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雄霸海外 第1714章 往川西去

出動校場外,父老鄉親們夾道相送!

動用的都是川兵,沒有外援部隊,他們的出動並不是什麼軍事秘密,你想快也快不了,因為你要修路修到拉薩!

當楊展騎馬出到門外,看到的是路邊的民眾非常多,挨著校場這裡有成都府的差衙把守,能過來的大多是武將家眷,他們有能力來到這裡,而更遠的街道上則是士兵家眷,拖老攜幼的,不時叫著軍隊里官兵的名字,官兵們則微微揮手,一本正經地走著。

見到是大隊騎兵護衛著高級武將出來,民眾就停止了喧鬧,眼巴巴看著楊展。

楊展向他們拱了拱手,用四川土語道:「各位鄉親,楊某一定儘力,把孩子們都帶回家!」

父老鄉親們紛紛向他鞠躬道:「多謝楊大將軍!謝謝楊大將軍!」

楊展與鄉親們揮手作別,拍馬離開,路上他謂諸將道:「我曾經有幸在今上麾下聽用,受到今上的教誨,今上治軍理政,首重是人,人!」

「白花花的銀元誰都喜歡,今上的銀元多呵,然而他全部花出去,造巨艦大炮,大炮嘛……」他說道:「今上講究的是更粗、更大和更硬!」

諸將面現笑容,都不喜歡更粗、更大和更硬的東西!

「軍艦上官兵有巨艦厚厚的木牆保護,用大炮殺敵,單兵有更多的火槍,還有裝甲,以前哪一個朝代能夠做得到!」楊展感慨地道:「我們這些大頭兵現在的收入,吃的伙食是前明根本沒有的!」

眾將官齊刷刷地點頭,軍人們的待遇遠遠好過前明,因此軍心穩固。

就拿川兵來說吧,

楊展提醒諸將道:「今上關心的是士兵的性命、生活,不可讓士兵們做無謂犧牲,只要槍彈能夠去到的地方,就不要上人!錢沒了可以賺,人沒了就什麼都完了!」

眾將轟轟應諾,為自己身處這樣的軍隊而驕傲。

出動時是平原,道路多,路也好,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田野之間並行的幾條大路上全是軍隊。

遠近還有許多百姓在田野間眺望,看著這宏大的場面;這種視線好的地方,行軍場面十分顯眼。

當進入山區後,長蛇般的隊伍漸漸匯聚進一條大路,在路口處有套著紅袖章的「憲兵」去管制交通與軍紀。

路上除了聚集當值的護衛軍隊,絕大部分人馬並不是那麼整肅威壓,因為大伙兒出門行軍紮營帶著很多東西,大包小包的,水壺起碼兩個,還有工兵鏟、斧頭等,人們牽著騾馬背著東西,一般十人人就配給一頭毛驢或騾子。

軍隊後面還有許多推獨輪車、趕驢車的民夫;

要不是隊伍很有秩序,到處都有旗幟,看起來倒更像密集逃荒的一大群人。

軍隊出動的第一步是到達川西,一路行軍,十分暢通。

動用部隊五萬,成分是三萬山地軍,一萬五千工程兵和五千輜重兵。

無論是周正儒還是楊展,都清楚進軍西藏的第一敵人不是人,而是氣候與環境!

民工能省錢,但民工肯定比不上軍隊令行禁止,面對著險惡的情況,民工會逃跑而不能對他們軍法論處,軍隊顯然不能逃跑,只有控制在手裡的力量才最可靠。

川西指的是成都平原以西地區,即打箭爐、甘孜等高原雪區,若開發出來,包括有鼎鼎大名的黃龍、九寨溝、四姑娘山,峨嵋山也可以歸納入川西!

現時,川西儘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嶇不平。

去年,官府大肆修建往川西的道路,動用了工程兵與民工一起上,人數達到二萬人,修成了半條水泥大路!

半條路?

水泥已經從東南國推進到大明,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大力推廣,首先在各州建一個水泥廠,然後發展到各縣建一個,先是官營,之後變為私營,發展很快,民間已經廣泛使用水泥建築。

終究產能有限,而且水泥死沉,需要的運輸力量實在不少,調運不容易,川西附近地區水泥廠的水泥都給官府包圓了還是不夠,而外地調運則成本極高。

所以成都到川西打箭爐的道路上水泥路,水泥不夠,寬度只有三米,以此為基礎,使用三合土修路,即石灰、粘土和細砂配製、用馬驢拖動夯實,擴展道路到六米。

因地制宜,若經過的地方石頭多,那就鋪石頭路!

近河流,則采河砂,將黃土、河砂與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後,用竹片或者木槌不斷地煉打、翻動,放置一段時間使其融合、老化最終成路。

為增加堅固度,還加進了桐油、糯米漿起到黏合的作用。

他們使用了人力、畜力去運輸,再有吊機吊運物資、滾筒壓路,成本非常大!

古代修路就是麻煩,路稍遠一些沒有人路而是馬路,是馬走出來的路,比如茶馬古道就是條馬路。

這樣的道路在川西乃至於去西藏肯定不合格,風雪雨水齊至,還有落石山崩,一旦西藏有事,而路況不好,內地的兵馬資源不能迅速進入,豈不危哉!

所以這次朝廷痛下決心,下大本錢,無論如何也要修川藏線,修出一條好路來。

眼下這條路從成都到川西已經成形,再無險阻,而在平坦道路兩邊,每隔一段距離可以見到一批漂亮的成規模的房子,這是工部下屬的交通管理衙門派駐的公路管區,他們負責維護公路,也起到服務區的作用,一般合二為一。

以前的道路沒有專職人員管理,由各州縣地方官自已組織維護,要不沒錢,管你民眾走路兩腳泥,要不就是錢下來了,不見路,整一個大烏龍。

如今朝廷新設公路衙門,專門管理修路之事,組織修路,修好路之後進行維護,同時還少不得顏小強帶來的天朝特色——收費站!

在以前,道路收費可以是收空氣,普羅大眾的活動範圍很小,甚至不超過五里地。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眾走出了家鄉,他們或做生意、或遊學、或旅遊、或送快遞書信等等,走在修建的道路上,收費站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朝廷花的錢才有回報。

成都到川西既然修了好路,建立了公路維護站,則道路暢通,人員物資源源不斷地流向川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