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雙城記 第1182章 春風嫵媚又撩人

四月參加了杭城和上海的兩次土地拍賣會,讓劉立桿和譚淑珍出足了風頭,眾多的媒體追逐著他們,劉立桿以為這是自己這裡獨有的風景,卻不知道,從二OOO年開始,實在是房地產商地位大提升,日子最好過的一年。

還是前幾年,劉立桿和人說自己造房子賣的時候,看到的還是平常的目光,劉立桿有時還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解釋幾句,現在一說起自己是做房地產的,對方几乎馬上要仰視了,房地產商,已經是一個如雷貫耳的頭銜。

媒體也特別青睞房地產商,有房地產商天天爬山玩滑翔,讓人覺得過的是神仙日子,有房地產商玩足球,一擲億金,讓人覺得錢不是錢,連造汽車的李書福,玩了一把甲A聯賽,都嚇得退了出去,從此不敢再沾中國足球,但玩足球的房地產商,卻越來越多了起來。

房地產商,從二OOO年後,已經取代了前幾年爆紅的互聯網寵兒王志東、張朝陽們,變成了最令人矚目的一群人。

從這一年開始,雖然杭城和上海北京的地價在不斷地攀升,但地價的漲幅,怎麼也比不過房價的漲幅,事後看看,那一兩年,完全是可以閉著眼睛拿地,閉著眼睛造房,閉著眼睛賣房的年代,甚至不用閉著眼睛造房,幾乎是你閉著眼睛拿下地,就可以閉著眼睛賣房了。

排著隊等買房的人太多了,多到了你這一手剛把土地款付出去,另一隻手就可以把定金收進來了,宛如當年海南的一幕又在重演。

劉立桿打韓先生電話,韓先生不斷地寬慰他,不一樣,不一樣,你放心好了,劉立桿這才放下了心。

杭城的人居展之後,杭城樓市迅速成為了全國的新聞熱點,「杭城現象」,成為了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熱議話題,劉立桿他們公司,迎來的不僅是新聞媒體的目光。

在「杭城現象」的明星效應影響下,還有很多城市的政府代表,直接找到了劉立桿他們公司,這些城市,還沒有完全實行土地收儲和拍賣制度,他們都希望劉立桿他們,能到他們城市去投資,開發房地產。

他們允諾給予土地的優惠和更大力度的政策和金融支持。

譚淑珍算了一下,什麼投資,他們幾乎可以就拿著營業執照和蘿蔔頭公章,空著手過去,這裡簽完了土地轉讓協議,那裡就可以把土地抵押給銀行,拿了銀行的錢,再去交土地出讓金。

同時就可以開始賣房了,拿預收進來的錢,去付工程款,甚至工程款先欠著,拿著這錢,去交第二塊土地的定金就可以,然後把前面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

這還不是海南房地產事件的重演?但韓先生仍然說不是,他說,最根本的區別是,這些城市,都有龐大的需求在那裡托著,有人炒也不怕,最後接盤的,還是剛需,苦了的是他們,但他們也不苦,今天買了房,明天就增值了,他們苦什麼?

當年的海南,除了炒,有這樣的剛需嗎?

劉立桿想想,也有道理。

不僅僅是劉立桿他們的浙江錦繡大地,杭城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公司,都被這樣邀請,大家開始紛紛出走,劉立桿他們去了廈門、武漢和合肥,在這些地方,都簽了協議拿了地。

應鶯在做了蘇州的兩個項目後,終於決定要進軍南京,劉立桿打電話給孟平,孟平說,來吧來吧,反正你們不來,其他人也會來。

應鶯在南京,一舉拿下了三塊地,她的主戰場,也開始從蘇州轉向南京,她和劉立桿說,不知道為什麼,蘇州的房價,總有一種炒不起來的感覺,看著你們杭城和上海,就心痒痒的。

劉立桿打電話給孟平,問他,蘇州的房價,為什麼起不來?

孟平說簡單,蘇州的老城區環境太差,你看看它的街道和市政建設,比我們無錫還不如,加上老房子多,私宅多,歷史文物多,拆遷難度很大,老城區很難進行大規模拆遷,形成不了氣候。

蘇州新區呢,還是以工業園區為主,那裡的市政做得不錯,但周邊配套設施跟不上,生活很不便利。

還有,你想想,蘇州工業園區都是些什麼企業,外企,在那企業打工的工人,買不起房,買得起房的高管們,又都沒有在蘇州長期待的打算,他們沒有買房的需求。

劉立桿和應鶯聽著,都覺得孟平說的有道理,應鶯說,我也有這個感覺,而且,蘇州本地人,好像還特別適應和喜歡住在那些老房子里,雖然大家總是喜歡把蘇杭放在一起,但蘇州和杭城,區別還是很大的。

「還有一點,江蘇是鄉鎮企業發達,包括他們很多村裡,村民的錢,都在村集體的賬上,他們有什麼緊急的事,需要動用自己的錢,還要打報告申請的,他們是富在集體,老百姓自己手裡可支配的資金,並不多。

「我們浙江是私營企業發達,有錢的私人老闆多,所有比較起來,江蘇就沒有浙江這麼大的個人購買力,你看看杭城哪個樓盤開盤,來看房的,不都是大量的溫州人、義烏人、紹興人和台州人。」劉立桿說。

應鶯點了點頭,她說好吧,看樣子我的蘇州一年多,只能當交學費了。

「要麼你去廈門或者武漢?」

譚淑珍問應鶯,應鶯說不行,我還是要去南京,我要在江蘇做出一點成績,再轉戰其他的地方。

譚淑珍笑道:「你蘇州的項目,也賺錢了啊,被你說的,好像在蘇州虧下去一個大洞似的。」

應鶯嘆了口氣,她說:「我覺得沒有達到我自己預定的目標,就不能算數。」

「可是,我感覺南京的水有點深,不如武漢和廈門單純。」譚淑珍說。

「哪裡的水都深吧,武漢和廈門,只是我們現在才走了第一步,真要進去,才會知道不一樣。」應鶯說,「要說單純,還是杭城、上海和蘇州,這些地方政府的行為比較規範的地方單純,不太會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

劉立桿點了點頭,和應鶯說:「不錯,你能夠這麼說,說明你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好在南京有老孟和錢芳他們在那裡。」

「你有事就請他們幫忙。」譚淑珍說,「不要硬撐,明白了嗎?」

應鶯說好,我知道了,劉總,譚總。

應鶯去了南京,劉立桿和譚淑珍,把范建國派去了廈門分公司當總經理,他物業管理公司老總的職務,交給了桂花姐。

宋春明被派去了武漢,擔任武漢分公司的總經理。

他們另外在杭城成立了一個杭城分公司,把杭城所有的項目,包括「天空之城」和杭城中心,還有杭城錦繡大地建築公司,都納入了杭城分公司,讓老譚兼任杭城分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張木生,被派去了合肥分公司當總經理。

譚淑珍自己,除了做好總公司的管理工作之外,著重協助和支援老譚的工作,劉立桿開始在每一個分公司之間飛來飛去,他覺得自己的世界又大了,連每天站在杭城中心頂上,看著西湖的想法,在他自己看來,都感覺有些幼稚。

二OOO年,劉立桿和譚淑珍,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忙,但他們覺得,心裡是舒坦的,每天看到和碰到的都是好事情,公司的擴張,看起來也是順風順水。

唯一讓劉立桿感覺到有些遺憾的是,關於他們公司借殼上市,或者去香港、新加坡上市的事情,深圳安信的喬總那裡,陰晴不定,一會讓劉立桿感覺是馬上就要可以了,一會一切又都停滯了下來,靜悄悄的,一靜就是幾個月。

老喬和劉立桿說,沒有辦法,現在上面的信息和政策都是混亂的,互相掐架,一會是鼓勵房地產企業借船出海,一會又是要嚴格控制,這個部門想收,那個部門想放,搞得我們也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劉立桿很理解老喬的苦衷,整個中國的經濟雖然高速發展,但大家都還在摸索當中,包括這房地產市場放開,才多長時間,別的不說,光針對杭城的房地產市場,各方面的信息就都是紊亂的,有人說房產泡沫已經在杭城迅速形成,有人說杭城的房地產,還是起步發展階段。

從上到下,大家都沒有經歷過,都是邊看邊學邊總結邊調整,政策會有這樣那樣的反覆和變化,也很正常。

老喬抱怨說:「劉總,我整個公司,今年到現在一單業務也沒有做成,都是到了關鍵的時候,就被喊停,最他媽煩人的是,我們連喊停的人到底是誰都不知道,只有傻等。」

劉立桿只能反過來安慰老喬說:「很正常,喬總,稍安勿躁,混亂一陣後,就會清晰起來的。」

老喬嘆了口氣:「但願吧。」

讓劉立桿感到心安的是,就目前來說,他們公司的資金流動速度很快,變現的速度很快,賬戶上沉澱的現金不多,但流動的速度快了之後,資金的壓力就大大減輕了,所以他現在和去年相比,上市的迫切性,好像反倒沒有那麼大了。

既然等,那就等著吧,瓜熟總會蒂落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