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人試結束, 張羨齡又閑下來。隔五日去給老娘娘們請一次安,午睡起來理一理宮務,其他時間倒是很鬆散。
趁著天晴, 她連著幾日去西苑練習騎馬。
練了幾個月的馬術,她與馬兒踏雪也算得上是很熟悉了, 在馬鞍上坐得穩穩噹噹的,就是躍過一個小障礙, 也不用擔心掉下來。
如今, 她策馬繞著□□繞一圈, 所耗費的辰光比初學時少了一半。
張羨齡漸漸喜歡上這種馳騁於馬背上的感覺, 噠噠的馬蹄聲里,東風浩蕩, 將她鬢邊的碎發吹得有些亂, 人卻是高興的, 什麼也不用想, 只顧著往前沖,如同飄在晴空中一般。
瘋跑一陣, 累了, 張羨齡就牽著踏雪遛遛、走走, 給它刷毛、餵食, 像多了一個不會說話的朋友。
這日雨下得很大, 出不去, 卻涼爽了一些,張羨齡便叫宮人在坤寧宮明間檐下擺了把木胎鑲牙交椅, 支一張小方桌,一盞白瑪瑙茶盞,飄散著茉莉花茶的香氣、朱紅漆盤上有荷花酥、雲片糕、小麻花, 吃膩了甜點,就用些鹹味的點心。
她就坐在檐下,觀賞雨中的紫禁城。
聽了一會兒雨,張羨齡向著身旁的周姑姑道:「這樣大的雨,也不知諸位老娘娘在做什麼?」
「抄經、焚香、刺繡之類的吧。」周姑姑道。
「這不嫌無聊么?」
「也沒別的可做呀。」
張羨齡忽然想起一事來:「你這一說,倒提醒了我,得想著給老娘娘們辦些活動才好。」
如今這些老娘娘,除了一些膝下有兒女的,基本上相當於退休了,長日無聊,也不是個辦法。
張羨齡想了想,道:「要不,讓尚儀局準備準備,教些女紅、詩書之類的,讓老娘娘們上課。」
「娘娘心意是好的。」周姑姑道,「但……這麼說吧,到如今奴婢這個年紀,什麼上課呀,上進呀,壓根不願意想。」
也是這個理,到了這個年紀,有不少人都想著歇一歇,玩一玩,還學個什麼勁兒。
張羨齡手托腮,問:「那依老太所言,閑暇時晚些什麼好?」
「這……奴婢一時也想不出來。」
周姑姑指著兩旁侍立的梅香與秋菊,笑道:「她們年輕,才知道玩呢。」
梅香笑起來:「老太又拿我們打趣,整日伺候娘娘,哪有時間玩。」
「總有玩的東西罷。」張羨齡摸了塊荷花酥吃,這荷花酥做得小小巧巧,一口一個,吃完了,她道:「秋菊,你來說。」
秋菊思索片刻,道:「我們宮女也有玩陞官圖的,也有解九連環的,也有玩骰子的。」
「陞官圖?那是什麼?」
秋菊道:「我一時也說不清,要不我給娘娘找一幅來?」
「好呀,你快去。」
不多時,秋菊將一副陞官圖呈上:「娘娘請看,就是這個。」
一張大紙,上頭繪著六部九卿各色官名,還標註著正九品、正八品之類的字樣,最中心的部分用粗一些的筆墨畫了一個圈,裡頭寫著正一品太傅、太師、太保。
張羨齡看了一會兒,問:「這個該怎麼玩?」
秋菊拿出一枚骰子來,一邊解釋,一邊演示。
「就是擲骰子,什麼點數就走幾步,看誰陞官快,最早升至正一品太傅、太師、太保,則勝出。」
張羨齡恍然大悟,這不古代版的大富翁么?原來這遊戲這麼古老啊。
她與梅香、秋菊玩了兩把陞官圖,第一局險勝,第二局贏得很痛快,遊戲體驗極佳。雖然明知道兩人有意讓著自己,張羨齡還是玩得很痛快。
玩罷陞官圖,張羨齡忽然想起後世風靡一時的牌中王者——麻將。她從前不會打麻將,還是上學以後,室友們三缺一拉著她在手機上打麻將,這才學會的。當時她頗為沉迷了一陣,後來入坑其他手游,這才玩得少了。
倒不知這個時候,有沒有麻將。
「你們聽說過打麻將沒有?」張羨齡將麻將的模樣和玩法簡略的說了一遍,梅香和秋菊都道沒聽過。
周姑姑道:「聽著似乎跟葉子戲、馬吊有點像。」
馬吊牌其實就是麻將的前身,不過形式上還是紙牌,里也有一萬、二萬、三萬的花色。
「是有點像,但還是有一點點差別。」張羨齡想了想,打算把麻將給造出來。
因下著雨,不好讓宮人冒著雨去傳消息。張羨齡便進了蒹葭堂,用筆墨將麻將的模樣、玩法大致寫出來,她其實不太懂現代麻將牌用得是什麼材料,便打算用竹骨為料,先造出一套一百三十六張的麻將牌來。
等到雨漸漸停歇,張羨齡的麻將示意圖也完成的差不多了,便吩咐梅香:「你給御用監的蔡衡送去,要他按著圖紙,造一套麻將牌出來。」
麻將牌還沒造好,沈瓊蓮那邊已經將嬪妃年薪的初步章程擬定好了,前來坤寧宮回稟。
時間掐得剛剛好,見沈瓊蓮之前,張羨齡心想,可以把麻將和年俸之制一同說給老娘娘們聽,讓她們好好高興高興。
「啟稟娘娘,這是初步擬定的章程。」
說著,沈瓊蓮奉上一疊宮箋。
張羨齡一張一張細看,這一份草擬章程已經很詳細了,而且深得後世節假日調休之精髓,幾乎是將娘娘侍長們逢年過節所得的賞銀取了個整,統一為年俸。原本張羨齡是想以月俸發放的,後來考慮到如果按月發放,管帳宮人的麻煩會大大增加,每月光是分發銀子就有不少事,便還是按年來算。
太皇太后、皇太后與皇后皆有三宮子粒銀,因此年俸並不是特別重要,章程的重點就放在了妃嬪的年俸上。
貴太妃一年八百兩白銀,太妃一年六百兩白銀,這是單到手的現銀,其他膳食銀、衣料銀等份例照舊。
「會不會有些少?」張羨齡問。
「回娘娘的話,這已不算少了。何況其他一切份例都沒有變動,等於衣食住行仍是按原來的老辦法,不需要娘娘侍長們額外出。所以這些銀兩幾乎可以算作是零用錢。」
沈瓊蓮猶豫了一下,道:「這個數目剛剛好,若是多了,怕引起前朝非議。」
「這種事前朝也管?」張羨齡有些驚訝。
「怎麼不管?」沈瓊蓮笑道,「新春那會兒,萬歲爺教娘娘騎馬,聽說前朝就有上奏疏的,勸告萬歲爺不要沉迷於用武之事。」
也許是英廟老爺御駕親征的舉動帶來的後遺症,如今朝臣們根本聽不得皇帝尚武這件事。聽說萬歲爺數日在西苑騎馬,便由騎馬聯想到了萬歲爺好武,進而聯想到御駕親征,想到土木堡,想到大明江山不保,便紛紛上書,苦口婆心的勸告。
張羨齡把十指攪在一起,緩緩道:「怎麼偏偏我一句也沒聽人說過。」
現在回想起來,自從春假之後,朱祐樘的確很少陪她騎馬,多半是讓御馬監的內侍教她。她一點都沒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只當朱祐樘太忙了,沒空陪她。
結果,竟然還有這樣一回事。
沈瓊蓮道:「其實也是小事,萬歲爺不想娘娘擔心而已。」
見張羨齡情緒有些低落,沈瓊蓮忙換了一個話題:「娘娘可知,宮中的開銷是如何走賬的么?」
「不太清楚。」
「咱們宮中的支出,走賬有兩條路子,一是宮中的內庫。」
張羨齡接話道:「內庫我清楚,是宮中的內藏庫,不過依祖制都是萬歲爺親自掌管,和我沒什麼關係。」
沈瓊蓮點點頭:「內庫說白了就是萬歲爺的私庫,每年都有百萬兩金花銀入賬,具體多少,臣也不清楚。再有就是戶部銀、工部銀,也叫太倉銀庫。內庫還好,畢竟是萬歲爺一手管著,怎麼花也不幹前朝的事。可是倘若從戶部、工部取銀,便免不了要聽六部給事中的閑話。像成化年間建廟以奉佛祈福,先後從工部取銀四、五萬兩,聽說前朝就有上奏疏請求裁減的,不過憲廟老爺不從。」
張羨齡聽明白了,憲廟老爺可以不管朝臣非議,但顯然初登基的萬歲爺不行,他也不是這個性子。
「可是萬歲爺之前說過,這一部分銀子是從內庫出。」
「雖是如此,但既要成定例,又涉及所有后妃,總是要在前朝過明路的。」沈瓊蓮道。
張羨齡蹙著眉頭,靜靜想了一會兒,才道:「知道了,我之後問一問萬歲爺的意思,若無不妥,就先按照這章程來吧。」
沈瓊蓮退下,張羨齡將宮箋隨手擱在案上,扯了張白紙,手握毛筆,漫無目的畫著一個又一個墨團。等到墨汁幾乎將整張紙都蓋住了,她才停下,獃獃地坐著。
萬歲爺為何不將這些煩心事同她說呢?
腦海里似乎有兩個不同的聲音在爭吵,一個在說:「他是愛重你,怕你煩心。有這樣肯為你遮風避雨的夫君,是你八輩子修來的福氣。」
另一個聲音的腔調帶了點尖酸刻薄:「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