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那天,到處都鬧哄哄的,唯有兩個人鎮定自若。
一個是瞿式耜,另一個是林佳鼎,兩人都抱著漢賊不兩立的理念,決定不投降、不妥協,稱之為仕大夫的風骨。
不過他們知道他們這條路不好走,於是對家人言明,結果,家人們都很支持他們,
按林妻的想法,既然走上這條路,她不想日後遭遇凌|辱,她想自盡殉節。
十惡不赦之首惡是造反,按律當誅九族,即使不斬九族,少不得流放,女眷進教坊司!
但被林佳鼎止住,他說道:「那人仁慈,必不至此,不必急著決定……」
他雖然造著那人的反,卻又將希望寄托在那人的身上,可謂矛盾之極。
城內大打出手時,到處是人聲和槍炮聲,瞿式耜與林佳鼎卻在偽內閣里飲茶,原本人聲鼎沸的官衙已經人去樓空,他們身邊只得一老僕,一小僮服侍。
林佳鼎說道:「起田公,城破在即,幸得你來相陪!」
瞿式耜微笑道:「漢宗兄,你我知已一道,是為幸甚!」
「我們都是留守,有責任守好這地方,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林佳鼎說道。
瞿式耜贊成道:「今天,為國家而死,死得光明磊落。」
「要死,就一起死,我們無愧大明!」林佳鼎道,與瞿式耜喝茶,不將外面的戰火放在眼中。
紛亂的腳步聲傳進來,朝廷的軍隊闖進了內閣!
他們看到這兩位衣著一品的大員,身邊再無武力,就把刀槍收起來,一位軍官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這位是太師瞿式耜,我乃大明內閣首輔林佳鼎!」林佳鼎從容地道。
軍官狂喜!
啊哈,中大獎了,這兩位可是要捉拿的重要造反頭目!
將他們捉回去,必有重獎,他客氣地道:「兩位,請吧!」
幾個兵傻呼呼地拿著繩子想上前捆綁他們,被軍官喝止道:「這兩位都是有身份的人,不必捆綁!」
瞿式耜和林佳鼎身邊的老僕小童,也一同跟隨離開,當他們走出衙門時,他們是昂首闊步地走在前面,那些軍人反成了他們的跟班!
……
桂林城回歸朝廷,高一功下令出榜安民、搜索漏網者、憲兵上街維持秩序。
速下桂林城,除了開始戰鬥死掉的三千餘永曆軍,其餘軍隊盡皆投降。
幾乎沒什麼人躲起來,大家都知道只要投降,朝廷是不殺人的。
留守的的瞿式耜、林佳鼎、吳寶順被俘,官吏幾乎都投降了,沒人負隅頑抗。
朝廷軍隊死傷千餘人,主要是不用進行殘酷的攻城戰。
城內百姓死傷二千多,受波及的百姓得到了朝廷的賑濟與救助。
傷者給醫,安頓流離失所者,發給糧食,一切都從容有序。
由於東南王的聖訓,對民間的賑濟都是以工代賑,於是民眾被組織起來熱火朝天地清理地方,打掃環境,迅速醫治戰爭創傷。
在修復自己家園的過程中得到相應的報酬,這對於他們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不是白來的,是自己雙手創造的家園值得自己愛護與珍惜,不要再有下一次了。
僅僅的二天的時間,城門恢複正常開關,城外農村擔柴和運菜進來賣了!
這是內戰,不是不同族群之間的你死我活的戰爭,且朝廷有錢獎勵軍隊,軍隊不搞屠殺,不擄掠民財,當然,對於偽朝官衙的物資與財貨約合三十多萬銀元,一概沒收,因為不多,全部分給出征將士,這也是朝廷允許的。
所有參戰的朝廷軍隊,皆得六個月的恩餉,作為勝利的獎勵,而那些歸降朝廷並參戰的軍隊,也得到了二個月的恩餉,叫做「反正餉」,在戰鬥中死掉的反正官兵,得到朝廷撫恤金的一半,不過沒有榮譽。
於是桂林民心、軍心遂穩,對於俘虜的安置工作也非常迅速。
首先進行甄別,那些被強征入伍的普通兵員被集中起來,經過一定的教育並打上烙鐵後,每人發給二個銀元,讓他們歸家。
烙鐵——輕微烙鐵,在肩頭對那些兵員來個皮肉傷,是對他們小小的懲罰,同時也是對他們如果不知改悔,再來與朝廷軍隊對抗時被捉到進行治罪的憑證!
東南國是個海盜國家,草創時期豢養奴隸幹活,識別奴隸靠的是烙鐵,一個烙鐵上去,終生的標誌就跑不了,掩蓋不了。
後來東南國洗白了,可是烙鐵的習俗保留下來。
至於那些跟隨偽桂王的官員、野戰軍、地方軍軍官等,則首先進行教育——嘿嘿,很熟悉的流程。
至於降兵、小吏等,不必多說,立即遣送大東南亞進行勞役
這是必要的懲罰,不過不算嚴重,因為在東南亞幹活,只要改造得好,一樣算工齡的!
工齡,即去東南亞幹活的資歷不斷,不開除公職,對於吃朝廷飯的人來說這是極大的恩惠,就當辛苦一點的出差吧。
亦即是他們屬於內部犯錯人員的處罰,那些人真心真意地感謝東南王!
桂林城回歸,大部分的官吏軍人都老老實實的投降了,少部分人不肯投降,以瞿式耜和林佳鼎為首,他們擺明車馬捨生取義,決不投降。
對於他們,高一功下令給予禮遇,兩人住在一個小院里被軟禁起來,不上刑具,由帶的老僕與小童服侍他們,他們的家人雖然被囚禁,但也受到優待,對他們供給無礙。
高一功還親自帶著顏樂、劉文秀共三位軍中大人物拜訪了瞿式耜和林佳鼎,不過並不是很愉快,就劉文秀而言:「兩個敗軍之將擺臭架子,假清高!」
高一功首先問候了瞿式耜和林佳鼎,知道他們安好之後,下一個議題自然就是勸降嘍,結果被兩人嚴詞拒絕!
一個堅定地道:「我們只忠於永曆皇帝陛下,他和我一樣抱定為國犧牲的決心,不求什麼,只求速死!」
另一個則杜撰一句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朱明!」
這是改自文天祥的詩,原為「汗青」變成「朱明」,完全表明了他們的態度,他們只忠於姓朱的皇子皇孫,公主不算!
高一功、顏樂、劉文秀三人輪番上陣,把今上對於中華的統治情況說了一遍,說得口水都幹了,還是對牛彈琴,只好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