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1

朝右走向霍利斯街[1] 。朝右走向霍利斯街。朝右走向霍利斯街。

光神啊;日神啊,霍霍恩[2] 啊,將那經過胎動期,孕育於子宮之果實賜與我等。光神啊,日神啊,霍霍恩啊,將那經過胎動期、孕育於子宮之果實賜與我等。光神啊,日神啊,霍霍恩啊,將那經過胎動期、孕育於子宮之果實賜與我等。

呼啦,男娃啊男娃,呼啦![3] 呼啦,男娃啊男娃,呼啦!呼啦,男娃啊男娃,呼啦!

最精通教義故最能贏得眾人尊重,精神崇高且值得驕傲之人士所經常倡導,並得到社會公認之見解乃是:只要其他情況未起變化,一個民族之繁榮興盛並非取決於其表面之光輝,乃取決於該民族對繁衍子孫所寄予之考慮及改進之程度。缺乎此,即構成罪惡之根源。今幸有此寄予,則能確保獲得萬能大自然之純潔恩澤。倘有人於此主張毫無所知,彼對諸事之認識(即有識之士視為裨益良多之研究)必極為膚淺,絕非賢人也。此乃一般世人之觀點。蓋凡能認識重要事物者,必知表面之光輝無非掩蓋其內在之虛弱而已。且不論何等蠢人亦應省悟:大自然賜予之所有恩惠,均無法與繁殖之恩惠相比擬,故一切正直之市民皆須對同胞勸誡忠告,並為之焦慮,惟恐本民族過去所開創之輝煌業績,日後不能發揚光大也。倘因風俗之愚昧,對世代相傳之光榮習慣加以輕視,否定其深遠意義,從而對有關分娩作用之崇高要義等閑視之,豈不令人深惡痛絕哉!蓋此要義系天主所做繁殖之預言[4]及對減少繁衍之警告,並命令全人類遵照行事,使之做出承諾。

因此,據傑出之史家所云,在本質上毫無值得珍視之物,亦從未珍視過何物之凱爾特人中,唯醫術受到極高推崇,亦不足為奇。[5] 舉凡醫院、麻瘋病人收容所、蒸汽浴室、瘟疫患者埋葬所自不待言,彼等之名醫奧希爾家族、奧希基家族、奧利家族[6] ,亦均孜孜不倦制定了能夠使病人及舊病複發者康復之種種療法——不論彼等所患為乳毒病、癆病抑或痢疾。凡屬有意義之社會保健事業,咸須慎重進行籌備。彼等遂採取一項方案[7] (不知為深思熟慮之結果,抑或出自積年累月之經驗,尚難斷言。因後世研究者意見紛紜,迄今尚無定論):分娩乃女性所面臨之最大苦難。當此之際,只需交納微不足道之費用,不論其家道殷實,抑或僅能勉強糊口,乃至一貧如洗,產院律施以必要之醫療,俾使孕婦免遭任何可能發生之意外。

就孕婦而言:產前產後均應無任何憂慮,因全體市民皆知,倘無伊等多產之母,任何繁榮皆無從實現。彼等深知只因有母性,彼等方能享有永恆與神明,死亡與出生。臨盆用車輛將孕婦送到產院,其他婦女受此啟發,亦紛紛渴望由該院收容。眾人在產婦身上見到一位未來的母親,產婦則感到自己開始受到愛護。偉哉,此乃彼穩健國民之功績!不僅目睹而已,更應讚許傳頌。

嬰兒尚未誕生,即蒙祝福。尚在胎中,便受禮讚。舉凡此種場合應做之事,均已做到。分娩之前,眾人即憑藉明智之預見,將助產婦所守護之卧榻,有益於健康之食品以及舒適而潔凈之褪褓一一備齊,一如嬰兒已呱呱墜地。另有藥品以及臨盆孕婦所需之外科器械,一應俱全。此外,尤匠心獨運,於室內懸掛寰球各地綺麗風光,並配以神明及凡人之畫像。孕婦身懷六甲,產期臨近時,即為分娩而至此浴滿陽光、構造牢固之廣廈。此乃清潔華美的母親之家,四周景物賞心悅目,促使腹部蠕動,從而得以順產。

夜幕即將降臨之際,流浪男子仁立於產院門口。此人屬以色列族,出於惻隱之心,踽踽獨行,遠途跋涉而至此產院。

安·霍恩乃本院院主。彼在此院設有床位七十張,孕婦卧於床上,強忍陣痛,生下健壯嬰兒,即如天主派遣之天使對瑪利亞所言者。[8] 兩白衣護士徹夜不眠,在產房中巡視,為產婦止痛治病,每年達三百次。二人兢兢業業為霍恩看守病房,確屬無限忠誠之護士。正當護士恪盡職守之際,一名護士忽聞一心地溫良者至。伊遂裹上頭巾,趨前將門啟開。俄爾但見一道令人眩目之閃電,躥遍愛爾蘭西部上空。護士不禁畏懼,疑為怒神降臨,欲以傾盆之雨將人類毀滅殆盡,以懲其所犯罪愆。護士忙在胸前劃十字,並邀來者速進陋室。男子接受其盛情,遂步入霍恩產院。

來訪者深恐冒失,乃執帽佇立於霍恩產院之門廳內。蓋彼曾偕愛妻嬌女與此護士住於同一屋頂之下。茲後海陸漂泊長達九年之久。某日於本市碼頭與護士邂逅。護士向彼致意,彼未摘帽還禮。今特來懇請護士寬恕,並解釋曰:上次擦身走過,因覺汝極其年少,未敢貿然相認。護士聞言,雙目遽然生輝。面龐倏地綻開紅花。

此時護士乃將目光轉向來者身著之黑色喪服,並滿懷憂戚,訊及彼有何傷心之事。後又消除疑慮。彼問及奧黑爾大夫可曾從遙遠之彼岸捎信來?護士不勝悲傷,乃嘆曰:奧黑爾大夫已升天堂矣。男子聞訖,哀痛萬分,腸斷魂銷。此刻護士方傾訴全部情況,對英年早逝之友深表哀悼,然又謂此乃出於天主正當之旨意,不敢妄加評議。護士云:蒙上主恩寵,彼臨終已向主持彌撒之神父懺悔,並領聖體。病體被塗以聖油,獲得清清白白之善終。男子誠心誠意訊問護士,死者因患何疾而終?護士答曰,彼在莫納島[ 9] 死於腸癌。不日到來之聖嬰孩殉教節[10]為其三周年忌辰。護士向大慈大悲之天主禱告,裨使彼親愛之靈魂獲得永生。該男子聞護士所陳可悲之經過,持帽瞠目凄然而視。二人佇立片刻,均沉浸於陰鬱哀思之中。

故人生在世,俱應預想其最終之歸宿。舉凡母胎所生者,終必面臨死亡,並化為塵埃。我等赤條條來自母胎,亦終必仍赤條條而去。

該男子問護士曰:彼待產之婦女情況如何。護士答曰:婦人之陣痛已持續三晝夜,誠屬無法忍受之難產,然而即將產矣。伊復曰,余曾目睹多少婦女之分娩,從無難產至此者。伊遂將經過情況向曾在此間居住之男子和盤托出。男子聆聽其言,洞悉婦女為分娩所受之痛苦,頻感驚異。彼端詳伊在任何男人眼中均不失為俊秀之臉龐,並納悶伊為何多年來停留於傭人身份。九年來,每年十二次月經,責怪伊何以仍不受孕,而使血潮徒然流失。

當彼等談話時,城堡[11]之門開啟,眾多就餐者之喧囂聲在近旁響起。名叫迪克森[12]之年輕學生(一名騎士),步向彼等站立之處。旅人利奧波德與彼相識。蓋該學生騎士因故服務於仁慈聖母醫院之際,旅人利奧波德曾被一可怕醜陋之龍用標槍刺穿胸膛,負重傷,[13]前往就醫。騎士曾於傷口上塗以大量揮發性油及聖油,予以妥善處置。此時對利奧波德云:「欲入城堡與眾人喝酒作樂歟?」旅人利奧波德為人謹慎機智,答以另有去處。婦人深知利奧波德乃是出於慎重而說謊,但因對彼抱有同感,遂嗔怪學生騎士不該如此建議。然而學生騎士既不容旅人說一「否」字,不允許旅人違背己意,對婦人之譴責更充耳不聞;乃曰: 「那是座何等神奇之城堡。」旅人利奧波德周遊列國,長途跋涉,時而縱慾,四肢酸痛,遂入堡歇息片刻。

城堡中央設芬蘭樺木桌一座,系由該國四名侏儒所支撐。彼等被妖術蠱惑,動彈不得。桌上擺有大小刀劍若干,寒氣逼人;此刀劍均於冶煉魔王之巨大洞穴中,以白色火焰鑄成,再套以群棲於當地的水牛與牡鹿之角。此外還有憑著瑪罕德[14]之魔法以海沙與空氣製成,並由魔術師以丹田之氣吹制的許多容器。桌上珍膳佳饌樣樣俱全,無人能做出如此豐盛美味之菜肴。尚有銀缸一隻,其蓋須用特殊技巧方能開啟。內橫卧無頭怪魚。[ 15] 此情此景,心存疑竇者非親眼所見絕難相信。諸魚浸於運自葡萄牙的油液中;此液脂肪甚豐,酷似榨自橄欖之油。堡內,憑藉魔術從迦勒底[16] 所產豐腴的小麥胚胎中製成之混合物,又以烈性醑劑使之奇妙膨脹為狀如大山之物。[17]彼等並還將長竿插於地中,令蛇纏於竿上,並在蛇鱗中釀出蜂蜜酒般之飲料。

學生騎士囑為貴胄利奧波德斟酒,勸彼暢飲,一似座中眾人。貴胄利奧波德為了討好,乃掀起面甲[18],略加品嘗以示親睦。然而彼素無飲蜂蜜酒之習慣,遂將酒杯置於一旁,少頃潛將大半杯傾入鄰人杯中,鄰人則渾然不覺。彼在堡內與眾人同座片刻,以便歇息。感謝全能之主。

此刻,善良之護士佇立門口,懇請眾人出於對我等祭壇主耶穌之敬畏,中止歡宴,因樓上一位有身孕之貴婦即將分娩。利奧波德爵士聞樓上尖叫聲,正疑此聲發自何人:子歟?母歟?「怪哉,」爵士曰,「迄未生而今方生乎?何其太久!」惟見桌子對面坐一年長鄉紳,名利內翰,二人同為享有崇高榮譽之騎士。利奧波德稍長几歲,遂文雅懇切地啟口云:「承蒙天主恩寵,伊即將安產,喜得嬰孩,伊已等候甚久矣。」酩酊大醉之鄉紳乃曰:「此子便是時刻所盼企者。」[19]不待人請或勸,彼即舉起眼前之杯,曰:「曷不痛飲!」乃暢飲一通,祝母子健康。蓋彼素以擅長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