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素卜哈·帕夏的順風順水,他的同僚艾西木·帕夏出使羅馬的教皇國,這是破冰之旅,真的是度日如年!
他運氣不好,羅馬城裡可沒有象畢加索伯爵那樣的帶路黨啊!
就算有,眾目睽睽,只要一和艾西木·帕夏接觸,大帽子扣過來,就成了異端,誰還敢為他出面。
艾西木·帕夏的境遇和素卜哈·帕夏相比是截然不同,無人上門!
他到達羅馬之後,入住賓館,只是一個低級別的辦事人員上門了解了一下情況,拿走了他的呈文,就冷淡地道:「候著吧!」
之後十數天,竟再無一人上門,艾西木·帕夏只能老老實實呆在住處,哪都不去。
他不出去是對的,他的隨員去採買物資,所到之處,盡遭白眼,無人答理。
「奧斯曼人?不認識!」有人冷笑道。
「價格太高?愛要不要!」白皮們哪怕是小攤販,都是態度惡劣,更不用說那些神職人員。
聽到隨從回來的稟報,丟盡面子,艾西木·帕夏沒有動氣,他完全能夠理解對方這樣的態度:二百多年來,奧斯曼人與歐洲人殺來殺去,殺得仇恨深似地中海,現在上門求和,豈不是晚了點,早幹嘛去了?
教皇國這邊形勢與西班牙不同,現在的西班牙與上世紀的西班牙又不同,上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全球日不落帝國狀態,牛氣哄哄,奧斯曼人上門只會招致他們的羞辱。
現在西班牙很現實,素卜哈·帕夏才能順利。
而在教皇國對奧斯曼人深惡痛絕,對中國人的惡感不多,畢竟中國人沒有屠殺過白皮,打下白皮城池,對俘虜都是禮送出境,還派軍艦護航,提供補給,讓他們平安地回到基督的土地,做得很是地道,從而中華在羅馬教廷圈粉,認為中國人大有騎士之風。
並且中華還是允許傳教的,小耶教在印度的果阿、孟買這些前白人殖民地,現東南國殖民地依舊流傳,中國人不作干涉,在大明澳門,雖然大明已經收回澳門,但是小耶教不受影響,以及馬尼拉,那裡有許多白人留下來,教堂巍然屹立。
這三個地區,正是白皮在中國的聚居地,教堂從沒遭遇過拆遷。
相比之下,奧斯曼人才是心腹之患,血海深仇。
他們在歐洲大量強征小耶教教徒參加奧斯曼軍隊,讓他們去殺基督徒,乾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可謂是喪盡天良!
如今中國人打上門來,最好讓中國人把他們殺光光,同時,我們藉機收復失地,尤其是收回千年之都——君士坦丁堡!
持這種態度的人在羅馬教廷的不是少數,而是大部分人的心聲,教皇不可能忽視這樣的情緒,尤其是現任教皇亞歷山大七世,更是傾向於中國。
亞歷山大七世,羅馬天主教史上239位教皇。最開明的教皇之一、宗教信仰方式的改革家和天主教本土化的先驅。
1656年(中國新明11年)3月23日,亞歷山大就天主教在華教會自1628年嘉定會議以來長期存在的宗教禮儀之爭發出敕諭,在充分肯定了天主教東方傳教團在華傳教的策略的同時,並宣布中國信徒可以參加祭祖敬孔禮儀。
在以前,小耶教由於一神教的原因,要求信徒只拜小耶一人,其它的什麼都不能拜。
神在上,王在下,白皮們見神是雙膝下跪,見王則是單膝下跪,甚至是鞠躬了事。
這樣一來,對於講究天地君師親的中國信徒來說,就犯了難。
中國人可是在皇帝的管治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見了皇帝不下跪,是為大不敬!
你想造反啊?!
雙親在上,不跪,是為不孝!
讀聖賢書出仕不拜孔聖,是為忘本!
因此小耶教在中國,必須「與時俱進」,實行本土化,才有利於傳播。
亞歷山大七世開明,從善如流,允許中國信徒見帝王必拜,參加祭祖敬孔禮儀。
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亞歷山大七世看得起中國,認識到中國強大的力量,也不得不實行本土化。
這是對中國傳教的特批,換作是非洲的黑叔叔說他們想要這要那,要教皇陛下修改某條教義看看?別說教皇有沒有見到他們所請,其他的白皮分分鐘教會黑叔叔們跪下來唱征服。
教皇偏向中國,大家又不喜包頭佬,眼看艾西木·帕夏的任務要涼。
但在教廷中還是有明白人。
紅衣主教埃利亞·羅本來自威尼斯共和國,與威尼斯上層聯繫緊急,清楚到奧斯曼帝國遇到了什麼樣的敵人,那是比蒙古人還要兇惡的敵人!
亦清楚威尼斯給予了奧斯曼人大量的貸款,如果奧斯曼人失敗,貸款收不回來,威尼斯就有滅頂之災了!
於情於理,都得幫助奧斯曼人,而不是坐視不理。
他在與其他主教們覲見亞歷山大七世時,向教皇提出請求道:「PaPa(對教皇的尊稱),奧斯曼人的使節到來已經兩個星期了,我們對他所請,禮貌上應該有個交代,禮不可缺。」
馬上有人跳出來,憤恨地道:「交代,他們何時給了我們交代?」
說話者是來自奧地利的紅衣主教海廷加,奧地利身處抗擊包頭佬的一線,與包頭佬殺得最為激烈,眼下奧斯曼人落難,他最是高興不過。
至於救援奧斯曼人,行啊,伊斯坦布爾陷落之日,就是歐洲大軍「救援」奧斯曼人之時!
羅本主教並沒與他爭論,也沒有對教皇和同僚們來長篇大論,而是平和地道:「PaPa,奧斯曼人的使節代表了蘇丹而來,以他的地位,有資格來到宗座宮!」
宗座宮,又稱教宗宮、使徒宮、梵蒂岡宮或神聖宮殿,是教宗的正式官邸,位於梵蒂岡城,最早於5世紀由教宗西瑪克籌建,1377年梵蒂岡宮成為教皇的主要住所。該宮殿結構複雜,內設教宗寓所、羅馬教廷各機構、眾多小聖堂、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圖書館等。
亞歷山大七世思忖了一下道:「好,明天帶他來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