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注釋

[1]傑克・鮑爾這個人物曾在《都柏林人・聖恩》中出現過,他供職於都柏林堡(英國殖民統治機構)內的皇家愛爾蘭警察總署。

[2]根據愛爾蘭風俗,左近有人家出殯時,店鋪一律停業,住戶則把百葉窗拉低,以示哀悼。

[3]弗萊明大媽是經常到布盧姆家做些家務活兒的女人,這裡布盧姆是在回憶他們的獨子魯迪夭折後的情景。前文中的「趿拉著拖鞋」是意譯,音譯為斯利珀斯萊珀,民謠《狐狸》中的貧窮的老嫗(參看第一章注[63]),象徵愛爾蘭。

[4]他們為之送葬的迪格納穆・生前就住在紐布里奇大街九號。

[5]好風習指的是出殯隊伍故意從繁華地區經過,以便讓更多的路人向死者表示哀悼。

[6]原文為拉丁文。阿卡帖斯是埃涅阿斯的忠實、勇敢的同伴。埃涅阿斯是羅馬神話中所傳特洛伊和羅馬的英雄,關於他的傳說,見羅馬詩人維吉爾所著史詩《埃涅阿斯紀》。此處老西蒙把自己的兒子斯蒂芬比作埃涅阿斯,把穆利根比作阿卡帖斯。

[7]古爾丁(參看第三章注[32])是科利斯-沃德律師事務所的一名成本會計師。他卻把自已的姓加在事務所前面,以便讓人認為他是大老闆。

[8]伊格內修・加拉赫是曾出現在《都柏林人・一朵浮雲》中的一個記者。 據本書第七章「偉大的加拉赫」一節,鳳凰公園暗殺事件發生後,他由於搞到了獨家新聞而出了名。

[9]語出自《亨利四世(下)》第2幕第1場。 當野豬頭酒店老闆娘帶著差役來拘捕福斯塔夫時,他罵道:「滾開,你這賤婆娘!……我要膈肢你屁股!」

[10]伊頓學院是英國貴族公學,設在伯克郡伊頓鎮。

[11]里奇蒙・布賴德韋爾監獄的門上寫有「停止作惡,學習行善」這一標語。語出自《舊約全書・以賽亞書》第1章第16至17節。十九世紀末葉,監獄併入韋林頓營房內。布盧姆夫婦住在雷蒙德高台街時,與那所營房遙遙相對。

[12]葛雷斯頓斯是都柏林市以南二十英里處的高級海濱浴場。

[13]內德・蘭伯特是布盧姆的熟人,在一家種籽穀物商店工作。

[14]海因斯(即約瑟夫・麥卡西・海因斯)曾出現在《都柏林人・紀念日,在委員會辦公室)中。他追隨巴涅爾,在其逝世紀念日朗誦了自己寫的一首長詩。 其實是喬伊斯本人九歲時,聽到巴涅爾逝世的噩耗而寫的,經過加工,放在這篇小說的末尾。

[15]當時愛爾蘭人煎亞麻籽當湯藥喝。

[l6]指都柏林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所辦的狗收容所,設在大運河碼頭上。阿索斯是布盧姆的父親所養的狗。他父親自殺前在遺書中曾將這條狗託付給他。

[17]語出自《路加福音》第11章第2節。這是耶穌教給門徒的經文中的一句,《天主經》即由此而來。

[18]帕迪・倫納德曾出現在《都柏林人・無獨有偶》中,他無所事事,成天泡在酒店裡。

[19]本・多拉德是本地的一名歌手。本書第十一章有他演唱《推平頭的小夥子》的場面。那是一首頌揚愛爾蘭民族主義者的歌謠。作者為愛爾蘭歷史經濟學家、學者、詩人約翰・凱爾斯・英格拉姆(1828-1907)。參看第二章注[58]。

[20]「回顧性的編排」,參看第十一章注[178]及有關正文。後文中的丹・道森,見第七章注[55]。

[21]皮克和下面的艾萊恩都是《無獨有偶》中的人物。該作中還提到克羅斯比-艾萊恩律師事務所。

[22]小花指聖女小德肋撒(1873-1897),法國人,十五歲在利雪城加入加爾默羅會。她的自傳《靈心小史》(她自稱「天主的小花」)於一八九七年出版後,有些天主教徒深為推崇,譽為「小花」精神。下面,布盧姆從報上那首小詩聯想到他用亨利・弗羅爾這個假名字和瑪莎通信的事。

[23]尤金・斯特拉頓(1861-1918),出生於美國的黑人歌手,喜劇演員,後在英國成名,當時正在都柏林演出。

[24]《基拉尼的百合》(1862)是根據出生於愛爾蘭的美國劇作家戴恩・鮑西考爾特(1822-1890)的劇本《金髮少女》(1860,原文為愛爾蘭語, 音譯為科倫・鮑恩)改編的一出以情節取勝的愛爾蘭歌劇。

[25]《布里斯托爾號的愉快航行》是一出音樂喜劇,當時正在皇家劇院上演。

[26]「他」指布萊澤斯・博伊蘭。

[27]菲利普・克蘭普頓爵士(1777-1858),都柏林的一位外科醫生。

[28]「誰」也指布萊澤斯・博伊蘭。

[29]這個餐廳因供應從愛爾蘭西岸克萊爾郡紅沙洲捕來的牡蠣而得名。它宣傳說,那是全愛爾蘭最鮮嫩的牡蠣。

[30]據第十七章,布盧姆的父親於一八八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克萊爾郡自殺身死,他準備前往為亡父的十九周年忌辰祭奠。 [31]瑪麗・安德森(1859-1940),美國女演員,一八九0年定居英國,繼續積極從事戲劇活動。當時正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主演《羅密歐與朱麗葉》( 花園一景)。

[32]路易斯・沃納當時正在貝爾法斯特為瑪麗・安德森的演出擔任指揮與伴奏。

[33]J・C・多伊爾是男中音歌手。約翰・麥科馬克(1884-1945),出生於愛爾蘭的男高音歌手,在倫敦成名。

[34]原文為法語。

[35]指豎在街頭的威廉・史密斯・奧布賴恩(1803-1864)的雕像。他是愛爾蘭愛國主義者,青年愛爾蘭運動領導人,死於六月十六日。因此,這一天剛好是他的忌日。

[36]原文作:For many happy returns。原是用在生日或喜慶的祝賀語,很少用在忌日。

[37]即托馬斯・法雷爾(1827-1900),愛爾蘭雕刻家。

[38]當時確實有個叫作亨利・R・特威迪的。他在沃德福德郡擔任首席檢察官,在都柏林休姆街擁有自己的事務所。關於他落魄的晚景,未見記載。「往昔……遺迹」一語引自愛爾蘭歌曲《我爹戴過的帽子》,作者為約翰尼・佩特森。

[39]守靈夜吸鼻煙原是為了壓住死亡氣息,把它踢來踢去表示沒派上正當用場。

[40]美國劇作家威廉・貝爾・伯納德(1807-1875)的二幕滑稽戲《他已窮途末路》(1889)中的主要角色叫作費利克斯・奧卡拉漢。他原是個鄉紳,後來落魄。

[41]這裡和下文中的「夫人」原文均為法語。

[42]、[43]原文為義大利語。後一句中,布盧姆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參看第四章注[51]、[52]。

[44]原文為義大利語。這是《伸給她》二重唱中女主角澤爾麗娜對男主角唐喬萬尼所唱的歌詞。

[45]克羅夫頓是《紀念日,在委員會辦公室》中的一個人物。他是以J・T・A・克羅夫頓(1838-1907)為原型而塑造的。這人與喬伊斯之父約翰・斯・喬伊斯(作品中的西蒙・迪達勒斯的原型)在都柏林稅務局共過事。

[46]解放者指丹尼爾・奧康內爾,參看第二章注[51]。此處指豎立於奧康內爾大橋橋頭的銅像。系由愛爾蘭雕刻家約翰・亨利・弗利(1818-1874)所塑。

[47]呂便是亞伯拉罕的曾孫。呂便支族是離開埃及後,在迦南定居下來的古以色列十二支族之一,見《舊約・民數詞》第1章。這裡指正從街上走過去的呂便・傑

・多德。據認為出賣耶酥的猶太即屬於呂便支族。這裡,此人不但放高利貨,而且剛好也姓呂便,所以把他說成是呂便的後裔。

[48]象記商店是一家出售防水用具的商店。

[49]約翰・格雷爵士(1816-1875),《自由人報》的經理,因倡議在都柏林市鋪設自來水管有功。

[50]曼島(又譯為馬恩島)位於英格蘭西北岸外,愛爾蘭海上,由英國政府管理並享有很大自冶權。現政府由代理總督(由曼島領主委任)和上下議院組成。

[51]巴拉巴是個罪惡累累的囚犯,根據民眾的要求,他被釋放,耶穌卻代他受過,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見《馬太福音》第27章。在英國戲劇家克里斯托弗・馬洛(1564-1593)的詩劇《馬爾他島的猶太人》(1589)中,主角巴拉巴落入一鍋滾水中而死,而那原是他用來陷害敵人的。

[52]這是為了紀念納爾遜的戰功而於一九O八年在奧康內爾街的十字路口建立的紀念柱。柱上有他的雕像。一九六六年被毀。

[53]關於帽子的趣意,參看本章注[3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