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威武不屈威克島 拉包爾成為日軍的前進基地

「二戰」太平洋戰場主要是美日爭霸,但有很多國家同樣對盟軍的最後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這其中就包括人口僅僅700萬的澳大利亞。老酒以為,澳大利亞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甚至超過,至少不低於它的宗主國——牛皮哄哄的大英帝國。

1939年9月歐戰爆發,澳大利亞立即成為大英帝國抗擊軸心國的重要成員。當年年底,第一批澳大利亞士兵奉命背井離鄉,擔負中東地區的防禦任務。隨著遠東形勢的不斷惡化,英國迫切需要加強其在東南亞的防禦力量。自己無兵可派,只能就近從澳大利亞調兵協防。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的兩年多里,澳大利亞向遠東地區派出了幾乎所有的兵力。以陸軍為例,當時澳大利亞僅有的4個步兵師幾乎都在海外。其中第六、七、九步兵師在中東,第八師(欠一個旅)部署在馬來亞地區。這個第八師將在下面的馬來亞戰役中出場亮相。負責769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本土及周邊廣袤海域防禦的,竟然只剩下第八師第二十三旅的三個營。就這還不夠,這三個營中的兩個營後來又被派往荷屬東印度,另一個營被派往咱們要說的拉包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之際,澳大利亞本土幾乎是不設防的。在日軍向南洋地區大舉進攻時,澳空軍的165架戰機陸續被調到了馬來亞和爪哇島,留在本土的只剩下29架「赫德森」式中型轟炸機和本土生產的「韋拉韋」戰鬥機。這種早已淘汰的教練機連給日本戰機塞牙縫的資格都不夠。

精銳部隊外出作戰了,留在本土的只剩下民兵和志願防衛部隊。別說戰鬥力,連武器都配不齊,很多士兵背的都是家裡的獵槍和鳥槍。拉包爾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得澳大利亞當局相信,一旦開戰,日軍勢必會在佔領關島和威克島之後,迅速攻佔他們管理下的俾斯麥群島。

澳軍總參謀部經過認真分析認為,在本土民兵普遍缺乏訓練、裝備不足、海空軍幾乎沒有的情況下,要想守住拉包爾幾無可能。即使再派人去,也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帶來的後果是進一步弱化對本土的防禦。相比拉包爾而言,對於澳洲本土更重要的戰略要地是正北方向新幾內亞島上的莫爾茲比港。戰爭爆發一周後,12月15日,澳軍總參謀部向內閣建議,維持拉包爾駐軍不變,既不增兵也不減員,同時加強對莫爾茲比港的防禦。相比拉包爾的毫無希望,莫爾茲比港更接近本土,相對容易防禦,一旦遭到進攻,守住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他們建議向莫爾茲比港增援「重兵」一個營,使該地的防禦兵力達到一個旅。看起來似乎不多,但這已是澳大利亞能在本土之外派出的最大兵力。

內閣接受了總參謀部的建議。1942年1月,一個營的兵力被派往莫爾茲比港,那裡的守軍達到了3000人。這同時意味著,另一戰略要地拉包爾自此陷入自生自滅的尷尬境地。能夠逃脫陷落命運的唯一可能是「敵人不來」,而日軍遲早是會到來的。

戰略要地拉包爾位於俾斯麥群島的最大島嶼新不列顛島。呈月牙形的新不列顛島長595公里,平均寬度80公里,島上蜿蜒崎嶇的山地基本全被熱帶叢林覆蓋,終年高溫炎熱,潮濕多雨,盛產椰子和可可。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一地區肯定與德國有關。1884年,德國宣布佔領這一群島,將之作為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並以當時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名字為其命名。「一戰」德國戰敗之後,其在太平洋上的屬地被眾人瓜分。前文提到,日本佔有了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和加羅林群島,俾斯麥群島卻意外地成為澳大利亞的委任統治地。

俾斯麥群島首府拉包爾是一個天然良港。1910年,德國人首先在新不列顛島紅樹林的沼澤上填土建鎮,將之命名為「拉包爾」,用當地語言說,就是紅樹林。戰爭爆發之前,這裡已擁有兩個設施完善的機場。

1941年3月,霍華德·卡爾中校率領澳大利亞第八師第二十三旅的一個營進駐拉包爾,隨他們一起到來協防的還有沃爾斯塔布中校麾下的80名新幾內亞志願軍。開戰之前,卡爾中校先後得到了幾支小部隊的增援,包括克拉克少校的一個岸炮連、塞爾比中尉的一個炮兵分隊、馬特森上尉的反坦克炮兵連等。後來帕默少校的一個醫療小分隊和6名護士也來到了這裡,使得卡爾營的兵力達到了1400人。

除新不列顛島之外的眾多島嶼,就由威爾遜少校的第一獨立連約300人防守,真是連撒胡椒面都不算。值得一提的是,澳軍在一些重要島嶼上配屬了後來被稱作「海岸觀察哨」的小股偵察人員。起初他們的職能只是監視當地居民的活動,隨著戰爭爆發,其主要任務變成了監視日軍的活動,一旦發現敵情就立即向上級報告。後來由於人手不夠,大量土著居民也加入了這支特殊隊伍。他們在未來的戰爭中將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

拉包爾多火山,1937年5月的一次火山爆發導致571人死亡。1941年7月到10月,好像預知了未來的不祥,島上的馬圖皮火山頻繁爆發,導致周圍植物大量死亡,拉包爾鎮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火山灰。9月9日,英屬新幾內亞總督麥克尼克爾以躲避自然災害為由,帶著幾名政府工作人員跑到了新幾內亞島的萊城——這個萊城也是今後新幾內亞戰役的一個主要戰場。

1941年10月8日,參加過「一戰」的老兵約翰·斯坎蘭上校來到拉包爾,就任當地守軍司令官。和香港的楊慕琦、關島的麥克米林、威克島的坎寧安一樣,斯坎蘭也成為在戰前來到必失之地的又一個悲情人物。

12月初,澳大利亞空軍的4架「赫德森」式轟炸機和10架「韋拉韋」式戰鬥機在勒魯中校的帶領下來到了新不列顛島,拉包爾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空中力量。

1942年1月4日,攻克關島之後的南海支隊就接到了大本營陸軍部發布的作戰命令:協同海軍,大致於1942年1月中旬以後迅速佔領俾斯麥群島。

在接到命令之前的12月23日,南海支隊參謀長田中豐成中佐已經先從關島飛抵特魯克,與海軍就攻佔俾斯麥群島進行過初步協商。1942年1月5日,堀井富太郎親赴特魯克,在「香取」號輕巡洋艦上會見了第四艦隊司令官井上成美,以及負責為南海支隊護航的第十九戰隊司令官志摩清英少將,雙方就相關戰術細節進行了確認。堀井認為,島上澳大利亞守軍很可能兵力不足,再三權衡之後,他決定在拉包爾周邊實施多點登陸,在三個方向上同時發起進攻,直取城鎮、機場和兩座炮台之間的海岸。在澳軍來不及組織起有效的防禦體系之前,以最快速度搶佔主要目標,迫使澳軍屈服。

從大本營頒布命令的1月4日起,第四艦隊所屬陸基航空兵就開始對拉包爾實施空襲,為南海支隊未來的登陸作戰掃清障礙。這天10時30分,20架日機攻擊了拉包爾東部的拉庫乃機場,投彈50餘顆,炸死土著居民15人,有3顆炸彈直接命中了機場跑道,澳軍2架戰鬥機起飛攔截未果。澳軍的高射炮也參與了防守,但由於射程太短,根本夠不到空中的日機,只能起起嚇唬人的作用。稍晚一些時候,又有日軍11架飛機前來,對西部的烏納卡瑙機場實施了轟炸,僅有1顆炸彈命中跑道,炸死土著1人。從那天開始,日軍對拉包爾的小規模空襲一直未斷。

1月8日,堀井在關島舊政府大廳的南海支隊司令部正式下達了攻佔拉包爾的作戰命令:支隊主力負責攻佔拉包爾鎮及東拉庫乃機場,另一部負責攻佔西烏納卡瑙機場,預定登陸日期為1月23日。

1月9日,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約沃特中尉駕駛的一架「赫德森」式轟炸機隻身深入敵穴特魯克,疏於戒備的日軍根本沒想到竟敢還有人前來偵察,約沃特中尉拍下了大量珍貴照片後順利返回。駐軍司令斯坎蘭上校根據照片判斷,敵軍龐大的陸海軍已開始集結。對國內的情況上校非常清楚,拉包爾守軍不能指望得到任何增援,戰略要地拉包爾的陷落已成為一個時間問題。

斯坎蘭的判斷完全正確。1月14日13時30分,日軍南海支隊分乘9艘軍艦從關島起航。19日,越過赤道後全速駛向拉包爾。

可能是被威克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打怕了,聯合艦隊竟然派出了第一航空戰隊的「赤城」號、「加賀」號航空母艦到現場助興。此時完成了休整的南雲艦隊正無所事事,恰好來這裡湊湊熱鬧。航母的攻擊目標並不限於拉包爾一地,俾斯麥群島另一軍事要點卡維恩,新幾內亞島上的萊城、薩拉莫阿等基地都遭到了艦載機的轟炸。老酒也不知道山本是怎麼想的,此時遭受重創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正在默默地恢複元氣,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南雲艦隊為什麼不去找它們尋求決戰,卻跑到這些無關疼癢的地方來打醬油呢?

1月20日,日軍對拉包爾連續進行了三輪空襲。第一波20架敵機來臨時,明明知道升空也是送死,但8架澳軍戰鬥機仍義無反顧地升空應戰。1架戰鬥機剛起飛就墜落在草叢中,3架升空後的瞬間就被擊落,2架在戰鬥中墜毀,1架在迫降時尾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