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駛出廣陵,一路沿江而行,兩岸殘雪折枝,天寒地凍。
鐵蹄踐著積雪,在呼嘯的寒風中,沙沙噠噠的響。
又因為積雪太厚,不能疾行,到暮色十分,忽聞噌吰聲響,馮天和一早同時打了個抖,接著梵鍾再撞,緊敲十八下,慢敲十八下,不緊不慢又敲十八下,如此反覆,深沉洪亮而綿長。
一早揭開帘子看:「有佛寺。」
隨著馬車越來越近,馮天已經嚇得有些虛弱了:「咱繞道走吧。」
李懷信:「繞什麼道,天都黑了,總不能繼續趕夜路,正好到這兒,今晚去佛寺投宿。」
「這裡是佛門聖地,我一隻孤魂野鬼怎麼敢進去。」馮天轉頭指了指一早:「還有這隻……」
一早截斷他:「我不是孤魂野鬼,我不怕。」
李懷信就說:「你實在怕的話,也可以不進去,在附近隨便找個墳冢借住一宿也行。」
馮天:「……」借你大爺!
他轉向貞白,後者面無表情,手一攤,上面一串五帝錢:「進來吧。」
馮天認命的化作青煙。
廟宇莊嚴肅穆,朱門紅牆琉璃瓦,巍峨的門樓匾額上,龍翔鳳躍的寫著「華藏寺」三個赤金大字。
鋪了白雪的石階之上,有三道門,是佛教常講的「三解脫門」,即通往解脫之道的三種法門,即空、無相、無願。中間稱之為空門,左邊是無相門,右邊是無願門。
李懷信倒左,敲了無相門,畢竟道佛分兩家,該有點兒避諱,因為僅他個人而言,覺得若從中間那扇空門進去,總有點兒遁入空門的意思。世上那些個想不開的人出家為僧,不就是所謂的遁入空門么。
無相門從里打開,入目就是一顆鋥亮的禿頭,著青布僧服,戴烏木佛珠,宣一聲佛號,雙手合十沖他們作輯。
李懷信回禮:「小師父,我們途經此地,見天色已晚,可否在貴寺借住一宿?」
僧徒開門,引他們進寺,穿過甬道,進彌勒殿,該殿紅牆綠瓦,斗拱彩繪,正中供奉彌勒像,左右供奉四大天王。三間重檐歇山頂殿堂,共有九條屋脊,脊上雕刻各式吻獸、望獸、仙人|獸等,很是高峻凝重,氣派渾然。
僧徒道:「請幾位施主稍候片刻,本寺正值晚課時間,住持在法堂誦經,小僧這便去請示。」
李懷信頷首:「有勞。」
一早沒見過佛堂,眼睛滴溜溜地轉,面對一座座怒目橫視的金剛像,她也不害怕,剛捅完功德箱,又去敲木魚,整出不少動靜,格外討人嫌,李懷信揪著她的衣領把人拎到蒲團上:「跪著!」
一早反抗他:「幹嘛?!」
「觸犯神靈,不想跪就老實待著。」
一早癟癟嘴,小屁股往蒲團上一懟,坐實了。貞白立在大殿中央,直視天王像,目光有些厲。
大約半柱香之後,那名僧徒請示完返回,將他們引去客堂,是平常香客居士留宿的地方。
途經法堂,裡面傳出誦經聲,幾十名僧徒盤坐殿內,低沉合誦,餘音繞梁。
一早好奇:「他們念的是什麼?」
引路的僧徒回答:「佛說阿彌陀經。」
他們往裡看,正對大殿的住持睜開眼,平淡無波的,目送幾人經過,最後低喃了一句:「竟有邪祟混進了華藏寺。」
參在醇厚的誦吟聲里,低得如同嘆息,但還是被貞白聽見了,她腳步微頓,又很快跟了上去。
李懷信正問:「這個時辰,寺里還有齋飯嗎?」
僧徒答有,領他們往住處放下行李,便輾轉到了齋堂。一早對青菜蘿蔔不上心,獨自跑出去瞎溜達,李懷信還沒顧得上叮囑這丫頭別亂跑,轉眼就不見了人影:「這小鬼膽兒太肥,寺廟裡有的是高僧,遇上了有她苦頭吃!」
畢竟這個時辰大家都在做晚課,那些個德高望重的雲集在法堂裡頭念經,來招呼他們的僧徒就是個看門兒跑腿的,沒什麼修行,自然看不出來一早是只小孽障。她倒好,一點兒不長心,在佛門聖地橫行無忌。
李懷信吃了幾口素齋,實在寡淡得毫無胃口,貞白倒是不挑食,給什麼吃什麼。而佛家認為,飯食是十方施捨,不可浪費,李懷信入鄉隨俗,自己吃不下,乾脆夾到貞白盤子里。
貞白盯著面前壘尖的齋飯,抬眼:「你不是吃蘿蔔和青菜嗎?」她只記得他挑食不吃豆子。
李懷信則道:「我吃好吃的蘿蔔和青菜,這個不好吃。」
貞白垂眸吃齋,不經意地問:「不是餓么?」
「我待會兒去佛前請幾隻供果。」
貞白瞥他一眼,不搭腔了。
一頓飯的功夫,一早還沒回來,李懷信不放心,眼見那群和尚的晚課就要結束,也不知這小鬼晃到了哪個地方,萬一惹上麻煩。他準備去找,又覺得貞白也是個沒人味兒的,不易帶著在寺院里招搖,遂將人打發回去休息,獨自去尋。
雪已經停了,鋪在青石板和紅牆碧瓦上,滿院子潔白,東南角一棵菩提樹,葉子掉光了,樹榦粗壯,因不耐霜凍,根部被僧人們用麥稈圍了起來。
李懷信從菩提樹下穿過去,進了一道拱門,東西兩座鐘鼓樓,他繞了一圈,沒見到一早人影。轉身要走,突然腦中一記重鎚,疼得他兩眼一黑,雙腿差點沒站住,踉蹌的撐住身邊的紅柱,重重抵著額頭,忍著那股絞痛,用手狠狠地揉摁,心下奇道:「犯得這是什麼頭疾?!」
已經第二次了,這次疼得他老眼昏花,然而一抬頭,卻把遠遠吊在鐘樓頂上那口梵鍾都看得一清二楚,具體有多清楚呢,就是清晰的看見了梵鐘上那串『離地獄,出火炕,願成佛,度眾生』的字。
但是太疼了,他根本來不及細想,那麼黑的天,再定睛去看,也只瞧見一口梵鍾懸頂的大致形狀。
待那波劇痛忍過去,後背已經出了身冷汗,李懷信甩了甩腦殼,忽然看見走廊盡頭,一抹白影掠過,他猛地追上前,一轉身,那道白影又晃在另一條甬道盡頭,李懷信追著它,又在拱門後一閃即逝,他心下一凜:什麼東西?!
然後窮追不捨跟上去,在雕欄外,終於辨別,那是個身穿白袍,頸間掛菩提的年輕和尚,只是這和尚看著奇怪,走路的步子很快,匆匆掠過去,如踏風疾行,又似乎漫不經心,在冰天雪地間遊盪,只披一層單薄的白衣僧袍。
是個不怕冷的和尚。
卷著寒風,推開僧舍的門。
李懷信靠近,卻隔著一條道,不聲不響,怕驚動他,立在廊柱下,朝里望。
因為沒有頭髮,那和尚的頸線很漂亮,正對窗扉側立著,槍桿一樣筆直的背,和一張英氣硬朗的側臉,很俊。
因為太俊,所以不像個和尚,偏偏他又剃了度,穿了僧袍戴佛珠。
不知道為什麼,李懷信覺得有些惋惜,畢竟像這樣的儀錶品貌,應該在紅塵中肆意洒脫才對。出什麼家,當什麼和尚,暴殄天物。
和尚垂眸,睫毛又長又直,投在挺拔的鼻樑上。左手端茶碟,右手拎一把薄如蟬翼的刀片,夾在指間,走到桌案邊,輕輕細細的刮卧擺在案上的一塊沉香木,那副不急不躁的模樣,看得李懷信沉心靜氣,很治癒,甚至連頭疼都去了大半。
和尚刮下一小撮沉香粉,側過頭,從窗戶里向外望。
四目相對間,李懷信挑了挑眉。
「廊外寒重,施主還是進屋吧。」
李懷信便大大方方走進去,有理有度:「叨擾。」
和尚請他坐,端了只金蓮銅爐,立體浮雕縷空,工藝精湛,巴掌大小,是香器。
李懷信看他熟稔的鋪壓香爐中的底灰:「小師父何故引我來此?」
和尚手上一滯,繼而不著痕迹地擱下灰壓,將篆模輕輕平放在鋪好的爐灰上,取香匙舀茶碟中的沉香粉,一點點填在篆模中,剷平:「貧僧法號空舟。」
他眼也未抬,答非所問。
李懷信換了個舒服的坐姿,放鬆下來:「不會是引我來看你焚香吧?」
空舟提起香篆,手很穩,一點兒都沒散,就像這個舉動做了幾千幾萬遍。
香灰在爐中成形,是個梵印。
「施主方才在寺院里亂闖,差點誤入禁地。」空舟道:「貧僧不過出面指引。」
李懷信隨意翻開桌上一本《楞嚴經》,攀談:「空舟師父,一直守在此處嗎?」
空舟點香,一火如豆,忽明忽暗:「正是。」
香篆乍燃,細煙高直。
李懷信問:「多久了?」
空舟有疑,不明白他為何作此一問,但還是如實作答:「十三載。」
李懷信蹙起眉,長指壓住攤開的一頁經文,目光卻盯著案上的煙霧裊裊,氣味馨純,助人靜心。李懷信覺得這和尚奇怪,一直有所提防,渾身卻漸漸疲懶。
是這香嗎?
不,香沒有問題!
難道,是這個和尚?
李懷信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