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撥亂反正 第一百八十六章 改革紅利

分省錄取制。

朱由校也並不都是夏日打獵、冬日溜冰,在後宮的時候,也經常考慮過這個問題。

這玩意第一次還是康熙搞的,首先時間跨度並不大,後世也一直在用,算是一個顯著的考試模式進步。

江浙地區對其它地方,所謂的科舉進士數量,佔有壓倒性優勢,朱由校自然也明白這個情況。

最近各地貢生之間的爭執,也是因此而起。

相比江浙地區,北直隸順天府倒是沒什麼,咱是從龍之地,還怕名額少?

可邊陲甚至一些偏遠地區,想出一名舉人那可太難了。

換句話說,這個政策能有效減少江浙等科舉一直很強的地區的舉人數量,給偏遠地區的士子們提供方便。

再加上《京報》的大力宣傳,到時候無論東林黨怎麼嘴炮,大家還不都是該考考?

誰還能為了兩句嘴炮真不去參加科舉……

只怕這道政策下去,就連一些東林士子都要喊上一句:天啟皇帝聖明,我們都跟著皇帝幹了。

嗯,真香!

「啟奏陛下,臣以為,壬戌科殿試,朝廷如要分省錄取,還不如復漢之制,舉孝廉!」

大臣們議論半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劉宗周站了出來,道:

「五十萬以上人口之大縣、大州,可舉五名進士,五十萬以下的小縣、小鎮,則每年舉兩名,甚至每兩年舉一名。」

聽著下階群臣們嗡嗡再度議論起來,朱由校的臉黑了下去。

恢複東漢舉孝廉制度,這劉老頭怎麼想的,那不是越活越回去了么?

朕的大明,那肯定要與時俱進,莫說科技樹,就是各種制度,也要踏上進步的道路!

皇帝做無聲的抗辯,很快,魏廣微躡足踏出,道:

「臣以為不妥!」

「歷朝歷代,皆有適宜時勢之制,舉孝廉畢竟距今一千多年,舉孝廉制不合當下科考境況。」

「臣以為,陛下所說分省錄取制,可以在壬戌科殿試先行一試。」

「臣是主考官,又是河南籍大臣,可以領幾位翰林臣子,擬出一套河南卷。」

「至於其餘各省,也選一位重臣領銜出卷,如此,方可平息爭議!」

兵部尚書崔呈秀也道:「陛下,臣以為此議可行。」

「萬曆三十七年會試,朝廷為鼓勵遼東考生應試,在試卷上蓋『夾』字,諸位同僚不妨回想,當年遼東多出了幾個舉人名額?」

見眾人紛紛搖頭,崔呈秀滿意一笑,心道還是準備充足的鳥兒有蟲吃,他伸出一個手掌,道:

「五個!」

「萬曆三十七年,朝廷僅在遼東考生的考卷上,加蓋了一字,遼東考生的舉人數量,就多出了五名!」

語落,殿上議論聲音更加明顯。

很快,便有人急不可耐地站出來,道:

「臣不敢苟同!」

卻是尚寶司少卿黃世斌,他道:

「江浙地區自古便是科考大省,朝廷取仕有限,增加偏遠地區考生名額,就要削減江浙、順天等處的名額。」

「這樣一來,勢必要有學藝不精,魚目混珠之人,真正有學識之士,卻因名額問題,與功名失之交臂。」

「如此,不僅會讓朝廷蒙受損失,也是對寒窗苦讀多年的學子的不尊重!」

「還請陛下,切莫隨想隨做,要從時勢考量啊!」

朱由校聞言,睜開眼睛,瞥向下頭,不悅道:

「愛卿這意思,是說朕想一出是一出,沒有看江浙地區考生的情況了?」

「臣不敢!」

「不敢——」這樣的話,朱由校真是聽得多了,冷哼一聲,也懶得再多說什麼,轉頭問:

「今日就做個決議出來,再拖,殿試可就要來不及了。」

語落,群臣再度開始嗡嗡議論。

魏廣微和劉宗周、黃世斌等人,代表的是兩個階級,也是兩種四路。

從道理上,這兩種思路都對,究竟聽誰的,就不僅僅是道理的問題了。

首先,魏廣微代表的不僅是偏遠地區考生,卻也是魏黨,是皇黨,是按照皇帝的意願,提出自己的看點。

而劉宗周等人,就趨於保守,甚至提議恢複東漢制度,以保證江浙、順天府的科考地位。

暗中,這其實也是維護江南士子和財閥集團的利益。

這個爭論,其實在宋朝時候就有,從砸缸時代開始,司馬光就證明了自己不僅僅是一個動嘴皮子的辯論家。

在實操層面的政爭中,司馬光也取得了南北之爭的勝利。

作為繼歐陽修之後在大宋中樞的另一個江西人,王安石在新政中也曾有為南方考生代言的改革措施。

但反變法的司馬光當政之後,盡除王安石新法,最終為「西北士人」爭取到了科舉制中的名額保障。

儘管未全面實現「分生錄取」的政治理想,但宋朝在科舉制度上,先期實現了齊、魯、河朔諸路與東南諸路的分別考試。

要是這回大明的科考制度,提前邁入分生錄取這條路,可以斷定的是,江南會遭受重大打擊。

自宋以來,一直秉承的「國家取士,唯才是擇」這一原則,將被徹底打破。

當然,作為皇帝,朱由校最看重的還是分生錄取制所帶來的諸多政治「紅利」。

從後世就看得出來,康熙實行「分省錄取」後,對落省份有多大幫助?

改革之後,曾經打零蛋的甘肅一省,在有清一代竟出了二百五十五名進士。

不出意外,江南在改革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但由於江浙等處整體基本面過於強大,在清代的前一百年,還是保住了第一的位置,儘管已經相當勉強。

總體上看,康熙在實行分省錄取後,在整個清代,北方省份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

原本江浙等省在科考上的壟斷被打破,河北、山東居然衝到了三四名,河南、山東也排在六七名。

從總面上來看,江浙雖然排在第一,但一旦引入了人均數據,就會發現,實際上,江浙才堪堪排在第十。

每百萬人口中,江浙的進士還不到一百人。

這也就是說,實行了分省錄取後,曾經的科考壟斷大省,在韃清一代,一萬人都輪不上一個名額。

有意思的是,江浙的這一數據還在逐年下滑,到了晚晴時候,甚至還要低於貴州……

朱由校覺得,分省錄取是科舉制度必須要有的改革,而且從時期來看,幾十年後的康熙時期,就已經很成功。

放到自己的天啟一朝,朱由校當然有信心將分省錄取制,發展成朝廷籠絡士子的一張王牌。

當然,這也是從根本上打破如今東林士子滿天下的手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