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故國故人

我在雍都住了十年,雖與伍封,與兩任秦太子多有瓜葛,卻從未進過秦宮。至於秦伯,唯一一次見他,還是隨紅葯出城祭春的時候。當時隔得遠,隱約只在熙攘的人群中瞧見了一個身著冕服的高大身影。

周王四十三年夏,我終於回到了雍都。

自四兒上一次隨我離秦赴晉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年。這五年里,四兒從一個梳著雙總角的懵懂少女變成了一個孩子的母親。在晉國,她雖有我,有於安,可她心裡始終惦念著自己的故土。當她遠遠地望見雍城飽經風霜的老城門,當她聽到身旁滿耳熟悉的鄉音時,抱著孩子的她竟高興得落了淚。

當年連半句晉語都不會說的她,毅然決定隨我離秦赴晉,這抉擇背後的割捨與犧牲,直到今日看見她腮旁的兩行淚水時,我才算真正明了。

這些年,我虧欠四兒的何止一頓鞭刑。

邁進城門,早有秦宮裡派來的馬車候在一旁。馬車旁的符舒多年未見已蓄了長須,他見到我們也來不及寒暄,急匆匆行了一禮就招呼我們上了馬車。御車的人長吆一聲,道旁的行人們便紛紛往兩旁閃去,為疾馳的馬車讓出了一條直通秦宮的大道。

我在雍都住了十年,雖與伍封,與兩任秦太子多有瓜葛,卻從未進過秦宮。至於秦伯,唯一一次見他,還是隨紅葯出城祭春的時候。當時隔得遠,隱約只在熙攘的人群中瞧見了一個身著冕服的高大身影。

符舒騎馬在前,軺車緊隨其後,秦宮內城大門在我面前次第而開。

當秦宮的正寢大殿顯露在我們面前時,四兒懷裡東張西望的董石突然指著巍峨宮殿的屋頂高喊了一聲:「阿娘——屋頂上有個人!」

「噓——」四兒慌忙捂住了董石的嘴。

我順著董石的視線抬頭朝半空中望去,但見一人身著朝服,立在百尺屋檐之上,面朝北方抖出了一件巨大的精綉日月山川的墨色褒衣。風獵獵,褒衣招展,那人對天大聲哭喊:「皋——伯復也——伯復也——伯復也——」

面北招魂,魂兮歸去。

褒衣落地,符舒下馬,御人停車,秦宮之中眾人皆伏,哭聲震天。

周王四十三年,仲夏,秦伯薨。天子賜謚為「悼」,是為秦悼公。

一夜之間,雍都上下一片縞素,貴族黎庶為感君恩,皆著喪服。

我做了秦國十年的子民,原也想披麻衣,戴衰冠,入殿弔唁先君,但符舒卻直接命人將我和四兒送進了秦宮後寢的一間小院。

奠基,報喪,弔唁,小殮,大殮……喪禮繁複,禮數眾多,我在秦宮一住數日,竟沒有見到公子利半面。

這五年里,伍封受命為帥,又兼任軍中威壘之職。秦伯大喪之時,伍封正在西面駐軍之地督造營建新城,雖聞君喪,亦抽不出身回雍弔唁。將軍府中,秦牯病重,四兒自悼公逝後七日就帶著孩子出宮住到了將軍府。

空蕩蕩的秦宮小院里,我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方起,午後又枕著院中鼓噪的蟬聲再睡一覺。一旦晉國的事、無恤的事浮上心頭,便衝到院中洒掃,舞劍,洗衣,把能想到的事通通做一遍,只求累了就好。累了,就又能睡了。

這樣渾渾噩噩過了大半月,也不知是哪一日起,只要太陽一爬上院中那棵梧桐樹,就會有一隊寺人敲開我的房門,兩人抬著堅冰,一人捧著書簡,另一人抱著紅漆大盒。

夏日炎炎,堅冰三尺見方,一入房中便能驅散滿屋暑氣。書簡每日只有兩卷,但所載之事從蜀國巫女制荼的手記,到楚國南香館調香的秘方;從鄭國蜜汁乾果的做法,到齊國衣料染色的新方;諸般記錄,極盡新奇。而那隻楚國式樣的鸞鳥銜枝紋紅漆大盒裡則裝滿了書簡所述之方所需的一應物什。

從此後,調香,弄膏,染布,制荼,失敗了重來,成功了竟也能叫我歡喜一陣。於是乎,日子眨眼而過。

八月,秦國的秋天來了。陰了幾日,下了幾場大雨,滿院的蟬聲便散盡了,只餘下一地黃黃綠綠的梧桐殘葉。四兒帶董石入宮看我,並告訴我,幾天前晉國來弔唁悼公的隊伍已經回去了。智氏派了世子智顏來,趙氏派了趙鞅嫡出的六子,晉侯沒有召我回絳,趙無恤依舊每日有信送來將軍府。

我點頭默默聽著,四兒見我的臉色比前月里好看了些,終於忍不住問:「他的信你真的不看嗎?郵驛的行夫每日來府里送信,老問我有沒有回信要送。」

「看了也無話可回,就索性不要看了。」我抱著董石,將自己新制的果脯塞進他腰間的佩囊。

「不看也好,總不過是些哄騙你回去的話。對了,齊國那邊昨天也送來了一卷書信,還指明要我轉交給你。」四兒從包袱里拿出一卷竹簡遞給我,簡上有木檢、泥封,卻無寫信人的標記。我起身取來木槌敲開泥封,一展竹條便看到了阿素娟秀的筆跡。

阿素在信上恭喜我終於斬斷情絲離開了晉國,又邀我悼公喪禮過後到齊國與她一聚。竹簡末端另有三列小字,筆跡與阿素不同,行文也頗不「正經」,說什麼我將來若是嫁了秦伯生了女兒,定要留一個等他齊國陳氏來求娶,到時,我挑誰為婿,他便立誰為嗣。想想這樣的話,除了陳盤也沒有其他人會說了。

看完書信,我忽然覺得好笑,怎麼我離開無恤,所有人就皆大歡喜了?我留在秦國,姮雅高興,史墨高興,四兒高興,趙鞅約莫也高興。如今,就連齊國人也非要來插上一腳,特別寫信告訴我,他們也高興。眾樂樂,獨哀戚,除了苦笑,我還能做什麼。

子為父守孝,為期三年,不可飲酒,不可聞樂,不可親近女眷。公子利至今未來見我,顯然是將我歸於女眷之流了。可他不見我,晉侯又不召我回晉,難道我要一直住在秦宮嗎?若沒有葯人之事,我如今住在哪裡都是無妨的,可現在眼見端木賜為孔丘守喪之期將到,我已經火急火燎想去一趟魯國,找一找當年為智瑤另築密室的人。

「這是我新縫的佩囊,裡面裝了安眠香,你帶回去交給你家君上,讓他入夜後放在枕邊即可安睡。還有這罐葯鹽,每日食粥可以挑一點兒放在粥里。」我將一隻素麻做的香囊、一罐新制的葯鹽交給來送書的寺人,又托他明日送書時再給我帶一條祛寒的毛氈來。

寺人允諾,行禮退下。

我坐在案幾後,翻開了今日新送來的竹簡。這竹簡之上沒有綴言,只簡簡單單寫了一首詩: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秋日蟲鳴,我因為見不到自己心中想見的那個人而憂心忡忡,滿腔愁緒。這離別的苦,這相思不能相見的苦,時時灼燒著我的心。只有見了那個人,我的心才能平靜;只有見了那個人,我的心才能歡喜,才能安寧。

這是一首家中妻子寫給遠方夫君的情詩,寫它的人是想借它述說自己與我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的愁緒和思念。可我默默吟誦著竹簡上的詩句,心中浮現的卻是另一張叫我心痛的臉。

他如今在做什麼?黃葉落地、秋蟲低鳴的時候,他也可曾想起我?

這幾個月,我強迫自己不去想他,可思念這東西一旦決堤,便再不受心的控制。我胡亂卷了竹簡走到窗旁,抬頭見滿天流雲,一行秋雁,傷情之餘又添滿懷感傷。

「咚,咚,咚。」有人輕叩房門。

「進來。」我深吸了一口氣,轉身走到案幾後坐下。

房門輕啟,寺人低著頭捧著一方黑漆大盤走了進來,盤上四四方方疊著一條七彩織錦絲被。

「明日隨書簡一道送來就好,何必又多跑這一趟。放在榻上吧,多謝了。」

寺人沒有回話,只一頷首,躬身走到床榻前將被子放在我枕邊。

我起身走到那熟悉的背影身後,端端正正地行了拜見國君的大禮:「晉巫拜見君上。」

「別喚我君上,我尚未繼位。」站在我面前的人輕嘆一聲,轉過身來。

我起身,復又像少女時一般,抬手對他微施一禮,輕道了一聲:「阿拾見過公子。」

公子利低頭凝視著我,因疲憊而泛紅的眼眶裡沒有怪罪和指責,只有滿滿的痛苦:「你這一聲公子,可叫我等了整整五年啊!當年你答應我,只要我邀你來秦,你必會赴約。可這些年我給你去了那麼多信,你為何從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