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5章 最難的已經被米國搞定了

才剛開始做測試,就有個很可能直接拿到個名額的強人出現。

頓時讓所有測試者壓力大增。

雷斯頓笑著拍拍文件夾,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來後說道,「下午3點做三維滾環測試,合格是5分鐘。」

然後他對李長亨道,「走吧,我帶你去那些不需要保密地方逛逛,順便中午請你吃一頓休斯頓中心的特色戰斧牛排。」

「沒問題。」

李長亨一聽就知道雷斯頓這是想和自己說些什麼。

果然一個多小時的參觀結束後,5人坐在航天中心的巨大食堂里,等著單點的食物被送上來前。

感覺剛才那一個多小時的談話,應該起做用了的雷斯頓。

也不管吉姆、傑克和弗萊德三人,直接對李長亨問道,「亨利,有沒有想過進入衛星運載市場?」

李長亨嘴角一笑,剛才這傢伙帶自己去的地方,不是土星5號火箭的組裝中心。

就是NASA用來忽悠米國人和米國上層的衛星發展前景,和市場前景的展示廳。

「為什麼你認為我會進入太空領域,和有足夠的錢開一家運載火箭公司?」

雷斯頓聳聳肩,「FB1和要員特勤組的人,把你的資料交給我們時。

光看你捨得在紐約長島,為你那位美麗、尊貴的女友買下1700萬美金的莊園共建愛巢。

又打算購買700萬美金左右的波音707私人飛機,還有在英格蘭『公主』遊艇公司,已經下訂單的200萬英鎊的遊艇。

就知道你手裡的資金肯定不僅僅只有這些。」

說完,雷斯頓停下話,想從笑呵呵的李長亨臉上、眼裡看出點信息。

可惜,他除了感覺到一絲冷意外,什麼都沒看出來。

最後只能猜測的繼續道,「亨利,你至少都是個億萬富翁對吧?」

「上、上帝。」

弗萊德震驚的杯子都差點沒拿住,然後看著同樣震驚的吉姆互相看了一眼,很快就從對方眼裡看到激動和欣喜。

唯有傑克很是後悔的在心裡嘆息一聲,然後想著自己是不是還有機會,重新得到為李長亨工作的機會?

接著雷斯頓繼續說道,「你才20歲,也只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就賺到如此豐厚的身家。

我想以你賺錢的速度,每年為航天公司提供500到1000萬美金,根本就不是難事。」

這次李長亨沒再沉默,而是笑著點點頭。

「我是個商人,所以每年1000萬美金,我需要多久才看能到成果?

或者說,你們就那麼有信心,幾年內就能研發出能運送通訊衛星進太空的運載火箭?」

雷斯頓左右看了看,小聲說道,「你得明白,最難、最費錢的從理論到實踐的這一過程。

已經被米國正府完成了。

此時的衛星基本都在一百到四百公斤之間,這對能把十幾噸重量的太空艙,都送入太空的我們來說,並沒想像中那麼難。

而送一顆衛星上太空,至少2千萬美金起步。

而且因為登月計畫的刺|激,從去年阿波羅11號登月時,全世界有1億人口觀看了那場直播。

此時光米國的幾家電視台,急速增加的衛星電視信號的傳播需求。

就讓65年開始運行的衛星業務公司,向NASA提供了每年2顆商業通訊衛星的合作計畫。

要是加上私人和固定通話的需求來算,未來每年就算髮射4顆通訊衛星,都抵不上用戶的增加速度。」

聽到這,李長亨心裡卻感嘆雷斯頓,還有他身後那些想儘快找到下家的科研人員,對市場的把握完全就是小學生。

未來的衛星不是一年送4顆上去,而是到了80年代就以百顆算。

到了手機尋常化的90年代,最高峰的時候一年225顆。

直到新千年後,光纖技術飛躍式發展起來,通訊衛星的市場才開始萎縮。

可過了十年後,衛星的需求再次暴漲,最高時一年發射了453顆。

當然,這和衛星小型化和火箭能一次送多顆有關。

就算是70年代移動手機還沒出現,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

米國固定衛星電話的需求,絕對超乎想像。

遠、近洋船隻、民航客機、車載電話、各種科考、探險隊、救援隊。

礦場、機場、離岸島。

而用戶量最大的就是保密電話。

想到這,李長亨開口道,「我要如何拿到許可證?」

「這……」

雷斯頓一猶豫,反而讓李長亨真的吃驚起來。

運載火箭是什麼?

裝上衛星或者探測器就是火箭,裝上會送人上天的玩意就是導蛋。

像土星5號火箭,設定導航對準北極熊,就是個超級洲際彈道導蛋。

而月球登陸艙,就是個來自太空的打擊力量。

這玩意在這年代怎麼可能讓私人公司掌握?

可李長亨算漏了一點,此時米國已經陷入越戰的泥坑裡。

形式是紅色北極熊開始咄咄逼人起來。

米國這種資本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當然願意有財團,或者私人出現來養活那些科研人員,順便要是真搞出了新的發明或者成果。

技術和人才不還是在米國?

再說米國人可不傻,多一家和火箭、太空有關的公司,就能多保留一些科研人員。

否則一個研究者只要三年沒在相關領域工作和研究,就可能更不上技術的更新換代了。

「等我從月球回來再說吧。」

李長亨這是趁機要挾,同時他得認真考慮和考察一番,才能確定要不要進入火箭,或者太空領域。

不過,他此時就能肯定的是。

就算他不進入私人火箭發射領域,同樣沒法阻止米國人在太空領域的發展。

還有那些需要送上太空的通訊衛星,照樣會被送上去。

反而要是利用私人公司成本核算能力強的優勢,去和米國太空署搶市場。

肯定能減少他們手裡的資金。

資金少了,就意味著研發項目不會那麼多,或者會被資金拖慢速度。

而且,要是真如雷斯頓說的一樣,或者未來李長亨發現火箭公司至少能收支平衡的話。

說不定他在從月球回來後,會同樣把目光放在火星,又或者想著在月球上建個空間站。

可一想到這個計畫至少以幾十年來算,他就忽然沒了多少興趣。

畢竟僅僅是賺錢的話,十個火箭公司都比不上一家英特爾,甚至連掌上遊戲機都比不上。

可要是自己真的能把太空艙送去月球,並在上面建立空間站的話。

那麼亨利·李這個名字,一定會永遠記載在人類的歷史裡。

從這點來說,這又比賺一百億,甚至一千億都要更有成就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