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和?戰! 《赫爾備忘錄》

11月16日夜晚,帶著陸軍詛咒的來棲三郎特使終於安全抵達華盛頓。來棲的來到被看作美日和談的重大轉機,美國媒體甚至這樣形容,「他的到來好像是一線陽光刺破烏雲,照亮了太平洋的海面」。

心力交瘁的野村的確是一個人在戰鬥,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來棲兄弟,兩個「三郎」在一起總算有個伴兒,他們將共同完成絕望的14天外交。

說實話,還不能不佩服重慶的蔣委員長,對於已經持續半年之久的美日和談,他早就對其前景做出清晰的判斷。他在9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惟余窮究此事所得之結論,美倭絕無妥協之可能」,「美國要求於倭者,第一退出三國同盟,第二退出越南,第三退出中國」,「倭對以上三個退出之要求,其中任何一個皆不可能允諾也」。蔣介石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故余可以斷定——美倭之談判絕無結果也。最多乃為彼此間虛與委蛇,拖延若干時日而已」。

11月17日,來棲特使和野村大使在白宮拜會了羅斯福總統和赫爾國務卿。55歲的來棲看起來氣質儒雅,有些灰白的頭髮整齊地梳在腦後,戴著金絲邊眼鏡,對任何人都面帶微笑,彬彬有禮。來棲告訴羅斯福,他的到來不是為了施加壓力,而是日本方面為了尋求共識所做出的更多努力。羅斯福對來棲的到來表示出似乎不減於野村的熱情。大人物說話總是一語雙關,他對來棲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友人之間不會說永別。」

但赫爾不這樣看,他第一眼看見來棲就得出此人不可靠的結論,「無論是他的外表,還是他的態度,都不能得到對方的信任和尊敬」——看來,一見鍾情和一見絕情在現實中經常發生。赫爾認為來棲唯一的優點就是英語很好,「因為他娶了美籍秘書為妻」。1948年,赫爾回憶,「他沒有帶來什麼新東西,我一開始就認為他是一個十足的騙子」。

除了中國問題,羅斯福最關心的就是三國同盟。來棲表示,日本很難脫離這一同盟,至少不能做出公開正式的表態。不過美國和日本之間可以簽訂一個新和約,新和約的光輝將掩蓋《三國同盟條約》,使之成為一紙空文。一把手的羅斯福註定要唱紅臉,肯定不會輕易表態。一邊的赫爾就要唱黑臉,當即對來棲的提議表示反對。他認為來棲的話只不過是「企圖為三國條約辯解的華麗辭藻」而已。

11月18日,赫爾、來棲和野村三人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會談。當赫爾提出對《三國同盟條約》的疑問時,來棲反覆強調天皇派他來就是為了表示和平的誠意,同時指出日本可以自主地解釋《三國同盟條約》,美國只要不極端擴大自衛權,日本絕對不會做出有損美國的事情。

赫爾表示,他不理解日本為何如此執著於履行與希特勒的協議,要知道,在遵守朋友協定方面,德國人並沒有樹立好榜樣。赫爾在暗示,德國之前多次對日本隱瞞他們的企圖。赫爾說,「只要日本還是德國的盟友,我不知道怎麼能與日本達成令人滿意的協議,美國公眾輿論也會繼續反對同日本妥協」。來棲只能重申,新達成的協議將優先於《三國同盟條約》,他請求赫爾理解,「大船不能立即掉頭,只能慢慢地、一點點地轉動」。

眼看雙方又要陷入僵局,情急之下,野村打出了最後一張黑桃A。「能否考慮日本先從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撤軍,兩國恢複到7月之前的狀態?」對於野村的新提議,赫爾好像有點心動,情況似乎有了一絲轉機。

野村馬上把這一轉機電告東京。之後的兩天里,情況似乎有所好轉,11月19日上午,民間和平大使沃爾什神父到使館看望來棲,他可能通過郵政部部長沃克得到了一些內幕消息。他向來棲表示祝賀,因為美國可能接受野村提出的新建議。

但11月20日東鄉的來電卻充滿了憤怒,他指責野村沒有接到美國對《甲案》的答覆,就貿然拋出《乙案》的部分內容,這是不可饒恕的錯誤,東鄉認為野村給美國承諾的東西太多了。之前發出向美國提交《甲案》的電令時,東鄉已經再三跟野村交代,沒有得到美國對《甲案》的答覆,不能拋出《乙案》的內容——他不知道兩個方案的內容都在赫爾桌子上擺著呢。

當天,野村和來棲根據東鄉外相的訓令向赫爾提交了《乙案》。赫爾早已知道該方案的內容,還從東京11月19日的電報中獲悉日本政府將這個方案視為「最後方案」,電文是這樣說的,「如果美國不接受這一方案,談判就只有破裂」。

對於日本提交的《乙案》,赫爾在心中暗暗咒罵:「這簡直是一份無恥的備忘錄,荒謬到沒有一個美國官員會接受的程度!」從法屬印度支那南方撤至北方的軍隊能在「一兩天內」開回南方,日本提出的建議「毫無意義」。然而,為了避免日本人以此為借口退出談判,赫爾壓住心中的厭惡和不滿對來棲和野村說:「美國將以同情的態度研究這份備忘錄。」赫爾事後回憶起11月22日野村和來棲拜會他的情景時說:「看到這兩位外交官笑容滿面、態度謙恭、表面上十分親熱的樣子,就覺得他們的戲演得是太好了。」老酒認為,赫爾的戲演得也不錯,能把戲聯袂演好的雙方,必須是勢均力敵的。

11月22日,東鄉在發給兩位大使的電報中說:「希竭力貫徹既定方針,全力以赴實現我方所希望的解決辦法。我們所以要求在25日以前解決日美關係問題,有著種種你們猜測不到的理由。但假如能夠在這三四天內結束談判,必須於29日簽字(再強調一次是29日)。這個期限絕對不能再變更。過了這個期限,事態就會自行爆發。希你們了解這一點後能做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以上情況只限於兩位大使知道。」

第三天,也就是11月24日,美國方面又破譯了東京拍發給野村的一份電報,該電強調:「11月29日這一期限以東京時間為準。」看到這一消息的赫爾第一感覺就是,「這是懸掛在我們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而且是附有定時裝置的」。

赫爾後來在談到他這種感覺時說:「通過截獲的電報我已獲悉了日本的險惡陰謀,並且也知道野村和來棲已收到了同樣內容的情報,但我很難順著他們的意思談下去。兩人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禮後坐了下來。野村不時發出哧哧的笑聲,來棲有時也笑得露出牙齒,但他們此刻心裡翻來覆去所想的一定是:如果美國不答應日本的要求,那麼日本在幾天之內就發動新的侵略,而這遲早會給美國帶來戰爭。」事實上,赫爾說得也不對,兩個「三郎」也是冤枉的,他們並不清楚國內已經做出了限期開戰的決定。為了把戲演得更真,東鄉並沒有把開戰的真相告訴兩人,其實準確的開戰日期連東鄉都是後來質問永野才知道的。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羅斯福卻對赫爾認為沒有一個官員會接受的日本《乙案》表示了興趣。其主要原因還是馬歇爾和斯塔克請求總統務必為備戰爭取更多的時間,哪怕是3個月,甚至1個月也好。羅斯福據此提出一個新想法,就是雙方能夠簽訂一個暫行條約。他把條約的主要內容用鉛筆書寫後,交給了赫爾。忠於職守的赫爾儘管心裡不情願,還是很快根據總統的意見,讓國務院遠東司起草了一個暫行辦法草案。

11月22日,赫爾召見了澳大利亞、英國、中國、荷蘭四國駐美大使,把日本11月20日提交的《乙案》以及根據羅斯福最新意見形成的草案交給大家傳閱。後一文件包括的條款概括如下。

一、日本和美國承諾除非受到攻擊,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對外侵略。

二、日本立即從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撤出軍隊,不能在該地區修建任何新的軍事設施,北部的兵力也不能超過25000人。

三、美國和日本政府撤銷各自的凍結措施,美國可以向日本供應部分石油。

四、美國調解中日會談,建議地點在菲律賓。

五、暫行解決辦法是一種臨時性措施,其有效期不超過3個月,必須經過共同協議才能延期。

英、中、荷、澳四國大使均表示,這麼大的事做不了主,必須向政府請示後才能表態。

11月22日晚些時候,赫爾會見了野村和來棲,告訴他們,他已經同其他有關國家的政府代表討論了日本的建議,這些大使必須得到政府的指示,因此在11月24日之前不能對日本做出明確的答覆。他暗示,日本應從整個法屬印度支那撤軍而不僅僅是南部。這一建議激怒了來棲,他反駁說,美國只是讓日本單方面做出讓步,而自己一點讓步都不願意做。

胡適立即把美國試圖與日本人妥協的消息致電重慶,蔣介石當然是怒不可遏。在11月24日的日記中,蔣介石這樣寫道,「我接到了美國所定的對日本放鬆妥協的條件,痛憤之至,何美國愚懦至此」,不提名地指出所謂的「帝國資本主義」只懂得損人利己,不講信義。蔣介石還說,過去只是認為英國人不好,不講道義,感覺美國人還不錯,但是從今天看來,就知道美國人也不怎麼樣,「知世界道德之墮廢」,中國的抗日唯有靠自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