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不能也不敢阻止這些人出城。
看到知府退步了,這些人也沒有咄咄逼人,他們是風雅有禮的士人。
「既然人多讓官府為難,我們就按照大人你說的分批走吧。」他們和氣的說道,「光州府是我們的家,我們不想讓州府為難民眾不安。」
田家廖家說到做到,現在是田家的人在出城,廖家擁堵了街道的人立刻退回去。
田家的人也不再都擠在城門,而是退了回去,每隔一段時間就走出來一群人,騎馬坐車,趕著牲口拉著行李,雖然還是會引得街上擁擠,但比起先前好了很多,城門立刻不再擁堵,但是……
「他們這樣分批走,反而讓恐慌驚懼更加蔓延。」長史站在城門上苦笑。
縱然分批走這些世家大族出行也引人注目,街上的人奔走相告。
先前擁堵城門街道的狀況畢竟不是人人都看到,擁堵城門也不過擁堵一天一夜也就過去了,但現在分批而行,每天都有出城的,人人趕過來都能看到。
「快來看,這是廖家的人。」
「說得沒錯吧,他們是在搬家。」
「天啊,他們要去哪裡?」
「他們為什麼要走?」
「難道還有比咱們這裡更安全的地方?」
「或者說咱們這裡不安全了?」
議論隨著分批而行的人散開,街上變得更加擁堵,驚恐的民眾上前攔著詢問。
田家廖家的人沒有說是因為府衙苛政,被攔住的人或者推說不知是族長決定,或者說州府人口眾多他們不想跟百姓搶生存機會,這是客氣的,不客氣的則都含蓄的說光州府不適宜他們生活。
含糊從來都是引發猜忌之源,不說有時候比說還令人恐懼。
知府的大廳里坐滿了大大小小的官員,有的愁眉有的苦臉,有的憤怒有的悲憤。
「什麼聽從大人的話,他們分明就是故意的。」
「這麼一來,城中什麼流言都有了。」
「少夫人和大人耗費了多少錢財,兵馬前仆後繼用了多少血肉,才安撫了民眾,讓光州府以及一半的淮南道平穩……」
「多少錢財嗎?光州府到現在一共耗費了錢…」
「余大人,余大人,這是個感嘆,不是讓你算數額,你快坐回去。」
廳內議論紛紛,除了個別走神的,大家的話題都圍繞田氏廖氏離開光州府。
「不止是田氏廖氏。」一個官吏沉聲說道。
這話讓嘈雜的大廳一陣凝滯。
「城外的……」一個官吏站在廳中的輿圖前伸手要指點……
「怎麼兩張輿圖?」一個聲音插話問。
大家便看向一個方向,廳中的後方角落,但那裡可不是位卑的官吏所在,武少夫人坐在那邊。
以前武少夫人沒有人忽略,現在更不能了,她不再遮蓋頭臉,穿著素錦衣裙,不施粉黛不帶珠釵,她烏黑的發雪白的臉就是世間最華麗的,沒有配飾能給她添光彩。
武少夫人經常坐在這裡,這一次她身後還多了兩個人。
一個年過半百一臉看透世事但眼神賊溜溜的老頭,一個壯年神情桀驁但又難掩無根無基虛浮的男人,兩個人都穿著青袍長衫。
大家看他們好奇,他們看大家也是茫然,似乎也不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在這裡在這裡幹什麼。
聽著熱鬧看的走神了,姜亮就失神脫口說話了,問的問題還很蠢,像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坐在一邊的劉范恨的牙痒痒,覺得很丟人。
武少夫人沒有說話,那官員的眼神也沒有半點瞧不起鄉下人,認真的給他解釋:「這張是大輿圖,這張是我們淮南道。」說完這裡的他還指了指另一架屏風,「那裡還有一張輿圖,是軍中用的,光州府的輿圖。」
姜亮起身拱拱手道謝再坐下來,那官員便繼續說話。
「固元的蔣氏,良村的富氏,還有從外地來買下半個祁村的揚州焦氏。」他伸手指點著淮南道的輿圖,「他們也都在準備啟程,已經把消息放出去。」
坐在正中的知府重重的嘆口氣:「現在已經清楚了,這些人是聯合起來了。」
要走的世家不會只有這幾家,他們在觀望,等待火上澆油。
「民眾們反應怎麼樣?」知府問。
廳內的官吏們逐一站起來回話,神情和話一樣沉重。
「昨日有一百三十人跟隨廖家出城。」
「進入光州府的民眾,按照昨日送來的名冊計數,以三百左右的數目遞減。」
「商人們也在離開了,而且把消息傳出去,很多在路上的要過來的商人立刻拉著貨物跑了。」
這才是最令人頭痛的,商人們行走四方,最能散播消息。
負責管理商人的官吏起身對知府鄭重施禮:「大人,再這樣下去,光州府要內亂了。」
有官吏也站起來施禮:「大人,應該跟這些世家談談了。」
便有很多官吏跟著建議,但也有人站起來反對。
「這正是他們的目的。」一個生的五大三粗的官吏說道,「他們就是要讓光州府亂起來,逼迫讓大人向他們低頭,這些世家的把戲一貫如此。」
在坐的官員都很熟悉這種把戲,說是官員掌管一地,但因為官員都是異地任職,真正能掌控一地的是當地世代延綿的大族,官員們新到一地最先要拜訪的就是這些人家,得到他們的協助,才能安穩當政,大家各取所需你好我好。
這也是一直以來官員和地方豪族的默認規矩。
所以這一次官府向世家大族要錢要糧,世家大族給了,但當世家大族要用這些付出換的自己想要的利益時,知府拒絕了,規矩就被打破了,世家大族就不幹了,要給官府一個教訓。
「這些手段在以前管用,但現在是亂世。」另一個官吏也站起來揮袖,因為在亂世征戰他親眼看過戰鬥沾染過鮮血,人也變的粗魯了幾分,「他們根本就不敢真的離開我們光州府。」
所以現在就是比的看誰沉的住氣,看誰先低頭。
廳內兩方意見爭論起來。
知府看了眼坐在角落裡的武少夫人,武少夫人始終沒有發話,他便做出了決定。
「那就不理他們,看他們能走多少。」他說道,「加強兵馬巡邏,安撫民心。」
把所有的兵馬都展示出來,這一場戲就看誰最能演的深入人心吧。
議事散了武少夫人回了內宅,自始至終她都沒有發表意見,只有最後涉及到兵馬,元吉站起來表示一切謹遵大人安排。
武少夫人回去了,姜亮劉范也跟著回去了。
武少夫人和元吉邊走邊說話,他們說話的聲音不大不小,姜亮和劉范能聽到但又不太好意思聽,心神也不寧,各自胡思亂想。
武少夫人忽地回頭問:「你們是從京城那邊過來的,一路所見比我多,你們說現在光州府的兵馬,在大夏實力怎麼樣?」
或許是世家大族們鬧的亂讓武少夫人不安了,姜亮這個那個的沒有直接回話,劉范倒是不客氣,很乾脆的道:「目前暫時在大夏或者第三或者第二。」
武少夫人有些好奇:「首位是誰?誰又可與之爭二三?」
劉范道:「安康山首位,劍南道現在是第三,但將來或可第二。」
武少夫人道:「因為那個娃娃節度使嗎?」
一直沒說話的姜亮此時搶了劉范的話:「少夫人莫要笑,正是有了這個娃娃節度使才有可能位列前二,如果娃娃沒有拿到節度使,或者晚兩個月拿到,別說第二,前三前四也沒有它的位置。」
武少夫人哦了聲:「是嗎?娃娃提前兩個月拿到旌節這麼重要啊。」
劉范啪的一擊掌:「正是如此,所謂一步早步步早,晚一步等三年。」
姜亮不甘落後:「如果不是這麼早拿到旌節,也不能為謝恩入京在叛亂前就調兵遣將,也不會恰好進入山南西道,得以排兵布陣阻斷叛軍涉足西南……」
他們的話才起,就見回頭的武少夫人笑了,天地一瞬間冰雪晶瑩,兩個人的話戛然而止。
有誰能看到這樣的笑不失神?
武少夫人一笑轉過身翩然而去,留下兩人站在原地。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才能得美人一笑。」姜亮伸手捻須喃喃,「沒想到我姜亮一語便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