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崑崙發動機二組

科研項目就是這樣。

兩個項目組做類似的研發,相互之間是存在競爭關係的。

趙奕研究鎳鐵合金,根本目的是研發渦輪葉片材料,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做單晶鎳合金的研究,目的也是研發渦輪葉片材料,他們之間就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

現在趙奕率領的研發組,研發出三個檔次的鎳鐵合金材料,等於是完成了渦輪葉片材料研究,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的研究肯定就會受到影響。

這種影響是非常大的。

他們一直在做的單晶鎳合金研發,因為出成果也沒有什麼用處,後續就很難再得到經費支持,項目也就會被中斷。

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彭恩貴的小組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因為他們是單獨做研發的,相關的合作機構也是科學院旗下的,和航空集團沒有直接關係,他們幾乎只能暫停項目,轉而去做其他的研究。

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受到影響比較小,因為他們和航空集團直接關聯,擁有很多航空領域的材料研發項目,單晶鎳合金的研發可以繼續,只不過研發的目的,換成了其他方向,換句話說,未來只有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繼續進行單晶鎳合金的研發。

當然,一些公司、機構也是可以做的,但考慮到單晶鎳合金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支出和收益不成正比,繼續做相關研究的會很少。

趙奕就不用考慮其他研發組怎麼樣了。

社會,就是這樣,競爭是無處不在的,人類也是在競爭中不斷前行,他作為競爭中的勝利者,其實對勝利也不在乎,他在乎的是發動機的研發,單獨一個鎳合金渦輪葉片材料,只是發動機研發的一部分,只是因為沒有適合的材料,他才自己著手去做研究。

這是很無奈的選擇。

在趙奕完成了上報消息後,很快科技處就成立了小組,對趙奕的研發組提交的報告、研發的過程、成品進行審核。

這個小組有科技處官方代表,有航空集團的代表,還有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的代表,他們是一起來做實驗過程、製造相關的審核,最後會把成品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進行詳細檢測,以保證成品符合製造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需求。

審核小組到來的時候,正趕上研發組做新的一次實驗。

這次實驗的設計和上次一樣,只是實驗過程更加嚴謹的,為此還特別調用了一台大型的熔爐以及四個小型的高端設備,嚴謹的實驗過程也讓成品的性能變得更好,最後檢測出成品的熔點達到了1725攝氏度。

「比之前高了17度左右。」

「這和預計的差不多,如果是到307,製造出來的成品性能肯定更好。」

何桂林確定地說道。

實驗畢竟是只是實驗,環境和專業的工廠無法相比,也沒有那些超大型的高端設備,過程式控制制就不可能太過於嚴謹。

這就是合金材料研究和其他領域的不同。

比如,醫學研究。

醫學研究往往是實驗室控制更精細,因為實驗室對環境的把控更好,操作相對也更細微,到了生產的階段,控制就沒有那麼嚴謹了。

合金材料的研究很需要設備,而實驗室往往很難有真正高端的大型設備,就會影響到製造出成品的性能。

科技處的審核小組看了全部實驗過程,並把幾個成品帶到了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進行全面而詳細的檢測,第二天檢測報告就出來了。

研發中所提交的三種材料,全部都能用來製造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

這個結果並沒有出乎意料,但還是讓研發組的人鬆了一口氣,有了確定的檢驗結果,研發差不多就可以收尾了。

接下來就是談判。

在科技處副部長劉澤來的主導下,趙奕、王志芳和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307鋼廠談起了成果轉移的問題,隨後也和科技處說起了獎勵問題。

最終的決定是把成果轉讓給307鋼廠,307鋼廠會和金屬材料實驗室,繼續合作研發鎳鐵合金,並負責全部的經費,同時撥款兩千萬,用於金屬材料實驗室的發展。

研發組的每個人都會記一次國家級的科研貢獻,其中趙奕、王志芳、沈丙河獲得了科研一等功,李榮茂、張洪濤是科研二等功。

當然也少不了個人獎金。

科研人員的個人獎金都是象徵意義的,但做出了重大科研貢獻,肯定還是能夠拿到不菲的獎金,科技處是按照趙奕提交的報告分發的獎金,趙奕是最高檔次個人拿到了五十萬塊。

王志芳、沈丙河其次,每個人都有二十萬塊,李榮茂拿到了十萬塊。

張洪濤拿的最少是八萬塊。

張洪濤拿到了最少的獎金,頓時心裡就有些不平衡,沈丙河是一等功比自己拿的多,倒是可以理解,但李榮茂為什麼會比自己多?

「難道就因為他在金屬材料實驗室?」張洪濤有些鬱悶的想著。

人,就怕對比。

如果沒有李榮茂拿到了十萬塊,張洪濤會覺得拿到八萬也不少,但有了對比心裡就不平衡了。

實際上,個人獎金中的一部分都是307鋼廠掏的腰包,307鋼廠會給合作對象更好的待遇,而金屬材料實驗室才是合作對象,後續的研發也是和金屬材料實驗室合作,和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就沒關係了。

張洪濤後續不會跟進項目,自然拿到的獎金就『缺』了一塊。

307鋼廠對張洪濤不感冒,但放在外面,他也是被重點關照的人物。

研發組和307鋼廠還沒有對接完,燕華大學就已經反應過來,因為研發就是在大學裡做的,學校的領導、教授之類,有的也知道研發組完成了大項目,甚至知道和渦輪葉片材料有關。

金屬材料實驗室和307鋼廠合作,未來肯定會有源源不斷的經費,發展起來幾乎是肯定的,學校等於是白得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材料實驗室,同時學校也重視起實驗室的發展。

這個實驗室足以帶動學校的材料專業騰飛,而當前最缺少的就是人才。

實驗室的人太少了。

趙奕根本不能算實驗室的人,而學校簽下的就只有沈丙河和李榮茂,兩人都要參與後續的項目研發,其他就只是一些普通的講師,材料專業的本科級課程,好多還都是其他學院的老師代課。

這肯定不行!

普通的講師、學歷高的副教授都好招,但偏重於教育工作的,科研上就很難拿出手,想要發展還必須要簽下更多科研領域的人才。

這天。

張洪濤完成了數據記錄工作,正打算返回航空航天大學的時候,馬上就被大學教務處的主任、機械學院的院長拉過去,非常熱情的招待一番,才說起了『挖角』的事情。

「你來燕華大學,直接簽教授合同!」

在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張洪濤是副研究員,因為有很多的成果,馬上就要升研究員,轉到燕華大學足以直接擔任教授。

接下來又說起了待遇問題,包括薪資待遇、福利以及學校的保證。

為了爭奪張洪濤這個人才,學校甚至許諾工作滿三年,就分配學校少有的保障住房。

另外還有一條很重要的——

「合同年限,你決定。」

現在國內的大學,教授都是『僱傭制』,也就不是終身保證的,合同年限自由選擇,就等於有了終身保證,肯定是非常吸引人的。

張洪濤聽完都心動了,燕華大學待遇是一方面,還有就是加入金屬材料實驗室,就等於是『跟著趙奕做研發』,關係都親近了不少,但是想到自己半個老師王志芳,還是覺得不能直接走人。

跳槽可以,是未來。

現在肯定不能直接跳槽,做人還是要珍惜感情啊!

……

張洪濤回到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和王志芳說起了上次實驗的數據問題,還談起了和307鋼廠合作的事情,他覺得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也可以爭取拿到和307鋼廠的合作,畢竟他和王志芳兩個人都參與了研發,而且就真正的研發能力、經驗來說,他和王志芳肯定要比李榮茂、沈丙河強出許多。

現在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被『踢出去』,就實在是有點太鬱悶了。

王志芳搖頭道,「洪濤啊,不是不能爭取,是我沒有爭取!」

「為什麼?」

張洪濤有些不理解。

之前他就覺得被『踢出去』很鬱悶,還以為是307鋼廠那邊,只在乎趙奕的實驗室,倒是也可以理解,沒想到是王志芳沒有爭取。

「是這樣的。」

王志芳道,「趙奕問過我,我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的,因為如果咱們實驗室要跟進研發,我就必須要參與。」

「是啊?」

王志芳嘆了口氣道,「洪濤啊,原諒我的自私,我已經老了。」他搖頭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