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注釋

[1]特洛伊是個警官,他的名字在第十五章中重新出現,見該章注[853]及有關正文。阿伯山是與利菲河平行的一條街,在都柏林中心區以西。

[2]行過割禮的傢伙指猶太人。

[3]俚語中,「尖兒」含有精華的意思。這裡套用一首俗曲的題目: 《只消為我割下一點尖兒》(作者為默雷和利)。在這首歌曲的第一段中,賓客們酒足飯飽後,還要求東道主把布丁的尖兒割下來給他們吃。

[4]「英……下了!」一語出自《舊約・撒母耳記下》第1章第25節。

[5]邁克爾・E傑拉蒂在後文中重新出現,見第十五章注[852]。

[6]斯通為英國重量單位,每斯通一般合十四磅。

[7]「天主的約翰」指都柏林郡的一家精神病院,為天主的聖約翰護病會所創辦。

[8]原文作「Whisky and water on the brain」,是雙關語。Whisky and water是威士忌兌水,「Water on the brain」是腦水腫。

[9]據艾爾曼的《詹姆斯・喬伊斯》(第61頁),「市民」是以蓋爾體育協會的創辦者邁克爾・丘薩克(1847一1907)為原型而塑造的人物。 他口口聲聲稱自己為「市民丘薩克」,因而得名。

[10]老相識,原文為愛爾蘭語。

[11]牧畜商的聚會,參看第二章注[84]。

[12]原為一七一五年給英國政府資助的那些愛爾蘭亞麻布製品商興建的一批工房。十九世紀末廢棄,偶爾充作兵營。

[13]伊尼斯費爾是對愛爾蘭的富於詩意的美稱,意思是命運之島。「在美……爾」一語出自詹姆斯・克拉倫斯・曼根(1803一1849)從愛爾蘭文翻譯的《奧爾德弗里德遊記》。該書作者奧爾德弗里德為七世紀的諾森伯蘭王。本段和下一段中,另外還套用了曼根譯文中的一些詞句,並嘲諷地模仿了格雷戈里夫人翻譯的愛爾蘭傳說《神與戰士》(1904)的文體。

[14]巴尼・基爾南的酒店坐落在聖邁昌教區。聖邁昌教堂建立於一六七六年。

[15]教堂的望樓有一百平方英尺,其建立年代可追溯到十二世紀。

[16]教堂的地下靈堂里保存著包括十字軍東征的戰士們以及一七九八年的起義領袖的若干遺體。

[17]產卵期的雄黑線鱈,下顎尖上出現一道彎鉤。

[18]埃布拉納是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公元2世紀)對都柏林舊址的稱呼。斯利夫馬吉是位於都柏林東南約六十英里處的一座山。

[19]克魯亞昌是康諾特的一座宮殿。阿馬是古愛爾蘭的首都。博伊爾是位於都柏林西北九十英里處的古城。

[20]國王的子嗣,參看第二章注[59]。

[21]燦爛的宮殿,指都柏林果菜魚市,與巴尼・基爾南酒吧相距一個街區。

[22]奧康內爾・菲茨蒙是當時(1904)食品商場的總管理人。

[23]仰光豆是一種香瓜,兩三英尺長,直徑一至三英寸,狀似菜豆,故名。

[24]斯揣克是英國的一種重量單位,一斯揣克相當於半蒲式耳至四蒲式耳(每蒲式耳合36升。)

[25]大地之珍珠是古埃及對蔥頭的美稱。

[26]胡茬鵝是灰腿鵝的俗稱。

[27]即約瑟夫・卡夫,參看第四章注[18]。

[28]拉斯克是都柏林以北十一英里處的一座教區。拉什是該教區的一個小海港。卡里克梅恩斯是都柏林東南十英里處的一座村子。托蒙德是北芒斯特省的一個古代小王國,麥吉利卡迪是愛爾蘭最高的山區,在芒斯特省凱里郡。香農河流經愛爾蘭中央低地,注入大西洋。

[29]凱亞是公元第一世紀的康諾特(愛爾蘭古代王國)女王梅伊芙的私生子。他的後代在凱里郡繁衍生息。

[30]小牛皺胃的內膜含有乳酵素,將其晒乾後,用來凝固牛奶中的酪朊,製成乾酪。

[31]這種小木桶是裝油脂用的,容量為八至九磅。

[32]克拉諾克是古時在愛爾蘭、威爾士和英格蘭西部通用過的一種計量單位。量小麥時,每克拉諾克合二至四蒲式耳。

[33]加里歐文是都柏林市民J.J.吉爾特拉普的愛爾蘭獵狗的名字。芒斯特省利默利克郡郊外有此地名,居民以蠻悍著稱。

[34]滿滿的小罈子,原文為愛爾蘭語,是一首愛爾蘭民歌的題目。其中有「我的心愛的,我的小罈子」之句。

[35]肉體上的善行共有七樁,與精神上的善行相對。第一樁分別為:埋葬死者(肉體上),規勸罪人(精神上)。

[36]桑特里是都柏林北郊一鄉村教區。

[37]藍色文件指傳票。

[38]這是模仿攔路打劫者的口吻。

[39]原文為愛爾蘭語。指愛爾蘭戰爭(1689一1891)中正規軍投降後,任何採用游擊戰方式抵抗英軍的民族主義者。由於國外援助被切斷,終被擊敗。

[40]《山中的羅里》是查理・約瑟夫・基克哈姆(1830一1882)的一首詩的題目。詩中把山中的羅里描述為有著民族主義思想的農民。一八八0年一批鼓動土地改革者也曾以羅里自稱。

[41]指日俄戰爭。

[42]「荒唐」,原文為英語化了的愛爾蘭語。

[43]國酒,指黑啤酒。

[44]意思是:「也要黑啤酒。」巴涅爾(見第二章注[81])垮台前的紛爭中,有個姓馬卡納斯貝的都柏林墓碑工在一次公眾集會上發表冗長的講演。後面的發言者簡單地說了句:「跟馬卡納斯貝一樣。」

[45]我的朋友,原文為愛爾蘭語。

[46]埃爾是英國古尺名,每埃爾合四十五英寸。

[47]原文為拉丁文。這是音譯。

[48]「淚水……眼睛」,這裡將托馬斯・穆爾的《愛琳,你眼中的淚與微笑》(見《愛爾蘭歌曲》)一詩的題目作了改動。

[49]巴爾布里艮是都柏林轄區的一座港埠。

[50]庫楚林是愛爾蘭中世紀傳奇小說中的英雄,貌美而力大無比。百戰之康恩是最早統一愛爾蘭的古代國王(123一157)。做過九次人質的奈爾指愛爾蘭古代國王奈爾・諾依吉亞拉克(379一405在位)。

[51]布賴恩指愛爾蘭古代國王布賴恩・勃魯(926一1014),也作勃羅馬或勃羅衣梅。金克拉是他的王宮所在地。他曾率兵擊敗佔領都柏林的丹麥入侵者。

[52]瑪拉基大王(10世紀末葉)是愛爾蘭中古時代國王。阿爾特・麥克默拉是愛爾蘭民族英雄,一三九九年五月英格蘭國王理查二世(1367一1400)出兵入侵愛爾蘭,遭到他的抗擊。沙恩・奧尼爾(約1530一1567),愛爾蘭愛國志士。康恩・奧尼爾的長子。其父死後,成為奧尼爾家族的首領。

[53]約翰・墨菲神父(約1753一1798).愛爾蘭愛國志士。 一七九八年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最初獲勝,後被俘處以極刑。歐文・羅・奧尼爾( 約1590一1649),一六四二年率領一支愛爾蘭部隊,支持查理一世。後被克倫威爾的軍隊擊敗。

[54]帕特里克・薩斯菲爾德(約1650一1693),愛爾蘭陸軍中將。一六九0年七月大不列顛的威廉三世(1650一1702)在博因河戰役中戰勝愛爾蘭抗英部隊後,薩斯菲爾德曾集結敗兵,襲擊並重創威廉的炮兵部隊。

[55]紅髮休・奧唐奈,指愛爾蘭古蓋爾族最後一代國王休・羅・奧唐奈(約1571一1602)。他的首要目標是趕走英格蘭的行政長官,並獲得成功,後被伊麗莎白一世派去的密探詹姆斯・布萊克毒死。紅髮吉姆・麥克德莫特為芬尼社成員,一八六八年淪力叛徒。

[56]即尤金・奧格羅尼神父(1863一1899),致力於復興蓋爾語,是蓋爾學會(1893)的創建者之一。

[57]邁克爾・德懷爾(1771一1816),一七九八年起義領袖之一。原想參加羅伯特・艾米特於一八0三年發動的起義,後投降,並被押往澳大利亞。弗朗西斯・希金斯的外號叫冒牌紳士,參看第七章注[66]。

[58]亨利・喬伊・莫克拉肯(1767一1798),阿爾斯特省愛爾蘭人聯合會會長。

[59]歌利亞為菲利士(起源於愛琴海的民族)一巨人,在一次決鬥中,被少年太衛(後來的大衛王)所殺(紀元前1063)。見《撒母耳記上》第17章。

[60]霍勒斯・惠特利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個雜耍劇場賣藝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