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選妃

懷恩葬在了故鄉。

山高路遠, 憑弔無門,朱祐樘下了一道聖旨,為懷恩修一座祠, 名曰「顯忠祠」。

為內臣修祠, 在本朝歷史上著實罕見。上一個成例,還是英廟老爺時的故事,奪門之變, 英廟老爺重登大寶,下詔為太監王振建旌忠祠。對此,朝廷內外頗有微詞。

這一回給懷恩修顯忠祠, 一貫長於忠言逆耳的大臣們竟然沒說什麼閑話,沉默了下來。

顯忠祠就這樣建起來了, 擇址、立碑、掛匾。

匾額是朱祐樘御筆, 木胎金字, 格外顯眼。

張羨齡也想為懷恩做點什麼, 可一時之間又想不到。

周姑姑給她出主意:「要不, 娘娘讓御用的扎彩匠扎一些亭台樓閣、家人肥馬, 讓人焚燒了,也算是盡心了。」

說著, 她又嘆息了一聲:「到了懷恩公公這個歲數, 又能葉落歸根, 其實也是喜喪了。」

周姑姑也有六十來歲, 半截身子埋在黃土裡,因此格外感同身受。

張羨齡聽周姑姑言語里大有自憐的意思,便輕輕牽住她的手,略微起皺的暗黃皮膚,散布著斑斑點點, 是歲月上的妝。

她有些心酸,握了握她的手道:「老太要長命百歲的。」

周姑姑笑起來:「好好好,都聽娘娘的。」

張羨齡又問:「老太家裡可還有什麼人,想不想出宮去見一見?」

「倒沒什麼了。」周姑姑搖搖頭,「何況,咱們做宮女的,和他們內臣與女官不同,哪裡能隨意出宮探親呢?」

「這話怎麼說?」

張羨齡追問起宮人的歸宿,周姑姑便一五一十的答了。

說起來,女官的境遇比起普通宮女要好上許多。洪武年間的規定,若外有家室者,在宮女服勞五六載,或走或留,悉聽尊便。不過永樂之時,規矩又改了,唯有年近五十願還鄉者,方准其出宮。久而久而,只有年老有功之人乞歸,方能離宮。

至於宮女,出宮之事難於登天,許多宮女五六歲入宮,老了病了,就挪到安樂堂。倘若不幸死了,就往凈樂堂的火塔一推,化作一絲絲黑煙,這一生也就完了。

「那年老的內侍們呢?不是太監這樣的,就是普通內侍。」張羨齡又問。

「尋常內侍的話,有一部分和宮女差不多。還有的會積攢一筆錢,在年老的時候出宮。有家人的就投奔家人,他們內侍最愛認乾兒子干孫子之類的。若是沒家人,他們大約會尋一個寺廟,交了錢,在廟裡住下。」

張羨齡聽完,眉頭緊鎖,眼瞳往下看,似乎在想些什麼。

周姑姑觀張羨齡這幅神情,不經有些擔心,依她說,中宮娘娘什麼都好,唯有一點,未免太心慈了些。自己方才就不該說這些話的,免得又惹出什麼事來。

「都是這麼過來的,其實也沒什麼。」周姑姑將話題帶開,「娘娘中午可有什麼特別想吃的?」

「嗯?」張羨齡回過神來。

她這幾天都沒什麼心思點膳,周姑姑忽然問她吃什麼,張羨齡一時答不上來。

她思考了一下,想起上回去廊下家時的所見,有個宮女將爐子擺在屋門口,在做一種食物,很香。張羨齡不知道那東西叫什麼,只向周姑姑描述著那食物大致的模樣:「宮人是不是有一種吃法,把黍面棗糕用油煎?」

周姑姑點點頭:「有的,我這就吩咐膳房,讓他們試著做一份。」

坤寧膳房得了吩咐,立刻動起來。

午膳的點心,便多了一道黍子面年糕。

也許是用油煎過的緣故,黍子面年糕表層鼓著大大小小的泡兒,色澤焦黃,還澆了些紅糖。咬一口嘗嘗,年糕勁道,紅糖沁甜,裡邊還有爛爛的棗泥,很美味。

她吃了一塊黍子面年糕,暫時放下筷子,要宮女給乾清宮也送上一份。

這幾天無論是坤寧宮還是乾清宮,一律吃齋。昨夜的膳食,朱祐樘只略動了動筷子,沒吃什麼,張羨齡看著有些心疼,但願這一碟兒黍子面年糕能讓他多吃一些。

雖說朱祐樘從不特意說自己喜歡吃什麼,但與朱祐樘同吃同住這麼久,張羨齡也大致察覺到了他的口味。就點心而言,他喜歡吃甜的,尤其是糯米做的黏糊糊的點心,像桂花糕、山藥糯米餅、麻薯團之類的,只要有,他總會吃上一塊。

這倒是和張羨齡的口味很接近,她也喜歡吃軟軟糯糯的點心,因此如今當她吃到合心意的食物,總會留一份,或者給乾清宮送一份。

乾清宮的御桌上,擺滿了各色素菜。

素鴨、素什錦、素醬肉、酥疙炸合、素羊肉……全是乾清宮膳房精心烹制的。

萬歲爺的飲食起居全在坤寧宮,只在乾清宮用午膳、小憩片刻。

乾清宮膳房的內侍便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將午膳辦得漂漂亮亮的。

只可惜這幾日,萬歲爺無心用膳,所進之膳,有大半都原封不動的撤了下去,賞給近侍。

近侍李廣站在一邊侍奉,見萬歲爺只用了一點燕窩粥,不禁有些著急,但依著規矩,他又不能勸著萬歲爺進膳,只在心裡盤算,等會兒一定要去,同乾清宮膳房的內侍說一說辦膳的事。

眼看萬歲爺放下筷子,打算說「撤膳」,忽然聽見坤寧宮來人了,還帶了一品點心。

「這是黍子面年糕,娘娘吃著好,便命奴婢送一份過來。」

中宮娘娘的面子,萬歲爺一定會給。李廣來了精神,期待的望了眼萬歲爺,只見萬歲爺點了點頭,他便忙將黍子面年糕放到最前頭。

朱祐樘其實沒多大胃口,但想著是笑笑的一番心意,還是重新拿起筷子,吃了一塊黍子面年糕。

用完膳,他並未像往常一樣小憩,而是重新翻起了奏章。

一本奏章被特意挑出來,單獨擺在案上。

朱祐樘翻開奏章,將裡邊的文字又看了一遍,「預選女子於宮中或諸王館讀書習禮,以待服闋之日冊封二妃、廣衍儲嗣……」

簡而言之,這本奏章是請求選秀封妃的。

明宮舊制,一後以二貴人陪升,除了中宮娘娘,還有東宮娘娘和西宮娘娘。例如如今的太后王老娘娘,當年入宮之時就是東宮娘娘,後來才成了繼後。

像笑笑這樣的情況,才是罕見的。

乾清宮裡靜悄悄的,帷幕低垂,掃在金磚上。

朱祐樘盯著那一本奏章,思慮良久。這樣的奏本,他不能留中不發,倘若鬧到太皇太后都知曉,那就越發難辦,一定要速戰速決才好。

他心裡拿定了注意,吩咐左右近侍:「傳翰林院侍讀謝遷來見,要悄悄地。」

翰林院里,一眾學士正在午休。

謝遷見其他人都眯著眼,便輕輕打開抽屜,取出一個葫蘆,悄無聲息的喝了口小酒。

酒入喉,真舒坦,謝遷正回味呢,忽然身後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謝遷心下一驚,差點沒嗆著。

回頭一看,是個穿紅的近侍。

近侍輕聲道:「謝學士,萬歲爺有旨,要你悄悄地去覲見。」

謝遷撫著胸口,鬆了口氣,他還以為是王恕老大人跑來抓人呢,幸好幸好,是萬歲爺傳召。

他輕手起腳起身,跟著那近侍進宮去。

雖說如今謝遷已經快四十歲,但每次從宮門底下過,他都會想起頭一回進宮的場景。那時他才二十五歲,被點為狀元郎,烏紗帽上戴著花從宮門走出去,騎御馬遊街,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進了翰林院,狀元郎謝遷得意洋洋的自我介紹:「吾乃謝遷,是萬歲爺欽點的狀元。」

靜了一瞬。

在場眾人全都鬨笑起來,翰林院里充滿了快活的氛圍。

能進翰林院當差的,誰還不是個狀元了?

直到今日,還有人拿這件事打趣,叫謝遷「謝狀元」。

見識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謝遷完全沉潛下來,將傲氣盡收,但直來直去與愛侃大山的性子卻依舊未改。

昔日萬歲爺在東宮之時,只要輪到謝遷講課,謝遷總愛聊起野史故事,引以為例。或許是因為這個,萬歲爺倒還喜歡聽他說話。

只是不知道這一回,萬歲爺傳喚他所謂何事。

到了乾清宮,朱祐樘將一本奏章拿給謝遷瞧:「你看看,可有什麼想法?」

謝遷一字一句看了,是一道請求選妃的奏章。

萬歲爺若想選,還叫他來做什麼?

謝遷心中念頭一定,便道:「臣以為不妥。」

「為何不妥?」

謝遷張口就來:「這《中庸·九經》有言,去讒遠色為勸賢之通,萬歲爺如今初登大寶,理因以政務為重,怎可沉迷女色?昔日唐玄宗……」

他說得口乾舌燥的,方才說完了。

朱祐樘讓近侍給他倒了杯熱茶,贊同道:「先生所言甚是。況且先帝去年方崩殂,若以民間之禮論算,合該有三年之憂,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