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國的憤怒 難道是苦肉計?

珍珠港事件已過去70多年,有一樁歷史懸案,始終為無數歷史學者乃至老酒這樣的普通軍迷津津樂道,爭論不休。那就是,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事先知道嗎?珍珠港事件難道是羅斯福為了獲得民眾支持美國參戰而精心策劃的「苦肉計」?

1995年9月5日,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接到一位名叫海倫·哈曼女士的來信。在這封信中,海倫披露了有關珍珠港事件的一些細節,她說:

珍珠港事件爆發前不久,羅斯福總統緊急召開了一個由極少數軍官參加的秘密會議。總統在會議上透露了一個驚人消息,美國高層已經知道日本海軍將要偷襲珍珠港,由此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他命令與會者,儘快準備將一批醫務人員和急救物資集結到美國西海岸的一個港口,隨時待命啟運。羅斯福總統特彆強調,禁止將會議內容向外透露,包括珍珠港的軍事指揮官和承擔該項工作的紅十字會官員。面對與會人員的驚訝與不解,羅斯福進一步解釋說,只有當美國遭到攻擊時,猶豫不決的美國民眾才會同意他宣布國家投入對日本和軸心國的戰爭。

海倫女士的這封信提供了以下重要信息:一、羅斯福事先知道日本要襲擊珍珠港;二、為了儘快補充珍珠港因遭遇襲擊而造成的人員與財產損失,羅斯福提前做出了詳細的安排部署;三、羅斯福的部署僅限於向珍珠港地區派遣醫務人員和急救物資;四、羅斯福不想張揚這件事情,讓與會者嚴格保密;五、羅斯福認為只有在美國遭到攻擊時,民眾才會同意他宣布美國參加戰爭。

如果海倫女士信中反應的內容屬實,從上述五點可以看出,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羅斯福做出的決策很奇特。明知道日本人要打自己,卻擺出一副被動挨打的架勢,伸著脖子讓敵人打,連挨打之後的膏藥都準備好了,目的就是為了喚醒民眾,此即為「苦肉計」!

「二戰」之後,對於珍珠港事件是否為羅斯福所使「苦肉計」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海倫的信件披露之後,立即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再次讓人們對疑竇叢生的珍珠港事件提出了新的質疑:珍珠港事件前,羅斯福等人到底都幹了些什麼?

那麼,海倫女士這封信真的可靠嗎?有兩個細節使得人們有理由認為,這封信的內容可能是真實的。

第一,哈曼的父親史密斯是當時美軍陸軍部負責後勤保障的副主管,信中涉及的內容都是有關後勤方面的,說明他知道的內容僅限於此。如果海倫是在編造謊話,為什麼不把謊話說得大一些,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內容呢?

第二,海倫女士的信發表後,美國紅十字會夏威夷分會的工作人員在查閱該會1941年至1942年財政年度的有關文件中,意外地發現美國紅十字會和美軍後勤醫療部隊,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兩個月曾進行過非常規的人員和儲備物資緊急調動。例如,在那段時間裡,夏威夷分會通過正常渠道從國家紅十字會總部得到了價值25萬美元的醫療急救物品,同時還通過其他秘密渠道接收到價值5萬美元的藥品和物資。

1941年11月美國紅十字會總部的月度報告也顯示,那個月夏威夷分會共接收了2534名醫護人員,其中1505名是被秘密調去的臨時人員。有關人員還從當時任夏威夷紅十字分會會長阿爾弗雷德·卡瑟爾的弟弟威廉·卡瑟爾的日記中發現,12月6日夏威夷分會的全體人員奉命戰備值班。在戰鬥人員都在喝酒、跳舞、唱歌的時候,這些輔助人員卻嚴陣以待,這難道不顯得有些詭異嗎?

認為是「苦肉計」者還提出了一個觀點,為什麼作為未來海戰主力的美軍航母和大部分重巡洋艦恰恰在遭襲時不在港內,從而躲過了日本的襲擊?巧也不能巧成這樣吧!

作案動機很明顯,也不乏旁證。一切似乎都表明,羅斯福以一個艦隊的代價換來了美國人對日本和德國宣戰的結果,讓孤立主義的繩索不解自開。他確實在搞「苦肉計」,才使得日本襲擊珍珠港獲得成功,「苦肉計」似乎是存在的。可是物證呢?

對此,老酒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儘管這些看法會有很多人反對。但反對也要說,不說不痛快。通過對一些事實的分析加上一些常理的推斷,老酒認為羅斯福實施「苦肉計」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理由有以下10條。

一、懷疑者提出的最充足的理由是,羅斯福在得知日軍要襲擊珍珠港的消息後,通過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上將通知金梅爾把3艘航空母艦以及一些重巡洋艦調出,從而導致日軍襲擊美軍航母的計畫落空。

前文提到,那3艘幸運的航空母艦絕不是頭一天才出港的。「薩拉托加」號航母之前早已赴美國西海岸維修,而「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也是在之前就派出向中途島和威克島運送飛機。按原計畫,12月7日當天「企業」號是要返回珍珠港的,只是由於天氣惡劣耽誤了行程才沒及時趕回,哈爾西為此還曾暴跳如雷。也就是說,如果不發生意外,哈爾西和「企業」號本應該在港內挨炸的。羅斯福再牛,也不可能提前預測到哈爾西會遇上意外的惡劣天氣。

再說,作為美國陸海軍總司令的羅斯福是戰略家而不是戰術家,美國前線部隊的具體作戰指揮也不直接聽命於總統。也就是說,美國總統是從來不直接指揮軍隊的,雖然名義上是總司令。如果真是羅斯福作案,這絕對不是他一個坐著輪椅的殘疾人能獨立辦成的,他肯定需要大量的「幫凶」,也就難保不被泄露出來。試想,如果總統突然親自下令調開幾艘軍艦,即使越過海軍部,但是作戰部的人一定會覺得奇怪,因為這不合正常的規矩。如果開戰前幾天羅斯福真那麼做了,一定會留下大量的相關線索。舉個例子,干這些事絕對不能跨過斯塔克,事實上,珍珠港事件之後不久,斯塔克就被免職。如果斯塔克是幫凶,羅斯福肯定不敢這麼做,他會害怕同案犯斯塔克把幕後的他供出來。

實際上,包括海軍部和海軍作戰部,都不會直接指揮到太平洋艦隊的具體艦艇,能夠指揮它們的,只有當時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官金梅爾。金梅爾一直到死,都在為自己應付的責任竭力開脫,他沒有義務為羅斯福去保守機密。

事實上,金梅爾對羅斯福懷有刻骨的仇恨。除了自己被免職的因素,他的兩個兒子曼寧和湯姆都是在太平洋艦隊服役的潛艇軍官。曼寧在菲律賓戰死之後,得到消息的金梅爾當時說:「那些事終於發生了,『豬崽子』殺死了我的兒子!」「豬崽子」就是指羅斯福。如果羅斯福通過金梅爾下達過讓航母和重巡洋艦提前離港的命令,金梅爾肯定早吆喝起來了。

假如真有這樣的命令,不管下達給誰,即使羅斯福親自下命令給艦長,這秘密你封得住一時,封不住一世,一旦有人泄露,羅斯福勢必馬上下野,並為全國人民所唾罵,從而誕生一個「珍珠港門」之類的醜聞事件也未可知。

二、按照當時海軍主流的軍事理論,戰列艦無疑是海戰的絕對主角兒。除了杜黑、米切爾、山本五十六、哈爾西等少數人,大部分海軍將領只是將航母作為海戰的輔助力量來看待的。即使到了太平洋戰爭即將結束的沖繩島戰役,以指揮航母作戰著稱的斯普魯恩斯還在幻想派出6艘戰列艦,與瀕死出擊的「大和」號來一場艦炮對轟——老酒也一樣盼望——可見大艦巨炮主義在海軍高層中的根深蒂固。羅斯福是政治家和戰略家,但絕對不是戰術家,他對軍事戰術的理解不可能那麼超越時代,也不可能對海戰未來的主角兒航空母艦有著那麼清醒的認識。也就是說,即使艦隻外調是羅斯福直接或者間接發出的指令,應該調出的也肯定是戰列艦,而不是航母。

從前文一個細節,也可以看出這一點。金梅爾曾經到華盛頓就太平洋艦隊的兵力調動與羅斯福有過時間不短的對話,兩人說來說去提到的都是戰列艦,而對航母隻字未提。在英國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在新加坡被日本海軍航空兵乾脆利落地送入海底之後,丘吉爾流淚之餘說了這樣一句話,「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已經沒有了美國和英國的主力戰艦,日本人現在是那裡的主人」。要知道,當時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美國那3艘航母還都健在呢,英國人自己在錫蘭也有1艘航母!丘吉爾當過海軍大臣,羅斯福也當過海軍部部長助理,在他們眼裡,應該是只有戰列艦才能算主力。

三、對海倫女士信件的解疑。如果說美國對戰爭即將來臨沒有一點警覺,那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美國對日本要進攻自己早已心知肚明,關鍵在於對日軍進攻方向和進攻時間的判斷。就戰爭爆發點而言,美國的判斷還算基本正確,菲律賓、泰國、馬來亞、關島、威克島都猜對了,只是漏掉了一個珍珠港。即使海倫女士反映的是事實,也不能說明羅斯福就知道了珍珠港將遭襲。羅斯福知道戰爭肯定會爆發,不管哪裡發生戰爭,那些人員和救援物資都是需要的。之所以將那些人員和物資先調往珍珠港,也是因為珍珠港在羅斯福眼裡是堅不可摧的,那些物資放在那裡最安全。那裡離可能發生戰事的前線也最近,便於將來菲律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