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航天局的公開消息

所謂的『空間傳輸效能進行限制以及動態調整』,簡單來說,就是對傳輸效能進行控制,爭取能更加的節約能源以及保證安全性。

這就像是常規的汽車,不可能一直保持最高油耗狀態。

不管是新能源的電車,還是普通的燃油汽車,對於運行功率的把控都是非常靈活的。

最簡單的來說,當汽車慢速行駛的時候,油耗就會相對低一些。

依靠空間能量傳輸技術,製造出來的動力裝置,控制上就相對差不少。

這是缺點。

任何技術都有優點和缺點,對比常規的汽車來說,空間能量傳輸的控制不靈活,並且不能做到及時的微調,就需要一個控制系統。

這裡說的不是汽車控制不靈活,而是傳輸的光能效率控制不靈活。

汽車的控制可以採用很多方法,使其變得靈活起來,最簡單的就是鏈接蓄能電池,用電池作為中轉來對汽車進行控制。

或者直接增加一個排能通道,讓多餘的能源做其他工作。

但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只要傳輸的光能效率固定,控制起來就會非常不靈活。

所以趙奕強調的就是,製造出一個電子控制系統,來對空間鏈接設備內部衛星光束排列進行調整。

雖然不能做到及時的微調,但就像是汽車變速器一樣,區間性的調整也能夠大大減少能源浪費。

這就是一個分檔次的方法。

比如,第一檔傳輸的光能,可以轉化十千瓦的電能,第二檔則是二十千瓦,第二檔,三十千瓦。

以此類推。

雖然已經制定了初步的設計,但事實上,還沒有確定接收端裝置,能夠轉化的電能功率。

趙奕最初的設定是三十千瓦左右,若是要製造更高性能的汽車,功率肯定還會向上調節。

這方面還要聯繫汽車製造廠商,來一起制定一個符合實際情況,並保證汽車性能的功率。

只要做出了控制系統,相關的控制也只是參數調節問題。

趙奕在會上交代了工作,就是製造電子控制系統和檢測系統。

電子控制系統只需要做出基本的構建,具體調節上留下一個埠,因為涉及到空間鏈接設備核心的微型光束調節,直接涉及到了機密,相關工作還是需要趙奕帶隊完成。

檢測端就很靈活了。

他們要做的檢測系統,只是針對接收端的功率、溫度、壓力等感應,其他方面還要和汽車製造廠商聯繫,一起去設計一套體系。

所以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找一個專業的汽車製造合作夥伴。

雖然環繞太陽的聚能衛星還在製造過程中,趙奕已經有了十足的信心,前期的準備都可以做。

奕星科技方面馬上放出了消息,只是在業內也引起了議論。

國內好多家汽車製造廠商都收到了消息,他們紛紛派出了代表甚至負責人,直接到奕星科技了解情況。

奕星科技做的是太空飛船研發,有趙奕坐鎮肯定掌握著高科技,放在汽車領域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多家汽車製造廠商都下意識覺得,奕星科技是打算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用手裡掌握的高科技,和汽車廠商進行合作,製造一款概念性汽車。

雖然只是概念性汽車,但推出肯定會受到關注,也會讓汽車廠商更加有名氣。

他們完全就沒有想過,奕星科技是真打算進軍汽車市場。

當聽到說奕星科技掌握了一項新的電能動力技術,並打算以此進軍汽車市場,而且是打造自主品牌,好多汽車廠商馬上失去了興趣。

這主要是因為,奕星科技透露出的意思是,「找代工廠!」

知名的汽車廠商,肯定不會給其他廠商當代工廠,他們發展的核心就是打造汽車品牌,而不是製造出產品,打上其他公司的品牌。

當然了。

有些公司也是感興趣的,但多數都只是二線、三線品牌。

其中有個二線頂尖的汽車廠商,倒是表現出來了興趣,名字叫做長遠汽車,長遠汽車是國內的老品牌,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了名氣,只不過近年來,銷售業績節節下滑,從一線品牌快速滑落到二線,而且還在兩年虧損。

當市場份額越來越小的時候,長遠汽車可以說,已經走在了破產的邊緣。

杜海是長遠汽車的負責人,他聽到了業內的風聲後,馬上就來到了奕星科技。

其他大的廠商對於當奕星科技的『代工廠』都不感興趣,杜海卻有些興趣,最主要是,當汽車市場份額越來越小,公司持續不斷的虧損後,他們希望能找到盈利的業務。

做奕星的代工廠,製造的汽車無法打上品牌,但最少實現盈利的希望非常大。

只要有盈利,就比虧損好。

對於長遠汽車來說,品牌發展是『長遠』的事情,能在汽車行業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奕星科技的團隊連續見了好幾個汽車廠商,有時候趙奕還直接出面,但最終都沒有談妥,然後就見到了長遠汽車的負責人杜海。

這次趙奕也在。

他直接說起了奕星科技的要求,因為之前連續談判失敗,乾脆直接說明了是,「尋找下游的代工廠。」

「我們擁有動力裝置的核心技術,能直接製造出產品,可以大部分,也包括外觀的核心設計。」

「後續也會完善其他的設計,這個時間並不長。」

「最多兩個月以後,我們就要開始進行生產,並希望在五個月內,製造出相應的產品。」

他說明了找『代工廠』,以及計畫的時間問題後,就說起了奕星科技的『誠意』。

奕星科技直接把控『上游』,是有些咄咄逼人的,但對待合作夥伴肯定要有誠意,擁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才能有合作的可能。

這方面,趙奕還是非常大方的,一開口就是,「我們知道長遠遇到的問題。」

「奕星可以給長遠汽車注資,支持你們在這片工業園區建造汽車裝配廠。」

「具體的裝配費用,可以進行商談,同時,在其他方面,比如內飾設計、輔助電子設備以及其他控制部件上,你們才是專業的。」

「我們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

奕星科技提出的條件,讓杜海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

長遠汽車最需要的就是資金,沒有資金就可能會面臨破產危機,而當奕星科技的『代工廠』,明顯是有不小的利潤空間。

另外,奕星科技還會注資支持建造對應的裝配工廠。

長遠汽車付出的只是一部分設計、管理,利用豐富的製造技術,幫助把汽車製造出來而已。

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

在合作細節的上台,就根本用不到趙奕了,他空閑的時間裡,則是對照著幾個模型,設計出了一款看起來,就像是未來科技的汽車。

當一切的技術敲定、合作談好以後,奕星科技也對外發布了消息,「奕星科技即將進入汽車領域,後續會推出自主品牌的太陽能汽車。」

太陽能汽車!

劃重點!

當消息發布出來以後,馬上就引起了輿論熱議,和多少情況不一樣的是,輿論大多數不看好,奕星科技發布所謂的『太陽能汽車』。

「太陽能汽車?別開玩笑了!在汽車上方安裝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大概只有中午的時候能啟動吧!」

「這絕對是一個搞笑的設計!」

「也許,奕星科技是在過愚人節,他們的目的是娛樂一下。」

「這個應該和趙院士沒關係吧?」

事實上,輿論上已經有人把奕星科技和新能源汽車聯繫在一起,汽車行業內有消息,外面就不可能不知道,但之前並沒有引起議論,主要因為好多企業,都準備進入汽車市場,甚至完全不相關的地產企業,都宣布直接進行百億的投入。

這主要就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崛起。

原本的燃油汽車是個非常穩定的行業,格局早就被大企業固定,行業競爭博弈,也只在幾個國際大企業之間進行,小企業、小品牌,幾乎沒有任何崛起的希望。

當新能源汽車崛起,情況就不一樣了。

所有業內的人都知道,新的科技方向崛起,就是打亂行業固有格局,擠進行業並崛起的契機。

現在已經有企業做到了。

有一家漂亮國的汽車企業,憑藉電力汽車軟技術的深入研發,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實現了在汽車行業的逆襲。

哪怕年年都是巨額虧損,公司依舊實現了市值爆髮式的膨脹。

以此,好多傳統的燃油車企業,也快速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加大相關領域的研發。

奕星,是後來者的後來者。

如果奕星科技提出的是電力汽車概念,也許還會有很多人買單,但太陽能汽車的概念,怎麼想都很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