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湖州米商墨某擁沙船二百艘,因不滿官府的沙船贖買政策,對於補償費不滿而鼓動船民萬餘民鬧事!
湖州城為之堵塞,轟動一時。
結果官府以神速動作將墨某於其鄉下別墅緝拿歸案,匆匆忙忙地宣判後,沒收家產,發東南國流放!
墨某鬧事,作夢也沒想到官府動作那麼的快,他早就被官府注意到了,檔案上有名字,資料充分,一鬧事就抓起來。
作為穿越小強,設立情報機關是小強們的必由之路,懷著「總有刁民要害朕」陰暗心理的那隻小強,簡直就象他來之前的某隻米國那樣,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監控起來。
成立情報局,負責監控全世界——蛤蟆張口,好大的口氣;
不要笑,還真的在努力著,中情局的情報網路已經鋪設到歐洲去也!
那年代,中華是燈塔國,好些白皮都做了中華的特務,作為「我們的事業」,以此為榮。
成立軍事情報局,監控軍隊和搜集外敵情報;
接下來,他又成立了國土安全局,主要負責國內安全事務;
新近成立的是「國家經濟情報局」,搜集經濟方面的情報,對於大老闆、大戶等,一概建檔,墨某就這樣撞上了槍口。
各個情報局之間業務有重疊的地方,正是那隻小強有意而為,他不會讓任何一個情報局獨大的。
情報部門行事遵循一個原則,即「不存在」,他們從不拋頭露面,不會公開亮相,財政部的公開預算不會有他們的內容,只有每日的情報簡報才讓人們知曉他們的存在。
而任何官員也不得對情報部門進行探討研究,反正領到他顏家俸祿的人都不得吱聲,一位接觸過情報部門的朝廷大員對情報部門的內幕有一次說漏嘴,說「什麼東廠、西廠、南廠和北廠比起陛下的情報機關,簡直是小孩子過家家一般!」
特務猖獗,卻不象前明東廠般猖獗,是因為審判權沒給特務機關!
以前東廠為皇帝提供抓人、審問和判決一條龍服務,現在情報機關有抓人、審問的權利,但判決權不在他們手上。
判決由各地的特別法庭和軍事法庭負責,特別法庭是有素質的文官,他們有原則立場,證據不足,不會亂判,而軍事法庭的軍人法官們並不怕特務機關,他們也是暴力機構!
所謂流放其實就是勞役,好在有那麼一個東南國!
東南國的移民開發始終沒有停頓,對人口的需求如嗷嗷待哺,來多少人就要多少人,有如個無底黑洞般。
明朝各地的監獄空得象只鼓,獄卒無所事事,社會犯罪率創新低,民眾不傻,他們知道那些官員們最喜歡的就是判決流·放東南亞,這該死的去東南亞,去時幾乎不用錢,回途的船票貴十倍!
太過喪心病狂,民眾們抗議,終於爭取到平價探親的船票,三年一次!
東南國還是明國的大金主,明國當時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需要銀子,官員也需要銀子增加工資,靠的是東南國的金援,東南國給予大明不下三千萬銀元的各種援助和貸款,也助大明站穩了腳跟。
為什麼馬士英回來官場大地震沒激發很大的衝突,大部分官員情緒穩定,因為老馬從東南國帶了大量資金,官吏們人均又提了百分之十的工資,誰都不想和老馬過不去,何苦呢,以後的收入將會越來越高,鬧起來什麼都沒了!
漕運改海運這麼大件事情,能夠做得成功主要是用人得當!
楊天生是個大海盜出身,海運存在什麼貓膩他不清楚?
他招商運糧,不用官府的力量,由民間船運公司完成。
經歷多年,中國的海運發達,遠洋航行不在話下,大明到旭日城、從旭日城到蘇伊士城,都是上萬里的海途,海運運力巨大,能夠供應二三十萬人的補給,上海到天津不過區區幾千里,真不是件事!
論到海運,楊天生是宗師級的人物,就算官府與船運公司說「漂沒」,漂沒多少,怎麼個漂沒法,說得過他?
他制訂規章制度,曰商船運送漕糧,酌給耗米;漕糧無故缺損,令船主賠補;驗米交米,專派大員經理;海運漕糧,飭沿海水師巡防;海運船商,分別獎敘;所有運費由官府和船商面議商定,在漕糧上船時發放。
出台《大明查米章程》,運米以實到數為主,不講什麼漂沒,徹底地去除了這項陋規。
加強紀檢,防止交米收米時官員上下其手,他有情報機關幫忙,採取「釣魚執法」,令到官員們聞風喪膽,誰都不敢貪墨。
這個不信任官員的手段,換作前明時期早被文官們噴得一頭霧水,皇帝都坐不穩金鑾殿,而在現在?
所以新明能夠做事,做成事,不象前明那些文官鉤心鬥角,專門扯皮,事情辦不下去。
從此之後,漕運改海運,不僅僅是貨物運輸,南北的人員往來也多坐海船,官府批准成立了民營的船運公司,班船運貨運人,習以為常。
海運的發達還促進了保險業的大發展,官方資質的船運保險公司如「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中國保險」等一批保險公司茁壯成長,他們為船隻提供平安險、水漬險和一切險等,為人員提供人身保險。
當出事後,保險公司負責理賠,從而降低了社會運營的風險。
人貨船上保險,起初是自願,後來變成了強制,不管怎麼樣,保險業為海運事業保駕護航,促進了社會的良性發展。
海上船帆簇簇,船隻往來,南北交通順暢無比,而新明社會沒有大的動蕩,一些老官員對比往昔,實不敢相信竟有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