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四海獨尊吾中華 第2333章 王牌

京城的燈火璀璨,彰顯著這座世界第一大城的繁榮景象。

靈石衚衕,林府後花園。

身穿黑色居家服飾的林晧然並沒有呆在書房中,而是帶著孫吉祥來到涼亭中賞月,只是眼睛湧現著一份擔憂。

雖然他已經籌謀一切,只是任何事情都伴隨著運氣的成分,故而有了諸葛亮火燒上方谷卻遭到大雨的憾事。

正是如此,他今晚跟孫吉祥在這裡吹著涼風、享用茶水的時候,眼睛還是忍不住朝著東北方向頻頻張望。

「東翁,而今城門已關,遼東那邊的戰況最早亦得明日清晨才能知曉啊!」孫吉祥跟隨林晧然十幾年,便是直接捅破林晧然的心思道。

林晧然捏著茶蓋子輕潑熱茶,聞言先是微微一愣,而是微笑地反問道:「孫先生,若是明日才能知曉軍情,我又怎麼會如此沒有定力呢?」

今晚無月,但涼亭掛著四盞燈籠,卻是將整個涼亭染上一層金黃。

「縱使遼東跟府中有飛鴿傳書,那亦需明日才是啊!」孫吉祥亦是意識到今晚的林晧然確實反常,便是不由得疑惑地道。

林晧然輕呷一口茶水,顯得神秘地說道:「我方才跟你說石華山在蒙古大營二十里外的碗口嶺駐紮,此事實則是今天黃昏才發生的事情!」

「難道不是飛鴿傳書?不對,飛鴿傳書沒有這麼快!」孫吉祥先是進行推斷,而後自我否定地道。

雖然飛鴿傳書比馬匹要快,只是飛鴿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加上信鴿亦會選擇夜間休息,故而傳遞的速度不應該如此之快。

正是這時,一個年輕人匆匆走了過來,毅然正是長林村林大彪的兒子林文書。

咦?

孫吉祥好幾次遇到林文書出入林府,這才意識到這個年輕人恐怕是事負重職,不由得認真地打量著這個長林村的後輩。

林文書來到林晧然身前,顯得十分恭敬地呈上一張紙道:「十九叔,這是遼東軍剛剛傳來的電報!」

林晧然知道戰事已經有了結果,便是放下手中的茶盞,然後伸手接過這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紙張。

在很早之前,他便意識到通訊速度的重要性,故而在聯合研究院所攻克的諸多方向中,亦是將無線電報的領域交由聯合研究院來攻關。

只是任何技術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林晧然要聯合研究院直接跳過有線電報,故而其難度已經上了幾個檔次。

無線電報的最初基礎理論源於電磁感應定律,此定律揭示了電、磁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而後證明電磁波的存在便奠定無線電通信的基礎理論體系。

林晧然先是給予這一套無線電通訊的理論基礎,接著將研製裝置的方向定為波波夫所發明的火花發報機,進而交由聯合研究院攻克這層層難關。

這個舉動就像是拋出一個「太空快遞」的理論構想,而後由相應的團隊嘗試載物火箭的發射,而後火箭到達相應的地點進行降落。

聯合研究院在得到林晧然的任務後,亦是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這個無線電報進行了攻關。

無線電報的原理是利用火花放電來產生高頻電磁振蕩,從而通過天線發射電磁波,進而通過電磁波的變化來發送代表不同含義的信號。

雖然這一套理論聽起來很簡單,但想要將這個無線電報的裝置弄出來,其實亦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

畢竟這涉及一個華夏民族從來沒有探索過的領域,其中無線電報裝置還涉及電池和電容,這毅然成為困擾聯合研究院好多年的兩大難題。

無線電報的首個大難題是電池,這既是電的起源,亦是電磁波的基礎。

只是林晧然將一塊鋅板和一塊錫板浸在鹽水裡,聯合研究院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便推開了電池的大門。

這種簡單粗暴的原始電池的弊病顯而易見,其所產生的電壓連一隻蒼蠅都電不死,自然無法滿足電報的發電電壓需求。

聯合研究院吸收著華夏最有探索精神的年輕人才,他們孜孜不倦地對原始電池不斷改良和優化,進而朝著增強電壓方向努力。

經過大量的實驗後,他們很快意識到產生電流的原理並非是由某種物質所提供,而是鋅板、錫板和鹽水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有鑒於此,在摸索著電力理論體系的同時,亦是不免產生很多奇思妙想,而後通過實驗不斷進行嘗試。

通過多番努力後,他們終於尋得最合適的稀硫酸作電解液,從而大大地增強了化學反應,進而通過激烈的化學反應獲得了足夠的電壓。

只是單純的發電存在著不可控性,故而這些電需要一個容量將他儲存起來,而後再合理地進行利用。

很顯然,一個難題解開的同時,往往會面臨新的難題。

在解決電池問題後,聯合研究院面臨著如何將電能進行儲存的難關。

林晧然再度扮演無所不知的上帝人設,給聯合研究院提供了理論支持,拋出了電容器的概念,即「兩個相互靠近的導體,中間夾一層不導電的絕緣介質,這就構成了電容器」。

有了這一個理論支持,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出現萊頓瓶,但電容器原本就不需要萊頓瓶的特定裝置,只要兩個金屬板中間隔一層絕緣體就可以做成電容器。

正是如此,一種屬於聯合研究院的電容器應運而生,便一舉解決電能的儲存問題,進而能夠不間斷地進行火花放電,從而向四周釋放特有頻率的電磁波。

在這兩大難題解決後,所面臨的發射頻率變化和如何破譯電波都不是什麼難事,故而屬於聯合研究院的無線電報應運而生。

隨著無線電報的發射裝置得到圓滿的解決,接收裝置亦是提上日程。

由於這時代的電磁波由聯合商團單一製造,故而不用過多地考慮無線電波的相互干擾問題,僅是考慮如何更好地接收電磁波即可。

聯合研究院在經過大量的實驗後,終於尋得捕捉電磁波的方法,進而推出了聯合礦石電波接收器。

通過一根金屬探針接觸到礦石的一個針尖大小的點位,調整其在礦石上的接觸點可以找到有半導體效應的接觸點,利用該點的半導體效應,對調幅無線電波進行檢波,從而得到音頻信號。

至於如何提示周圍有電波出現,對聯合研究院自然不是什麼難題,一個通過捕捉電磁波來轉化成聲信號的裝置很快便問世。

聯合研究院的無線電報裝置跟很多電子產品一般,初代產品往往伴隨著很多的問題,卻是足足花費數年的時間不斷地優化。

聯合研究院的無線電報分別遇到氣候、距離、細銅線和信號干擾等問題,針對在實際運用所面臨的問題,他們不斷的進行優化和升級。

事到如今,無線電報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卻是能夠肩負起傳播信息的職能。

其實林晧然在無線電報問世的過程中,主要是提供著一些理論基礎,很多事情都是由聯合研究院來完成,這亦是他創立聯合研究院的初衷。

終究而言,林晧然更希望成為帶領華夏走上世界之巔的領袖,而不是一個鑽研於科學技術的技術宅。

由於沒有林晧然的深度參與,致使無線電報的問世時間滯後了好幾年,但亦讓聯合研究院可以獨當一面,讓聯合商團得到了這個領域的數百頂尖人才。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林晧然以他背後的聯合商團無疑是做了一筆好買賣,已然是坐擁無線電報的技術和人才。

有鑒於無線電報的重要性,從剛剛開始研製便實行了保密制度,而後測試和商用都採用聯合商團的內部人員。

像無線電報的電報員全部都出自於聯合學院的生員,他們是經過篩選的優質生員,且擁有極高的忠誠度。

電報員無疑是需要極好的記憶力,這樣才能迅速地從特定的《電碼本》上,發送或解讀那些信號的含義。

無線電報裝置先是在聯合商團內部進行商業運用,在成功運作一年後,林晧然選擇將這個技術運用到軍事作戰之中。

在世人還不知道無線電報是何物的時候,林晧然卻已經完成了周密部署,悄然地打造一張無線電報通信網路。

正是如此,在俺答率領十萬大軍南下的時候,林晧然已經悄然打造了一張京城和九邊的無線電通信網路,擁有了一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軍事王牌。

得益於無線電報技術的橫空出世,京城和九邊顯得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蒙古大營,兩萬騎兵經過一天的翻山越嶺後,正疲憊地躺在營地中休息。

轟隆!

在一陣莫名其妙的炮聲後,西邊突然間傳來了山洪暴發的聲音,湍急的河流從西邊如同驚濤駭浪般涌了過來。

「這裡怎麼會有山洪?」

「快,快逃,向山上逃!」

「這裡是低洼地,這是明軍的陰謀!」

……

這個營地原本就位於夏季的河道中,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