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他的愛好很多,鋼琴只是其中一個

楊建森和李靜,郝佳靈幾人都回頭看向提問的人。

楊建森低聲說道:「民樂系的人太不懂事了!」

郝佳靈看著提問的黑長直女生,低聲對楊建森說道:「院長,這是民樂系的孟欣蕊學姐,馬上研究生畢業,已經考入了央音民樂系讀博,我和孟學姐有過兩次合作演出,她的古箏和二胡都非常厲害。」

李靜稍顯詫異地說道:「她就是孟欣蕊?」

郝佳靈點頭:「嗯,就是孟欣蕊學姐。」

李靜笑了笑:「難怪現在敢站起來提問。」

楊建森也不說話了。

孟欣蕊是民樂系的天才學生,同時其外公是魔音老校長,母親是一代民樂大師,要實力有實力,要背景有背景,膚淺一點的話,要顏值也有顏值。

可惜,考入了央音讀博進修,離開了魔音。

楊建森想說什麼,最後還是忍住了沒說。

現場詭異的安靜冷場之後,在孟欣蕊站起來提問的時候,就迅速出現了熱議聲。

「民樂系提問幹什麼?這裡是鋼琴系的大課,王教授是鋼琴系的教授,不是民樂系的。」

「那是民樂系的孟學姐呀,氣質真好。」

「竟然是黑長直孟學姐,我不敢說話了。」

「話說,孟學姐說的也有點道理,王教授那首大地的編曲裡面的確用了大量的民樂伴奏,聽說現場演出的都是浙音民樂系的學生,說明王教授的確對民樂有些研究,可能超過我們的想像。」

「王教授不會真的寫了民樂曲子吧?」

「看王教授怎麼回答了,以王教授的才華,寫點民樂曲子也沒什麼吧,就看寫的好不好了。」

「我覺得王教授來上課真難,老是有些跑題的問題,而且都很難以回答。」

……

姜煜輕聲說道:「這是孟欣蕊,已經考入央音民樂系讀博,我聽我媽說起過。她媽媽是陳曦前輩。」

茹可立刻瞪大了眼睛,驚訝地問道:「她是陳曦前輩的女兒?」

姜煜肯定的點頭:「不錯,就是陳曦前輩的女兒,比我小三歲,我小時候就見過她。」

茹可露出笑容:「這世界真小,我幾年前在京城還聽過陳曦前輩的演出呢。聽說她的女兒很厲害,比陳曦前輩更有天賦,可惜一直沒見到。」

慕容月和楊子萱幾人也都紛紛讚歎。

「是陳曦教授的女兒?」

「陳曦教授已經不怎麼露面了,據說已經退休不演出了,可惜了。」

幾人議論了一下。

孟欣蕊的母親陳曦是國內有數的古箏演奏大師,是國家級民樂團的成員之一,以前經常隨著國家民樂團在全國各地,乃至是世界各地去演出,為宣揚民族音樂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像是姜煜和茹可,慕容月等音樂領域內的天才們,對陳曦這個名字都如雷貫耳。

所以,大家看向孟欣蕊的目光都不再那麼敵視了,反而有些親切和好奇。

因為,孟欣蕊的母親是陳曦教授,而且孟欣蕊已經考入央音讀博,將來算是她們幾人的學妹了,算是校友了。

只能說……

這個世界真小。

或者說。

不管在任何領域內,走到某個層次之後,圈子都是很小的。

茹可再次看著姜煜問道:「姜姜,王教授對民樂有研究嗎?」

姜煜盯著講台上的王謙,回答道:「肯定有研究,而且我覺得他在民樂上的造詣也很深。他編曲的時候,對每一種樂器都了如指掌,還會親自給樂手們示範如何演奏,演奏水準非常高。以前,我聽他說對鋼琴只是一個興趣愛好,他說他的愛好很多,鋼琴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強的,我當時不相信,覺得他在吹牛。」

姜煜停頓了一下,略帶嚴肅地說道:「和他合作了幾個月之後,我相信了他說的話!鋼琴的確只是他諸多愛好當中的一個,而且不是最強的一個。起碼,我覺得他在文學書法上的造詣,就超過了鋼琴。他對於其他樂器的了解,可能也不輸給鋼琴。」

「這傢伙,是個妖孽。」

姜煜認真地給了王謙一個評價。

慕容月也認真的點頭說道:「不錯,姜姜說的對,越和王謙接觸,對他越了解,越覺得這傢伙強的可怕,強的刷新了我的三觀,重新定義了天才這個名詞的含義。我們在他面前,真的很普通。」

姜煜也點頭認可慕容月的話。

和王謙在一起幾個月,姜煜和慕容月兩人最大的變化就是內斂低調了許多。

沒有了以前那種名校畢業的驕傲,和對自己天賦才華的自信。

她們以前的驕傲和自信,在王謙面前被打碎的一無是處。

茹可和楊子萱幾人聽了,都保持著沉默。

她們無言以對。

因為,她們以前也是被人別人冠以天才的名稱,是大家嘴裡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她們拿自己和王謙去比較一下。

就如慕容月說的:真的很普通。

她們還不知道王謙在其他領域有多厲害。

但是,單單在文學書法領域裡,王謙已經是國內大部分文學圈子的人都認可的新一代文學書法扛鼎人物之一了,是年青一代唯一的書法大師,還是開宗立派的書法大師。

幾首古詩詞作品也足以和那些課本上的千古佳作相比,被許多人稱作是近現代古詩詞第一人。

才華,無可比擬!

光芒,掩蓋一切。

包括其他天才的光環,也被王謙的光芒所掩蓋。

所以……

王謙懂一些民樂,並不奇怪,就看他能懂多少,懂到什麼程度。

鮑家街樂隊的幾人都紛紛期待地看向王謙。

她們對民樂沒有偏見,只期待王謙是否能帶來驚喜。

……

全場的議論聲音持續了十幾秒。

黑長直孟欣蕊也聽到了周圍的議論聲。

但是,她沒有管其他人,目光只是盯著講台上那個人影,期待著王謙的回答。

議論聲稍微安靜下來之後。

王謙才看著孟欣蕊問道:「這位同學,你是學習什麼樂器的?」

孟欣蕊稍微愣了一下,才認真地回答道:「我學習的是古箏和二胡,琵琶也勉強能拿得出手。」

王謙也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其實,我一開始學習樂器的時候,學習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民族樂器。然後才開始接觸鋼琴,小提琴之類的西方樂器。所以,我對民樂肯定是有所研究的。」

現場再次響起一片熱議之聲。

雖然,大家有所猜測了,畢竟王謙創作的歌曲當中使用的樂器就超過了十幾種,肯定對民樂有所研究。

但是,得到王謙肯定的回答,大家還是有所驚訝。

孟欣蕊的眼中略微激動,立刻追問道:「那麼,王教授,您是不是也創作了一些民樂曲子呢?能不能現在和我們分享一下?」

王謙輕聲說道:「這個,現在時間不多了。而且,我對民樂的一些想法,還沒成型。貿然演奏給大家,可能會貽笑大方,今天就算了吧。」

孟欣蕊:「不會,王教授的曲子肯定會帶給我們驚喜。我懇請王教授今天給我們民樂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孟欣蕊的眼神帶著一些真摯和渴望。

最近這些年,民樂的發展有些停滯不前。

大家彈奏的主流曲目,還是幾十年前老一輩的大師們創作的曲子,以及一些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古典名曲。

最近十幾二十年,幾乎沒有稱得上佳作的民樂曲子!

當然……

不只是民樂,其他如鋼琴,小提琴等等古典音樂領域,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時代不同了。

大家的追求不同了。

能沉得下心來專心研究和進行藝術創作的人越來越少了。

利益驅動之下,人心變得極其浮躁。

而藝術,最是需要沉澱和積累,在浮躁的氛圍內是誕生不了藝術佳作的。

所以,諸多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幾乎進入了停滯階段,也是可以理解的必然結果。

最近幾年,國家也重視到了這種情況。

不能光發展經濟而忘記了自己的文化藝術,要精神文化領域和經濟領域一起發展。

所以,這兩年內國家對藝術領域的扶持以及重視,提升了幾個檔次,從央視的一些節目上就能看出來。

每年的春晚和大型晚會,都有大量的傳統文化藝術表演,並且央視還製作了許多宣揚傳統文化藝術的綜藝節目,獲得了好評。

這些都能代表著上層的態度。

孟欣蕊這幾年也一直在研究民樂的創作方向,但是她終究是太年輕了,閱歷不足,沉澱不夠,所以創作的一些曲目都很普通,拿不出手。

她這次來聽王謙的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