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齊諧 靈魂再來

筑前國那珂郡老司村有左內者,為農家之豪,性慈仁,好讀書,常惠鄰人,專修善事。嘗語眾曰:「凡人不可知者,死後靈魂所歸也。如地獄天堂,本是印度古說,為勸懲設焉耳,識者所不道,而浮屠氏 徒喋喋說之,不得不使人疑且惑。然未聞有一人自幽冥歸,說其苦樂者。我死,將必再來告有無,以解人疑惑。」子弟村老不信之,或有面從而陰毀者、或有堅約而俟告者。兒孫半信半疑,復不以為意也。

既而天保甲辰六月,以八十一歲沒,長子左助嗣家,忌辰必修佛事,雖經數年,更無信矣。眾咸謂老人食言,徒戲弄人耳。

後過十四年,安政 天皇孝明天皇之年號,時在1854年至1859年。">四年四月某日,其孫兒有微恙。一夜,卒然坐褥,謂左助曰:「余汝之父也,為果生前之約,今自冥界來。死後欲速來而告,冥法嚴戒,不得與陽人接。今得冥王勅許,將以告冥事,請速招親戚友朋來。」言語音聲,依然亡父也。左助大驚,乃馳使招眾。且曰:「世有狐狸之類,憑依人以欺誑者,願為解疑示其證。」兒首肯曰:「然。」則話所有田園段畝,因悉述之,毫無違。左助於是益信父神靈,恭敬待之。既而親戚朋友及鄰村優婆塞等聚來,兒曰:「我生前聾左耳,今尚然,請有問,自右邊語。」眾交問之,皆答之。其略曰:

「人之欲死也,太苦。少焉脫體,惟如行暗中,久之,至明處,清涼無穢,快不可言。而人家村落,與人世無異,各村有守神,神出則俯伏拜之,不知何人也。凡前死之人,皆集合,歡樂遊戲,談笑相喜。父母及七年前所死妻,今皆同居,無業無職,無為而起卧耳。其中有貴賤貧富之別:生前或修學導人,好施積善者,皆為貴富,居高樓大廈,享眾之尊敬;奸惡貪鄙,行為不良者,為長者所役,常苦勞力;竊盜劫掠,殺人禍世者,別在一所,今尚鬥爭無已;或陽世為惡,至於死不露者,最受重刑,此輩與我曹異處,不能詳知也。但五十年前死者無見,或至於上界、或生於人間、或在惡所不能出也。為說汝等,務行善事,崇神敬祖,專慈悲、去污行,常謀和合,勿為詐偽;時清掃墓地、修祭祀,靈魂唯好清潔,香華無怠、唱名肅拜,神亦喜之,永呵護其家。盂蘭盆會又來享饗耳,冥令嚴格,不能久止,請自此辭。」言終,兒亦睡。少頃,覺而反本,不知復所言。左助記其言遺家雲。是事載山寺氏《奎星錄》,又略書之。

寵仙子曰:「隨園《新齊諧》及《聊齋志異》、紀曉嵐《雜誌》 等所載幽冥之事,大率與此相同。推而料之,復應如此。世人謂死者不再來,終無告安否者。蓋冥法至嚴,不許妄出於陽世也。故修善行惡者,未知在冥界得其報如何?猶仆妾求主,先見其主,一二日間從其命勤之。其主為可佣者,則召媒介者書契,而後一去,攜衣服調具來。縱有事故,歸省故鄉,非一月半歲之後,不可輒得暇也。死者到冥府亦然。嘗閱《俱舍論》云:『人五十歲為六天中一晝一夜,四大王壽量五百,為等活地獄一晝一夜。』《華嚴經》云:『娑婆世界一劫,為安樂世界一日一夜;安樂世界一劫,為聖服幢世界一日一夜。』然則墮地獄者、生天堂者,入其門,未經一日半時,而欲乞暇歸省人間,主豈安許之哉!宜乎一往者,無音信也。聞者曰:『死人無音信,則知了矣。敢問如幽鬼顯形,報怨於仇家如何?』曰:『是竊匿密處,避冥吏搜索也。故白晝不出,潛於古井、燈龕、墓側、柳蔭,常逃冥吏探偵。且大奸深怨、暴惡奇妒者,雖冥吏,不能一時制之,姑任其行,待怨解恨散,拘引以處其罪。此鬼之所以近人為害也。然數百年間,在世為禍福者、未到冥廳者,冥府晝夜,與人世相異,故在人世為緩慢,在冥府為微少,暫與其間者耶!是等之事,有往往不合計算者,不能強論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