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常台笙立時就反應過來,她正要伸手去扶住什麼打算重新站好時,後背卻被他的手給輕輕攬住了。陳儼似乎是低頭輕嗅了一下她發間的味道,竟有些意猶未盡般,不想鬆手了。

裡邊站著的常遇先是驚了一下,隨即又很小大人般地開口道:「謝謝你扶住我姑姑,不然她會摔倒的。」

常台笙這會兒卻十分從定,手先是穩穩搭住了門框,隨後開口:「鬆手。」

陳儼的手也只是稍微挪開一些,她便掙開他自己站穩了。常台笙頭都沒高興抬,倒是伸手拍了拍衣服,像是方才沾了灰似的。

「請你盡完最後一點待客之道,送我們回去,謝謝。」她說這句時,才抬起頭看了他一眼。

雖然神色看著還算客氣,但其中的冷淡疏離意味,實在太明顯不過。

陳儼似乎是沉默了一下,忽然轉身走了。

常台笙俯身給常遇裹好毯子,正要抱她,小丫頭卻搖了搖頭,說可以自己走。常台笙見陳儼漸漸消失在走廊里,心中想著,是罷?應該這樣才對。她討厭不清不楚的牽連,但願這個腦子某部分不好使的傢伙能清楚她的態度,不要再來主動招惹她了。

說起來也不能算是討厭,只是她素來偏好能夠完全控制的局面,而這兩日接連的被動狀態,讓她有些不能適應。

結束了最好,畢竟稿子已經拿到手,何況她在抄寫時已認真讀了一遍,幾乎是不需要修改的稿子,這一點,她倒是可以完全信任他。這意味著將來也不會有太多接觸機會,做完這本也許就不會再有交集了。

不時便有一小廝匆匆忙忙跑來,說馬車已經準備好,可以送她們回去了。常台笙拉過常遇的手,帶她出了門。坐上馬車時,常台笙撩起車窗帘子一角往外看了看,這座宅院十有八/九也可能是陳家的資產,且極有可能也是旁人送的。

馬車行至旁邊宅院時,常台笙看到了門口燈籠上印著的「陳」字,忽然就放下了帘子。如蘇曄講的那般,陳尚書到杭州監工,就住在這座別院里。對於陳儼而言,尚書之家的這個出身,就已經是榮耀。士農工商,士在前,商在末,如今雖漸有「有錢即可」的風氣,但兩者畢竟是差得太多的階層,在士族眼裡,商人不過是唯利是圖且隨時都可以變成一條狗求人的存在。

所以她又何必與士族的獨子有太多牽連?免得將來自取其辱。

這一日回去已經很晚,到家時常遇已經睡著。安頓好她,宋嬸出來又是一陣嘀嘀咕咕,又說小小姐白日里在府中似乎太孤獨了些,也不怎麼說話,真怕憋出毛病來。

常台笙站在常遇門口靜默了會兒,隨後與宋嬸道:「我這兩日替她找位先生罷。」

宋嬸連忙道好,又催促著常台笙早些去歇著。常台笙回屋洗漱完,理了理思路打算睡了。但大概是被風吹了,她實在頭疼,遂坐起來服了葯,又看了會兒稿子,最後竟伏在桌上睡著了。

她一連幾日都很忙,給常遇找先生的事遂托給了宋管事。宋管事找了兩位先生,說是可以到府上教課,常台笙遂特意挑了半天空,讓他們到府上試講。

那日試講進行得還算順利,常台笙故聘了這兩位到府上來講課。為此她還特意讓宋嬸陪著常遇一道聽課,免得小丫頭一人聽課會覺得孤單害怕。

她這顆心稍鬆了松,轉頭又繼續忙芥堂的事。那邊書肆掌柜將翻新打蠟過之後的牌匾送了過來,她讓製版師傅按照崇園舊牌記板做的新牌記也已經完成了。

她去了趟備印間,擺了滿滿一桌的是已經刷印好的新書稿,不是別的稿子,正是向景輝的新話本。這些書稿按說就快要開始裝訂,而常台笙卻讓等一等。

她讓人刷印了新牌記,那新牌記上寫的是——「芥堂崇園」四字,借芥堂之名,又區別芥堂以往的書籍。底下人猜了猜,認為東家這是打算做新牌記了。果不其然,常台笙直接讓人將這新牌記附在了向景輝的新話本里。

宋管事多問了一句,說芥堂以前的牌記是否不用了,常台笙卻搖搖頭,回說:「芥堂是芥堂,芥堂崇園是芥堂崇園。」說白了,芥堂這塊牌子她不想動,這些年努力維持的基準與審美也不變。芥堂崇園這個牌記,是為了做新品類而出現的,且「崇園」二字,也許能博個更好的名聲。

但願行內還有人記得曾經風光一時的崇園。

向景輝的新話本緊鑼密鼓地印著,收尾前的那個晚上,芥堂燈火通明,似乎還在刷印新的稿子。不多,寥寥十張紙,動作嫻熟的刷版師傅低頭刷印這稿子,悄聲與旁邊的人嘀咕了一句:「東家竟弄來顧仲的評稿?我瞅了瞅,還是一如既往的刻薄腔調啊。」

這時累得不行的常台笙正打算在書房趴一會兒,結果門房小廝匆匆忙忙跑來敲門說:「東家,那……那陳公子又來了。」

常台笙坐直了撐住書案猛吸一口氣,提了提精神回道:「不要讓他進來,送什麼都不要收,就說我不在。」

門房也夠可憐,回了聲「是」,又苦兮兮地跑了回去,繼續想辦法將陳儼堵在門外。可門房的傢伙哪裡說得過他,三兩句便被駁倒,末了門房的小廝們實在沒有辦法,就索性「砰——」地將門給徹底關上了。說不過你就只好堵你了,左右東家也不想見你。

陳儼吃了閉門羹,在芥堂大門外站了一會兒。他並非頭回吃閉門羹,自那回請常台笙吃過飯,他便再也未見過她。

沒有關係,也許對方只是在報復。因為好歹之前他也讓她吃過好幾回閉門羹,那就等雙方扯平了之後再說。

他上了馬車,又忍不住撩起帘子看了一眼。真是個不要命的地方,這麼晚了竟還燈火通明地幹活,不睡覺么?

芥堂這晚的確沒幾個人睡覺,常台笙也不過只趴了一刻鐘就起來了。要趕在書肆開門之前將新書運過去,還要擺好位置,以及——崇園的匾額也得掛上去。

天還黑著,她匆匆趕去書肆。書肆那邊也在忙著整理,已另闢了一個門面出來,幾個夥計蹭著燈籠光往上掛崇園匾額。

所有的改變幾乎是一夜之間。天蒙蒙亮,晨霧正涼人時,芥堂已是開了門。崇園匾額之下,正是鋪出的新攤子,上頭已是擺了向景輝的新話本。崇園的舊牌記板擱在堂中,在紅錦布映襯之下,顯得更是古舊厚重。

兩條大字布懸在新書攤旁邊,上書「顧仲毒評向景輝新話本,百年崇園牌記終回芥堂」。二十個字,雖不對仗,但也算得上矚目。

這一帶書肆林立,每家都想著怎麼玩新招,常台笙今日便算做了個典範。

毒評?她不怕這麼下去沒人給她寫稿子么?還是向景輝那個老傢伙在聯合她玩什麼把戲?顧仲竟然給芥堂寫評稿了?

天大亮時,常家書肆門口便已是熱鬧起來。

買書附贈顧仲毒評稿,簡直有點自打巴掌的意味。但顧仲是極有意思的一個人,就憑這一點,也能引來一堆關注。

圈中言辭刻薄的人不在少數,但一直刻薄且次次一陣見血的卻不多,且眾人皆不知這顧仲什麼來歷。他神秘得不得了,從不露面,據說住在北關水門一帶,只有一些送酒食的人見過他。有所謂知情人說這個人曾在西湖書院讀過書,因為他的評稿最開始是從西湖書院傳出來的。

有陣子他寫評稿寫得很勤快,杭州城讀書人中幾乎沒人不知道他。沒人知道他什麼目的,按說得了名氣,要露個面再寫冊書,那可都是順水推舟的事。可他從不為人寫稿,也不與人接觸,故而恐怕也不是為了名利,難道純粹是覺得這些著書人寫得太傻,所以才寫評稿?

偏生他毒評過的那些書冊,都還賣得很好,甚至有陣子幾乎有了「先讀顧仲評稿再讀原著」的風氣。這亦是個博聞強識的傢伙,指點起別人來旁徵博引,次次一陣見血,但最後卻也不忘點出原著最精彩最有價值的部分,謙虛地說一家之言不必在意。

杭州城讀書人中,眼光老辣之人,顧仲算得上之一。

從大伙兒知道這人到現在已五年時間過去了,他如今竟給芥堂的人寫起評稿來?缺錢了?還是常台笙有什麼獨到的手段?

等等,這評稿當真是出自顧仲之手么?

常台笙這會兒餓得很,書肆對面便是飯莊,她上樓要了雅間一個人坐著,要了些早飯吃,推開窗子恰好可以看到書肆門口。

人是越聚越多,且也有不少不差錢的掏錢買了書就走,抑或在觀望的,好奇地站在門口借旁人剛買的書冊讀那評稿。

已經讀過的人初步判定,從文風及遣詞用句的習慣上來看,這的確應該出自顧仲之手。

好奇之人再翻到前邊的牌記,再看看鋪前掛著的崇園牌匾,懂行的即刻就進去圍觀崇園的舊牌記板了,當下則又是一陣議論。

常台笙取過杯子喝了一口茶,潤了潤乾燥的喉嚨與嘴皮。大概是有些上火了,她咽部疼得厲害。夥計將早點端上來,她偏頭隨意看了眼外頭,只見書肆門口出現了一個略微熟悉的背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