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的寒風從大草原刮過,吹黃了青青草地,也吹黃了瓦剌人的心。
一切如李牧所料,「黑災」在這個冬天如期而至。自從入冬之後,草原上就滴雨未落。
本該被冰雪覆蓋的阿爾泰山脈,現在也是枯黃一片,看不到一絲冰雪的跡象。
瓦剌境內的烏布蘇湖、庫蘇古爾湖、吉爾吉斯湖、哈拉烏蘇湖……水位都大幅度下降,部分小湖泊甚至直接乾枯。
就連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克魯倫河、科布多河……現在的流量也大幅度萎縮。
因為缺水,牧草都變得枯瘦了起來,牲口也被迫跟著掉了膘。疫病流行,母畜流產,災難正在大草原上蔓延。
佔據水草豐茂之地的瓦剌王庭還好,總算還是可以支撐。偏遠地區就不一樣了,為了減少水資源消耗,不少部落被迫宰殺牲口。
牲口可是維繫牧民生計的重要生產資料,平常時期大家可捨不得宰殺吃肉。
除了權貴能夠天天吃上肉外,普通牧民手中的牲口都是用來出售,換取食鹽、糧食、茶葉、布匹……
別看大家養得牲口不少,實際上屬於他們的只有牛奶、羊奶、馬奶,再挖點兒野菜對付一下就是一餐。
如果能夠加點兒炒米、炒麵,就上一碗肉湯,那就是神仙日子。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沙起迷人眼!」
牲口大量被宰殺,整個草原都變得沉寂了下來。透支了大量生存資源的牧民,想要生存下去唯有出去搶。
……
瓦剌王庭之中,聽著小弟們不斷訴苦的阿失帖木兒大汗,現在也感受到了壓力。
草原大汗不好當,忠誠在這裡一文不值,遵循的是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
就比如說現在,因為水源、草場的問題,草原上已經鬧翻了天。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部落,因為牧場爭奪而消失。
小部落之間的紛爭,阿失帖木兒不在乎,可是現在大部落也跟著幹了起來。
如果再不採取行動,沒準什麼時候又要開啟新一輪的部落兼并大戰。然後由勝利者向王庭發起挑戰,或者是王庭先出手幹掉潛在的威脅。
見眾人爭吵不休,阿失帖木兒大汗怒斥道:「夠了,要是覺得爭吵能夠解決問題,那你們就出去慢慢吵!
百年難遇的黑災降臨,現在我們只需要談論一個問題:北上、西進,還是南下。
和這些無關的內容,我通通都不想聽。
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劫掠來的戰利品,要遠比你們現在爭搶的東西有價值得多!」
草原叢林法則一:缺糧——出去搶。
草原叢林法則二:要緩和內部矛盾——出去搶。
草原叢林法則三:缺少東西——出去搶。
……
總之一句話,不管發生了什麼問題,都可以靠出去搶劫來解決。
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那一定是搶得不夠多,多搶幾次就沒事了。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阿失帖木兒大汗是草原叢林法則的堅定擁護者。正是靠著叢林法則之助,他才能夠獲得大家的支持,成為瓦剌大汗。
只不過一直以來,他都是欺負西邊的弱雞,伴隨著瓦剌的不斷擴張,弱雞都被吃光了,現在才變得糾結了起來。
瓦剌北邊是失必兒汗國,一個比瓦剌還要窮的國度,現在同樣被黑災給困擾著。
這樣的窮鬼,明顯不是什麼好的搶劫對象。就算是滅了失必兒汗國,瓦剌都籌集不到足夠的物資。
西邊是哈薩克汗國,看起來貌似要比瓦剌略富一點兒,但是這個鄰居一點兒也不好惹。
勢力範圍東至額爾齊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圖爾蓋州、鄂木斯克,西至裏海,南及錫爾河。丁口不下百萬,擁兵三十萬之巨。
大家都是游牧民族,又都奉行著同樣的叢林法則。要是去搶哈薩克汗國,那就是草原騎兵大決戰。
在過去的歲月里,雙方也沒少較量,只是結局有些感人。大家都宣布自己是勝利者,就是沒看到實質上的收穫。
沒有開打之前,誰也不敢保證能贏。更悲劇的是就算打贏了,也未必能夠有足夠的收穫。
畢竟草原民族最擅長的不是打仗,而是跑路。碰到干不過的敵人,直接遷移營帳跑路就是了。
南邊是東察合台汗國和大明王朝。聽名字就知道,東察合台汗國不是什麼軟柿子。
作為昔日蒙古的四大汗國之一,東察合台汗國疆域東起哈密與明朝相接,西抵巴爾KS至費爾干納,北自額爾齊斯河,南到喀喇昆崙山。
最關鍵的是東察合台汗國是瓦剌的老對手,在過去的不到百年時間裡,雙方交手多達六十餘次。
從兩國都活得很自在,就可以證明又是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戰鬥。戰利品就甭指望了,畢竟這年頭誰家都不富裕。
看起來最好的選擇就是大明王朝,畢竟周邊的鄰居中也唯有他們富裕一點兒,隨便搶下幾座城池,就可以過上一個肥年。
唯一的問題是大明也不好惹,幾年前南下就撞上了一塊鐵板,至今瓦剌上下都心有餘悸。
尤其是前些日子,華山派在草原上鬧了一場,更是讓瓦剌上層膽寒。
大明的官軍也就罷了,就算是吃了敗仗,他們也能夠跑得掉。但是遇到不講規矩的武林高手,那就真心要人命。
根據大家手中掌握的情報,凡是和華山派一行人撞上的,就沒有發現有全身而退的。
就算是立即掉頭撒丫子跑路,也只有普通騎兵能夠跑掉,部落高層、統帥全部都是屍首分離。
草原上也不是沒有武功高手,但能夠同先天宗師對陣的卻一個也找不出來。
根據眾人掌握到的情報,遇上了華山派那位變態,武林高手和普通人幾乎沒什麼區別,反正都是一劍喪命。
在瓦剌眼中,李牧已經是「殺神」的化身。萬一惹出了「殺神」勤王刺駕,萬軍之中都不一定安全。
「南下吧,大汗!」
右下方一名年輕的部落首領,似乎是沉不住氣,率先開口說道。
「我們需要的東西,唯有大明才有。不管南下的道路多麼危險,我都必須要去走一遭。
若是擔心風險,那就拉著東邊的部落一起南下。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同其它汗國聯手。
這次黑災波及整個草原,大家的損失都非常慘重。如果不想看到大量的部民餓死,唯有南下這一條路。」
……
盯上大明王朝的不光只是瓦剌人,受天災的影響整個草原都不太平。原本依附於大明的草原部落,現在也紛紛向神武皇帝求援。
按照以往的慣例,如果求援得不到滿足,那麼南下打草谷就成為了必然選擇。
交情、忠誠、信譽,在生存面前全部都是一文不值。誰也不能阻止,大家求生的慾望。
救援是不可能的。本土的災劫都沒有渡過去,大明朝廷再怎麼大方,也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將物資送給草原人。
自從得知草原爆發黑災的消息,擁有足夠「戰爭敏銳嗅覺」的神武皇帝,就早早下令備戰。
硝煙已經開始瀰漫,長城內外的局勢都緊張了起來。現在就差一根導火索,戰火就會被點燃。
……
顧不上關心天下大事,現在李牧一頭扎進了移民深坑之中。雖然華山派有豐富的移民經驗,但以往每年遷移的人口都只有萬兒八千。
現在隨隨便便一湊,都不只是一萬人。舉村而逃、舉族而逃,在這個宗族時代再正常不過了。
西北天災不斷,大家的家底早就被掏空了。只因為對家鄉無比的眷戀,才抱著對來年風調雨順的一線希望,勉強支撐著。
為了生存下來,西北各地甚至自發的限制人口。年輕一代減少造人,老弱主動求死,以減少口糧消耗。
不過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這次大地震,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逼迫大家踏上求生路。
看著手中統計的數據,李牧的內心非常沉重。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難民,基本上都是青壯,很少出現老弱、幼童。
雖然災年逃荒,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青壯,可逃荒路才剛剛開始,沒到關鍵時刻誰會拋棄家眷呢?
就算是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舉宗而逃的,總不至於也如此凄慘吧?
背後的故事,李牧已經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人性的可怕,他可不願意去領教。
剛剛從朝陽峰下來,就聽到王不堯喊道:「掌門,剛剛收到消息,韃子開始寇邊了!」
胡人入侵雖然不是家常便飯那麼簡單,但是隔三岔五總要來上那麼一波,平均下來大明王朝每年要被草原部落騷擾數十次。
當然,這樣的頻率是分布在大明的萬里疆域上,到了具體某一個邊關節點,往往也就幾年輪上一波。
要是運氣好,太平個幾十年也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