布盧姆在第十五章中又回顧說,斯蒂芬等人酒後在韋斯特蘭橫街車站吵了一通(參看該章注[74]及有關正文),所以這裡說他進不了炮塔啦。

[35]「講故事」,原文為法語。

[36]南美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所產可可豆,質量較次。

[37]為了紀念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天主教會規定星期五不許吃肉。這條戒律已於一九六七年廢止。

[38]穆利根的原型戈加蒂(見第一章注[1])曾於一九0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從利菲河(而不是濱海的斯凱利或馬拉海德)里救起一個叫作馬克思・哈利斯的人。前文中也曾提及穆利根救人事,見第三章注[154]及有關正文。

[39]以上四句對話的原文均為義大利語。

[40]「剝山羊皮」和「馬車夫棚」,參看第七章注[141]。

[41]「人」,原文為拉丁文。

[42]「冷靜」,原文為法語。

[43]「我要」,原文為義大利語,參看第四章注[51]。下文中的「針對」和「被保護者」,原文為法語。

[44]布盧姆講的是蹩腳的義大利語,他把Bella Poesia(美麗的詩)誤說成Bella Poetria。義大利語中無Poetria一詞,這裡姑且譯為「希」。下文中,他原來要說的是「美麗的女人」(Bella donna),因未把二詞斷開,聽上去就變成「顛茄」(Bella donna)的意思了。這裡姑且譯為「女忍」。

[45]「促膝談心」,原文為法語。

[46]這是文字遊戲。Ciceroo這一拉丁名字源於cicera(鷹嘴豆),而英文中,pod的意思是「英」,more意指「更多的」。拿破崙的姓Bonaparte,與法語「好角色」(Bo)諧音,這裡改成英文詞Goodbody(「好身體」,讀作「古德巴迪」)。耶穌基督又名the Anointed(塗了油的),Anointed與oiled同義,oiled又與Deyle(多伊爾)發音相近。

[47]「姓名有什麼意義?」一語,出自《羅密歐與朱麗葉》第2幕第2場中朱麗葉的獨白。

[48]布盧姆家原姓維拉格,父親遷移到愛爾蘭後才改姓。參看第十五章注[93]及有關正文。

[49]據莎士比亞書屋一九二二年版(第579頁倒15行),「第二個雞蛋顯然也被擊破了」是水手所說的話,應加引號。現根據奧德賽一九三三年版(第617頁第5行)和海德一九八九年版(第510頁第10行)譯出。

[50]比斯利是倫敦西南郊一村莊。這裡有一座射擊場,除了國際射擊比賽,每年七月還舉行一次全國射擊比賽。

[51]亨格勒皇家馬戲團,見第四章注[57]。

[52]指王后鎮港附近的大島的卡利加勒停泊處。

[53]卡姆登和卡萊爾是保衛王后鎮港口的兩個要塞,位於卡利加勒以南約五英里處。

[54]「為了……人」,見第十章注[57]。

[55]直譯為「戴維・瓊斯」,見第十二章注[162]。

[56]此句與《奧德修紀》卷14末尾奧德賽關於黑夜的描述相呼應:「上空布滿烏雲,下面海水變得昏暗。」

[57]《艾麗斯・卡・博爾特》是托馬斯・鄧恩・英格利希和納爾遜・克尼斯合編的一首英國通俗歌曲。水手卡・博爾特漂泊了二十年,返回家鄉後發現他的意中人艾麗斯早已死去。

[58]伊諾克・阿登是丁尼生的一首同名敘事詩(1864)中的主人公。他是個水手,漂泊在外多年後回鄉,發現妻子安妮・李早已改嫁,遂心碎而死。

[59]盲人奧利里是約翰・基根(1809一1849)所作同名歌謠中的一個風笛手。他曾在夜間去看望一個少年,即歌中的「我」,二十年後,在辭世的頭天夜裡,他去跟已成年的「我」告別,井哀痛欲絕地問了這句話。

[60]這裡,布盧姆把《盲人奧利里》的作者誤記為愛爾蘭愛國主義詩人約翰・基根・凱西(1846一1870)了。他因參加芬尼社,於一八六七年一度被捕入獄,受盡摧殘,出獄後不久就去世。

[61]這是美國教育家艾瑪・維拉德(1787一1870)所作同名歌曲(1832)中的一個疊句。配樂者為約瑟・菲利普・奈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