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世界,是中國的世界! 第2214章 大朝會大政策

大朝會第二件事就是人事安排,大家來分豬肉。

大明官場,以內閣為首,掌握國家行政權利,但在前明,內閣的地位並沒有得到確定,處於「有其實無其名」的尷尬狀態。

而顏常武以東南王的身份在朝,落實大明內閣的地位,如此,人事安排首先就是內閣組成。

不用多想,內閣首輔就是馬士英。

馬士英是前明進士出身,行事完全按照顏常武的那一套辦事,深得信任,繼續當他的首輔,主持大明官府的全面工作。

次輔乃楊天生,此人是海賊出身,殺得人多,卻特別精通經濟業務,也下得了手——他管著戶部,收稅一點都不手軟,號稱「這世界上只有死亡與收稅不可避免」,大明的財政收入一直在穩定增長,他的功勞很大。

哪怕他是海賊出身,也在大明官場能夠立足。

閣臣中的第三順位則是劉孔昭!

他是大明誠意伯劉伯溫的後人,交流到南華帝國為官,之後跟隨顏常武,現在顏常武將他放回大明。

這個位置原本是堵胤錫,他立下擁立大功,卻不以為恃,而是飄然而去,交流到南華帝國為官去也!

大有謙謙君子之風,但不見得吃虧,甚至是以退為進,待他從南華歸來,說不定能夠更進一步,保不準首輔有份,畢竟在他之前的楊天生是不可能當大明首輔的。

然後第四順位是周六一,崇禎朝進士,而第五順位正是陳子壯!

陳子壯是萬曆四十七年的探花郎,原在南華,現在迴轉大明任職。

是以大明內閣都是精兵強將,能夠確保大明的航向不偏。

老賊頭楊展得了個一個軍機大臣的頭銜,讓他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前明,他哪有什麼機會走進朝廷,早就讓文官把他給治得服服貼貼!

太監又尖著嗓子道:「陛下有旨,眾臣靜聽!」

他代帝頒布旨意,原來明年準備開恩科。

眾官欣然,這感情好!

中國的科舉制自有它的運行規則,一般每三年來一次,遇到新君登位或者其它大喜事時,朝廷開科舉,是為恩科。

這已經是一種常例了。從宋朝而起,盛行於明朝,每逢朝廷慶典,特別開科考試。

大家高興之餘,聽到太監念下去,就覺得不好了。

明年開恩科,過三年後即1666年再開科舉,將會是大明的最後一次科舉!

文官們一片沉寂,雖然他們心裡有準備,但沒想到這一天將會很快到來。

南華是沒有以前的科舉制,而是改良的科舉制,即行十八等的文官制加吏員制,逢進要考,除非有朝廷恩萌。

新明建立後,朝廷中關於廢除科舉的爭議一直不斷,有些年甚至停了科舉。

激進者認為以前的科舉有其不合理之處,考中者大搞什麼同年、同科來拉幫結派的,導致國將不國,前明官場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但新明官員也有許多是前明進士、舉人過來的,勢力龐大,不想廢除科舉。

科舉好啊,一舉成名天下知,御街騎馬誇榮耀,他們對於廢除科舉持保留態度。

現在鎚子正式落下,但文官也有心理準備,畢竟新明已經在不少地方進行過科舉改制試點。

給一個棒槌發一個甜棗,太監宣布朝廷禮部、吏部、戶部、兵部、工部和刑部六部擴充一倍,加多了多個部門,位置多了,官員多了。

官員們笑逐顏開,多現來的位置,侍郎可以當尚書,郎中可以當侍郎,員外郎可以當郎中,大家都有機會,花差花差!

一得一失,固然科舉方面損失大,但一下子多出六個部來,不無小補。

看到他們當中無人反對,朱和坪鬆了一口氣,明白到文武之道,一張一馳,方能收發自如。

……

這個大朝會並不是討論朝政,而是宣布決定好的事情。

比如政治上,加強皇權統治,提高民眾對國家的認同,維護國家統一等等。

還有積極發展經濟,提高民眾的福利。

以及軍事上加強訓練、改進裝備、提高軍人待遇。

等等。

到了中華八國同盟使臣聽取大明的外交政策時間,乃是與鄰為善,尊重他國主權,積極發展雙邊貿易,促進各國一起發展!

這番話中聽!

使臣們笑逐顏開,這是從南華傳到大明的好政策,即大家有財一起發!

如暹羅跟著朝鮮、安南、琉球三國一起使用大明的「中興」年號,以示恭順!

那是因為近年來華人大量湧入暹羅,投資不斷湧入,暹羅這幾年與大明的貿易不斷升溫,光是大米他們就賺翻了。

又盛產柚木、蔗糖和錫礦,通過與中華的貿易積累下了大量財富。

暹羅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與中國開展全面貿易之後,仍然可以保持著貿易順差的國度。

這一點可以羨慕死了白皮和倭國去了。

有了這麼多的好處,暹羅進一步漢化了,國內人皆說漢語,國都豎起了中華的旗幟!

……

當天的大朝會順利結束,定了新朝的前進方向,大明將按照既定的方向,不斷前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