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微型光路管嵌入技術

理論組和Z波組的工作是很多的,其中最忙、壓力最大的還是阮文燁,他是Z波組的負責人,也就成了能量空間研究項目的直接負責人。

能量空間研究項目,肯定會成為超大的項目,最初預期投資國內就有五十個億,保守估計項目規模也超過百億。

這個規模肯定趕不上宇宙飛船,但兩者也不是同一類型的項目。

宇宙飛船是屬於製造項目,分成好幾個小組,專門去攻關核心技術,最終製造出宇宙飛船,而能量與空間的研究是超過百億的科研項目,和粒子對撞項目是類似的。

這種項目的學術性質更高一些,而不是專門用來製造什麼東西。

阮文燁作為項目組的負責人,就需要參與很多的工作了。

首先,就是選址。

項目只是剛剛進行了論證,並對外公布了消息,肯定要快速的選址。

項目進行的地方不能是Z波組的實驗場地,主要還是因為規模問題,好多機構都會派來科研團隊,粗略估計物理學家需要求兩百人以上,計算機工程師、材料工程師、光學工程師等,需要五百人以上,再加上其他的工作人員,參與項目的人員輕鬆超過一千人。

要保證過千的頂尖學者、工程師的生活、工作,再加上物資、材料、建造供應等等,項目直接覆蓋的人數最低也會超過五千人。

五千以上人員的規模,都足以形成小城鎮了。

所以選址還是非常複雜的,場地最好距離首都中心遠一些,但出於便捷性考慮也不能太遠。

最終,通過一系列的考察,項目地點選擇了首都南部兩百公里的一個景區,景區內部是個小湖泊,三面環山風景優美,環境還是非常不錯的。

能量空間研究項目決定在這裡進行,項目牽扯的不僅僅是物質傳送,也牽扯到關聯的另一個大項目——

Z波覆蓋區域的物理特性研究。

這個項目已經論證了很久了。

因為需要很多物理學家參與工作,需要非常大的投資,再加上保密性的問題,是否對國際開放還在討論中,一直都沒有能夠進行。

現在選址建造做能量空間研究的場地,後續也可以做Z波物理特性研究,投資建道上還是非常認真的。

各種規劃都迅速的完成,建造工作也很快開始了。

除了一些必要的建築和生活設施以外,主實驗場地需求的核心設備,包括各類型號的Z波發生器、大型反重力設備、單側反能量屏障裝置以及大量的檢測裝置。

後者才是最耗錢、最麻煩的,因為檢測牽扯到粒子相關的內容。

各種微小的檢測裝置,需要頂級物理學家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並做針對性的採購、製造。

粒子分析需求檢測精度太高,基本都是實驗室標準的,價格上自然不便宜。

最讓人鬱悶的是,實驗會牽扯到爆炸,也許一次實驗,就會損壞很多精心設計製造出來的裝置。

阮文燁想想都很心痛,他投入工作中以後,就發現真是花錢如流水,而且好多事務都會找上自己,真的有些煩不勝煩,他朝著趙奕抱怨道,「你們就輕鬆多了。看我,這一個月我都快跑斷了腿。」

趙奕正在看資料,甚至都沒有抬頭,「你也可以選擇不幹。比如說,你就向上級打報告說身體不舒服,讓其他人來接手工作,相信很多人都願意過來受累。」

「——!!」

阮文燁被恁的差點吐血,身為Z波組的負責人,被認為是神秘研究最核心的人物,他就算真的生病了,也必須要堅持下去,否則一大堆資歷雄厚的人物,都會爭搶著當這個負責人。

累,是當然的!

但是,工作也必須要做啊,讓出位置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想了半天,滿是堅定地說道,「我這是為了科技發展,為了祖國和人民,必須要有勇於犧牲自己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就算哪一天,身體真的垮掉了,我也要堅持下去!」

「——!」

趙奕終於抬起了頭,朝著阮文燁比了個大拇指。

有覺悟啊!

不管心裡是怎麼想的,類似的話說出來,聽著還真是有感染力,怪不得好多領導——

咳、咳!

實際上,阮文燁朝著趙奕抱怨也是有道理的,項目最開始的時候,理論組和Z波組一起工作。

後來就不一樣了。

因為理論組只是負責實驗設計工作,設計完成以後,最多就是參與檢測裝置的設計,而科學院派來了量子物理團隊,接受了很多相關工作。

然後,理論組就輕鬆了。

趙奕的工作就是看看報告,簡單的一下審核,邱成文、愛德華·威騰,再包括張祁燦,乾脆就一起做研究去了,根本不用為了項目煩惱。

與此同時,好多的國際機構也都在和國內溝通,商談加入到研發工作的事宜,說起來也是很簡單的,其他機構想要一起做研發,就是交錢、進入、被分配工作,他們能得到的好處就是共享實驗數據。

這些數據都是非常珍貴的,會讓他們了解一些空間理論的內容,同時也會包括一些Z波的特性。

國外有些機構可以製造Z波,是通過反能量屏障高效激發的方式,就能夠得到穩定方向的Z波。

這種激發出來的Z波,就是最初始的狀態,傳遞距離最高不超過十公里,Z波效能也並不高。

其他機構主要是缺少底層的空間理論,通過不斷的實驗來研究,效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如果能夠對空間理論多一些了解,他們就可能會提升相關的技術。

實際上,想要真正去控制Z波,短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還存在直接的理論斷層。

比如,磁場理論。

Z波發生是通過磁場快速變化激發的,好多國外的科學家,意識到Z波和磁場有關,但他們缺少空間相關理論,很難把兩者聯繫在一起,因為看起來磁場和Z波,就完全是兩個東西。

現在其他機構參與到能量空間項目的研究中,也是希望能在理論、技術上,能有一定的收穫。

僅僅是『可能』,都足夠吸引人了。

……

這天趙奕離開了Z波組,去了首都的奕星技術部大樓,他需要去主持一段時間的工作,主要是和新制定的飛船出口審批政策有關。

高層會議確定了太空飛船出口策略,但想要真正實現出口,還必須要通過技術審批,提交詳細的方案以及參數等。

之前奕星提交了觀光船、運輸船相關的文件,一段時間以後,就被上級部門要求修正打回,主要問題出在反重力系統、空間鏈接設備的性能上。

這次上級部門做了明確的三條規定,一個是出口的飛行裝置,反重力系統的最高性能參數不能超過百分之九十五。

第二是運輸船的運載噸位,最大不能超過三百五十噸。

最後一條則是空間鏈接設備,性能只能高出正常售賣民用標準一個等級,否則空間科技信息公司,不被允許製造相應的部件售賣。

在三條詳細的參數規定下,奕星出口的飛船就需要重新進行設計。

趙奕來到技術部大樓,就召集所有負責人,進行了內部的技術會議,針對各種參數限制,進行設計的方向調整。

有關參與的設計調整還是簡單的,只不過把相應的技術標準降低,飛船改的稍稍縮小一些。

另一個問題就很頭疼了,就是建立完善的安全性。

不管是出口還是自用的飛船,都必須建立完善的安全體系,上級要求保證安全性,要遠高於民用飛機。

這主要是因為太空飛船,出現問題就會是超大型事故。

有關安全性能的問題,技術部門連續召開了三天的會議,最終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一個是距離地球表面三十公里範圍,反重力系統失靈的情況下,用以保證安全的方案,就是在下方增加四座大型固體燃料推進器。

當反重力系統失靈,大型固體燃料推進器就會運行,大量消耗燃料保證飛船的垂直著陸。

另外,就是掛式降落傘設計,也是安全著落的搭配措施。

最後就是建造龐大的『應急救援飛船』,任何的飛船在太空出現了問題,就可以使用『應急救援飛船』,來提供第一時間的快速救援。

宇航局新建了一座『救援飛船』,技術可以和火星-1飛船相媲美,甚至還要更高端一些。

奕星也要建造屬於自己的『救援飛船』,而不需要依靠宇航局提供支持。

在做了詳細的技術規劃以後,奕星就再次提交了設計方案。

這次上層召開會議討論,並邀請好幾個專家團隊,進行詳細的論證以後,確定不存在技術泄露的可能,同時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證,滿足了出口標準。

奕星設計的Y-101觀光船,是率先拿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