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有些禁忌,是碰不得嘀。
所謂企業家與明星玩遊戲,企業家玩完。
唐朝時期,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興起,成為了青藏高原幾千年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政權,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傳奇。
公元618年,松贊幹部在山南匹播城建立吐蕃國,然後迎娶唐朝的白富美文成公主,成為人生贏家。
吐蕃憑地勢居高臨下,吊打唐朝的天可汗,成為了世界非常強大的政權,可吐蕃王朝的強盛也不過是百多年歷史,它在歷史光輝轉瞬即逝,公元877年吐蕃分裂,歷時兩百多年的王朝也由此覆滅。
玩完的原因有很多,吐蕃王朝學人玩宗教就是其中之一。
吐蕃是個信佛的國度,吐蕃統治者對百姓的剝削力度非常大。連年的戰爭也導致了百姓的賦稅增加,所以統治者為了讓百姓能夠不反抗,利用大肆推廣佛教的手段,讓民眾從佛教中找到真理解脫困難。可是不斷的有民眾加入佛教,就意味著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不斷下降。而佛教寺廟是免稅的,不僅不能進行經濟收稅,還需要有許多來自國家經濟的贊助與支持。
讓本來就遠離農業區,經濟基礎比較差,僅靠青藏高原的河谷農業和游牧經濟支撐的吐蕃,他的經濟狀況和生產力不斷下降。
沒有稅收,這不就成了晚明時期?!
乏人當兵,信眾不肯殺生,還怎麼打仗?!
於是吐蕃,卒!
現在顏常武不修長城了,他修廟,對那些部族人投其所好,既然大明北邊、西邊的邊境一線都信佛,好吧,就送給他們一座座廟宇,讓他們每天能夠開開心心地念佛禱經。
這土地嘛,就由我們南人來照顧了!
不僅修廟,還把「金瓶掣籤制度」設立在北平,讓宗教陛下的確立儀式設立在北平,那些大活佛呀、老喇嘛呀的等級設置,根據等級的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也規定就在北平來舉辦晉陞儀式,花錢請有名望的喇嘛到北平來作法和祈福,想晉陞的喇嘛就必須要來北平一趟。
到處修廟的好處多,各族信教的信徒就沒必要到處亂竄了,全部可以就近找到合適的廟宇參拜,或者組織相應的宗教活動,以免他們互相之間搞串聯,比如蒙區的教民沒有廟宇祭拜怎麼辦?只能長途跋涉跑到雪區去參拜,反之亦然。
不能讓藏、蒙之間太熟絡了,畢竟他們的信仰一致,萬一他們來個一致對敵呢?
乾脆花錢消災,出錢修廟,讓他們在各自地域附近就能搞活動,隔開他們。大量的修築廟宇也顯示了大明朝廷和東南王顏常武對藏、維、蒙等地人民信仰的尊重和重視,毫無疑問能博得他們的好感,消除他們的反抗心理。
通過修廟、賜給香火錢與物資,就讓他們拜佛拜個夠!
……
新明與前明相比,明顯有錢多了。
那些大汗啊、頭人啊、萬夫長啊、千夫長啊,都按位階的不同給錢,比方說一個大汗就收進三十萬銀元,先給十萬,其餘的明年和後年再給,甘輝正爾八經地打了欠條,簽字蓋印。
他一點都不掩飾對此策的讚美:「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除了首領們有豐厚的銀元拿到手之外,那些小兵小卒們也有不菲的銀元到手。
首先第一步,就是徵收部族勇士入伍,成為光榮的明軍將士。
從三大部族各招募三萬青壯,再有小部族招募一萬人,合計十萬人,選擇皆為強壯之士,精擅騎射。
對他們的待遇等同於常備軍,並且在一入伍即時發給三個月的餉銀,待遇豐厚。
原來,明軍正規軍中的編製複雜,頭一類是常備軍,主要是軍官、士官,就是職業軍人,要讓他們能夠養家糊口,過上體面的生活,給的待遇當然不能低;第二類就是義務兵,按照國家法律,所有適齡男青年都有義務參軍,遇到徵召,必須到當地官府報到,供官府挑選,他們是發給一些生活津貼,一般三五年退役,以後任職公職時有加分;第三類則是當地守備部隊,軍官、士官的薪水按常備軍的80%工資發給,另有義務兵;第四類則是僱傭兵,受軍隊的僱傭,為了節省成本,當中有大量的外籍兵。
招募的外蒙古騎兵全部按常備軍的待遇,最低者都是士官,成本相當高昂,但明國負擔得起,有足夠的銀元支付給他們!
這十萬精銳一被納入明軍序列中,喀爾喀蒙古的精華被一網打盡,他們再不受什麼大汗、頭人的指揮,明軍對他們進行全面的管理,把他們操得頭昏眼花,再丟銀元去砸得他們暈上加暈,他們就完全成為了明軍的鷹犬,令行禁止,把武器對準昔日的老大,絕不含糊。
除了銀元,他們還擁有豐厚的其它待遇,包括房屋、醫保、軍屬照顧、子女入學等等,一套套配套下來,十萬蒙古兵以驚人的速度轉變為明軍!
一個事實是:在三個月內,所有的蒙古兵都用上漢名,大部分人都能夠用漢語對話,超過一半人會寫漢字。
道理非常簡單,對蒙古兵實行漢語定級,分別提升不同的工資,能夠對話的,就加百分之十,能夠書寫流暢的,就加百分之二十,最高水平的加到百分之二十五的工資。
這不需要流血犧牲,只要動動腦筋就能夠賺到的錢,為什麼不賺呢,雖然方塊字確實難學。
有奶就是娘,十萬精騎在手,其他蒙古人再怎麼吵嚷嚷的,都可以鎮壓下去。
在搞定上述蒙古人之後,明軍組建地方官府,吸收蒙古人加入官府中。
再有其他人,進行免費的生產培訓,發給安家費和發展資金,也穩住了他們的心緒。
有錢就好辦事,這世上沒有任何比用錢更能買到忠心的東西了。
壞分子蠱惑人心,說得再多有用嗎?口水能夠比白花花的銀元更有力?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