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趙奕:《空間和宇宙論》

在研究『空間擠壓是否會對能量束造成影響』的問題上,暫時能做的,也只是深入的思索而已。

哪怕是研究空間擠壓對於粒子束的影響,到進行一系列的實驗設計準備,還要等待各種高精度的儀器配備,具體能得出什麼結論,研究能進行的有多深入,也是不確定的事情,能量束的研究難度和粒子束不是一個數量級,因為能量束受到空間擠壓影響,影響也是非常小的,小到正常實驗不可能檢測出來,另外,想要小範圍的控制能量束,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反重力技術的底層邏輯,是設計讓光束不斷的旋轉,可實際上,那並不是真正的旋轉,而是光束不斷湮滅、再生的過程,等於是強行以物理性干預,讓光束路線實現旋轉。

總之,要以實驗手段研究能量束,暫時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或許完全不能通過實驗做到,而是需要近距離的去觀測黑洞。」

趙奕研究的理論中,認為黑洞是高強度壓縮粒子的集合體,黑洞本身不斷的釋放Z波。

如果光束會受到空間擠壓的影響,就一定會在黑洞旁邊表現出來。

這種觀測暫時還只能預想一下而已。

目前的實驗準備中,還是研究帶質量的粒子束,才更加實際一些。

這個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Z波檢測技術的研究,直接會影響到太空穿梭的安全性,也就能直接決定太空穿梭的距離。

安全,比距離更重要。

技術是一步一步慢慢提升的,不可能一口氣就到達重點。

趙奕希望粒子束的性態檢測,能首先達到判定『十的八次方』空間壓縮倍率的程度,就能保證太空穿梭的距離,能夠超過幾十個天文單位,也就是一口氣從地球穿梭到柯伊柏帶。

這個穿梭距離並不太快,但也足以支持宇宙飛船,慢慢的飛出太陽系了。

……

Z波檢測技術的研究,準備工作依舊在進行中。

處在大學邊側的三層實驗室,也掛上了『高精度檢測實驗室』的牌子,具體是什麼樣的『檢測』,就連鄭陽大學的領導層都不知道,但不妨礙他們對實驗室成立的欣喜。

新的研究在大學裡進行,對大學的好處就太多了。

首先就是有好多頂尖的教授、專家,都到實驗室來工作,有些甚至是大學平時想接觸也接觸不到的。

另外,看著一台台精裝的設備搬進實驗室,大學也感到非常的期待。

研究只是期待的一方面,甚至是不重要的方面。

最重要的是實驗室。

事實上,鄭陽大學都少有人知道,具體是在做什麼樣的研究,而且項目是趙奕發起的,只是掛在大學裡而已,所以很難說對研究有什麼期待。

但是,實驗室是實打實的,有了項目以後,實驗室被快速建立起來,等項目完成以後呢?

實驗室肯定還在。

到時候,哪怕一部分超精度設備被搬走,依照實驗室的框架,也可以重新建立起來。

大學等於多了一座超高檔次的實驗室,依託一個高檔次的實驗室,就能繼續做出很多專業的研究。

以此不說研究能拿到什麼獎項,額但維持一個重點學科也足夠了。

到時候,機械學院也可以擁有一個重點學科,大學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

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

趙奕並不在意鄭陽大學,能在研究、實驗室中拿到什麼好處,就算是知道也會覺得很不錯。

鄭陽大學畢竟是家鄉的大學,他希望家鄉能夠發展的更好一些。

在新實驗室工作的同時,趙奕還有很多事務要關心,最重要的就是聚能衛星的進展。

第二艘聚能衛星成功劃入既定軌道,開始了正常的運轉,源源不斷地對外傳輸太陽能。

這是個大事件。

趙奕也關心了一下其他的聚能衛星,在完成了第二輪融資後,奕星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一口氣訂購了十座聚能衛星。

現在訂購的衛星都在抓緊建造,聚能衛星但是還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每一座衛星都需要一個半月以上,但因為有了相關的經驗,有些能夠實現規模建造的部件,也已經開始規模化,建造速度也提升了不少。

同時,聚能衛星的成本也有了下滑。

現在奕星採購一座聚能衛星,只需要支付二十二億人民幣,和幾家合作的公司談判後,已經確定後續採購價格會繼續壓縮,爭取下一批訂單,能夠壓縮到單座二十億一下。

這個成本相對廉價很多了。

對於奕星公司來說,聚能衛星就是能量的生命線,衛星的數量越多越好,再多也根本不夠用,但建造數量上還是有個計畫。

「未來三年,把數量提升到三十座!」

這是奕星和幾家合作公司,談出來的建造計畫。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高等壓縮材料公司,他們需要為很多項目提供壓縮材料,也包括最核心的宇宙飛船項目。

高等壓縮材料公司想要提升製造效率,就必須要製造新型的Z波壓縮裝置,但製造新的裝置肯定需要時間。

高等壓縮材料公司的效率,直接決定了聚能衛星建造的效率。

奕星能談到『三年、三十座』,就已經是個極限的數字,因為同時他們還需要高等壓縮材料公司,大批量的製造壓縮單晶硅,用來生產無限動力汽車的光能接收轉化器。

與此同時,全世界也聚焦環太陽聚能衛星。

環太陽聚能衛星一直都受到關注,最近變得火熱主要是因為,其他國家發射的太陽探測器,近距離拍攝到了聚能衛星飛往太陽的照片。

另外,探測器還拍攝到了聚能衛星運作的畫面。

雖說畫面非常的不清晰,就只是一個小黑點,但也明顯能看到,聚能衛星幾乎貼近太陽運轉。

有專家立刻站出來表示,「聚能衛星運作的軌道,常態的溫度也可能會超過一千攝氏度。」

「同時還要面臨超強的太陽輻射、磁場風暴、高能射電粒子等等,如此惡劣的環境下,聚能衛星依舊在正常運轉,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材料!」

事實上,國際上早就知道,國內擁有獨特的壓縮材料技術,好多的國外機構還拿到了壓縮材料樣本。

這已經不是秘密了。

宇宙飛船項目的外在製造,是好多國家一起參與進行的,很多部分的製造都需要用到壓縮材料。

另外,無限動力汽車的核心,光能接收轉化器,也需要用到五倍壓縮的單晶硅薄片。

當各個機構對手裡的材料進行檢測以後,他們就驚訝的發現了材料的高物理特性。

有一家機構拿到了壓縮鎳鐵合金,結果發現他們以常規手段,根本就無法檢測到鎳鐵合金的熔點。

「它的熔點最少達到一萬五千攝氏度!」

「一萬五千攝氏度的環境,可不是常規能維持住的。」

有些實驗室會宣稱能製造幾十萬、上百萬攝氏度的高溫環境,實際上,幾十萬、上百萬攝氏度,只是個理論數據,衡量標準是粒子活躍度,但並沒有談到『粒子數量』。

只是有粒子活躍度,意義其實並不大。

比如,水蒸氣。

理論上,水蒸氣是超過一百攝氏度的,如果用手快速的划過水蒸氣,卻只會感覺到溫熱而已,並不會直接燙傷手臂。(警告:只是舉例。請不要實驗,發生一切後果,作者概不負責。)

如果水蒸氣變得非常稀薄,就更加沒有『威力』。

這就是因為粒子密度,密度不足的時候,粒子活躍度再高也沒有意義。

原來的核聚變裝置也一樣,有些實驗室宣稱核聚變製造過億攝氏度的環境,但如果真的是過億攝氏度的強度,根本不可能有裝置能維持的住,『過億攝氏度』是以粒子活躍度來判定的,而不是真實檢測的問題。

所以常規的實驗手段下,想製造出真實一萬五千攝氏度的高溫,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新型超高物理特性的壓縮材料,給各個機構帶來了震撼。

同時,力學研究所、精度光學實驗室的一項研究報告,也揭露出新型壓縮材料的原理。

「我們在對於Z波的研究中發現,Z波可以讓粒子活躍的原理,就在於它可以對粒子進行壓縮。」

「這種壓縮,倍率在一定程度以下,是具有彈性的,也就是壓縮以後,粒子很快會重新回到原本的狀態。」

「但我們相信當倍率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保證被壓縮的穩態。」

「這很可能就是,高等壓縮材料公司,製造出壓縮材料的秘密。」

這個說法已經非常接近了。

力學研究所、精度光學實驗室的研究報告,沒有提到對空間進行的壓縮,但原理說的很接近真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