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國同盟 近衛出山

1939年9月1日和17日,德國、蘇聯從東西兩面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隨即履行對波蘭的承諾對德國宣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劫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9月4日,5天之前(8月30日)成立的阿部信行內閣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對外發表公開聲明:「當此歐洲戰爭爆發之際,帝國決定不予介入,一心向解決『中國事變』的方向邁進。」

阿部內閣認為,日本侵華戰爭久拖不決,蔣介石政權偏安一隅,依然屢敗屢戰,拒不投降,關鍵就在於蘇聯以及美、英、法等國明裡暗裡支持。現在歐洲戰爭爆發,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各國的注意力勢必轉向歐洲而無力顧及遠東,這或許正是結束侵華戰爭的天賜良機。如果侵華戰爭得不到徹底解決,大量兵力滯留中國戰場,日本也無力展開新的大戰役。因此,內閣決定,暫不介入歐洲的戰事,待侵華戰爭解決後再參與世界範圍內的軍事競爭。

阿部內閣聲明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日本的注意力在亞洲,暫時沒有和德國和義大利結盟的打算。雖然之前遭到了德國無情的背叛,但日本陸軍中,不放棄與德國和義大利締結同盟初衷的人,仍占多數,因此對阿部內閣的這個聲明非常不滿。

比起之前短命的平沼騏一郎內閣,阿部內閣的壽命更短。當時日本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全國性的糧食不足日益嚴重,阿部內閣缺乏有力的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阿部面臨的另一大難題就是如何維持《日美通商航海條約》,之前美國已經預告該條約到1940年1月26日期滿後自動失效。這意味著美國可以隨時限制乃至全面禁止對日物資的輸出,其結果不僅使日本無法將侵華戰爭繼續下去,日本國內經濟也勢必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為了改善與美國的關係,阿部慷慨地讓出了所兼外務大臣的位置,起用了親美派海軍大將野村吉三郎出任外務大臣與美國進行交涉,但同樣因為在對華問題上分歧嚴重,沒有取得任何結果。阿部還企圖利用漢奸汪精衛「以華制華」,但照樣也是進展緩慢。加上在政府機構改革上手法笨拙,阿部內閣很快失去了議會和社會輿論的支持。本來就能力欠缺的阿部信行很快就陷入內外交困的尷尬境地。在巨大的倒閣壓力之下,僅僅4個半月之後,1940年1月15日,阿部信行內閣無奈總辭。阿部本人隨後也只好去汪精衛的南京做了特命全權大使。

搞定了阿部,陸軍再次呼籲近衛文麿出馬組閣,遭到了近衛的第二次拒絕。內閣也不能空著沒人管,1940年1月16日,天皇授命海軍大將米內光政組閣。之前一直反對德、意、日三國同盟的米內光政終於走上前台,成為日本第三十七屆首相。

被陸軍戲稱為「金魚大臣」的米內自幼家貧,小時候當過報童,送過牛奶,後來先後進入「海兵」和「海大」學習,成績一般。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俄語極其出色的米內先後到俄國、波蘭和德國任職,回國後先後任「扶桑」號、「陸奧」號戰列艦艦長,1925年晉陞為海軍少將,1930年晉陞中將。由於在著名的「二二六事件」中表現出色,1937年4月米內晉陞海軍大將。

學識淵博的米內愛書成癖,喜歡安靜,對演講之類的事情毫無興趣,一生中唯一的演說只有寥寥461字,算起來,一輩子的發言可能都沒有松岡洋右一次的內容多。當時日本軍隊中盛行光頭,今天看那些日本將領的黑白照片,基本都是禿瓢鋥亮。米內在其中可謂是鶴立雞群,梳三七小分頭的米內,從年輕時就喜歡戴金絲邊眼鏡,個子很高,皮膚白皙。與傳統日本人不一樣的特殊氣質,使得他成為老、中、青三代女性的心中偶像。據說在泡妞界,米內光政的人氣大大超過了山本五十六。山本實在冤枉,賭博排在明石元二郎之後,是第二,泡妞還是亞軍,冠軍被米內橫刀奪走。米內的風流倜儻甚至影響到了後輩。據說米內去世之後,他的長子米內剛政經常會遇到很多自稱是他小媽的女人,弄得剛政也非常鬱悶。

1937年2月,米內出任林銑十郎內閣的海軍大臣,林內閣倒台後,米內留任了第一屆近衛文麿內閣的海軍大臣。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之後,米內一開始主張持謹慎態度,後來由於國民黨軍在上海主動挑起戰事而轉變了態度,支持了戰事的不斷擴大。日本軍方內部有長達數十年的「北進南進」之爭,海軍一直力主南進。在米內的堅持下,1939年2月,日本海軍佔領了海南和南沙群島。當時的海南不太發達,日軍佔領這裡絕對不是來吃椰子或木瓜,而是將這裡作為之後可能進攻東南亞的重要前進基地。

在短命的阿部內閣之後米內能夠出任總理大臣,和裕仁天皇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當時德國的鐵蹄正在歐洲肆意踐踏,此時不僅僅是日本軍部,就連日本國內的輿論導向也對日、德、意三國同盟充滿期待,裕仁對此憂心忡忡。鑒於米內之前旗幟鮮明反對三國同盟的傑出表現,裕仁才決定由米內出面組閣。米內本人之前並沒有組閣的打算,當天皇大聲地向他宣布「朕命愛卿組閣」時,米內再也無法拒絕。後來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那一刻的感覺就像是被電擊到一樣」。

對於日本陸軍來說,儘管對米內出任首相感到很不滿意,但是解決侵華戰爭問題仍屬當務之急。新年伊始,1940年1月1日的「解決『中國事變』的絕密指導」中,陸軍明確提出:「以1940年為目標努力解決『中國事變』。」1月4日,陸軍省的新年獻詞中也寫道:「無論如何,今年都要徹底解決『中國事變』。」

1940年3月30日,陸軍省和參謀本部召開聯席會議,重點就是如何在1940年內徹底解決侵華戰爭問題。參加會議的有陸軍大臣畑俊六大將、陸軍次官阿南惟幾中將、軍務局局長武藤章少將、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大將、次長澤田茂中將、總務部部長神田正種少將、第一部部長富永恭次少將、第二部部長土橋勇逸少將、第三部部長鈴木宗作少將等9人,清一色的陸軍巨頭。會議最後甚至決定如果1940年內無法解決侵華戰爭問題,日本就開始謀劃單方面從中國撤軍,除在上海、內蒙古等地繼續駐留少量兵力外,其餘主力全部撤出大陸戰場。

大本營陸軍參謀種村佐孝在1940年3月底的日誌中寫道:「作為參謀本部,主要是全力以赴處理事變,陸軍省方面氣勢洶洶,恨不得立即開始撤軍」,「如果在年內不能解決日中戰爭,1941年起就開始自發地從中國撤退的方針已經初步確定下來」。

東京逐步從中國戰場脫身的明智決策,迅疾遭到了中國佔領軍的強烈反對。吃到嘴裡的肉,哪能這麼輕易就吐出來?你們這些官老爺難道不知道這些地盤都是用生命換來的嗎?在前線將士的眼裡,東京的這幫官僚簡直就是「崽賣爺田」的敗家子。在日本陸軍省和參謀本部高層中也存在不同的聲音,代表人物就是陸軍次官阿南惟幾。但不管怎麼說,這無疑都是侵華戰爭中一個重要的節點。

1940年3月30日,在阿部信行、米內光政前後兩任內閣的支持下,大漢奸汪精衛在南京宣布成立汪偽政權。就在汪精衛宣誓就職的同一天,大洋彼岸的美國就做出了表態。美國國務卿赫爾發表聲明:「南京政府的建立,是一國以武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鄰國。美國有充分理由相信,重慶政府依然會得到中國大多數國民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今後美國仍然繼續把重慶政府看成是中國政府,這是自不待言的。」4月1日,英國和法國也相繼發表聲明,不承認汪偽政權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忍無可忍的蔣介石發出了懸賞通告,以10萬國幣的高價收購汪精衛的項上人頭。

歐洲在經過了半年多的「奇怪戰爭」之後,1940年5月,德國突然在西線發起了「閃電戰」,精銳的德國裝甲部隊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相繼陷落。6月11日,就在法國即將全面潰敗的危急關頭,義大利趁火打劫,對英法宣戰,像當初蘇聯對待波蘭一樣,從背後對法國發起突然進攻。6月17日,巴黎落入德軍之手。6月22日,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在不到3個月內戰敗投降。德國的兵鋒隔著英吉利海峽遙指英倫三島,大英帝國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歐洲的巨變對遠東產生了重大影響。英、法、荷三國在遠東地區廣闊而富饒的殖民地,似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令人垂涎欲滴卻無人看管的熟果。法國、荷蘭的崩潰使得法屬印度支那和荷屬東印度成了遠懸海外的孤兒,亞洲明珠已經從蚌殼中露出來了,法屬印度支那的橡膠、錫、鎢、煤、銅、鋁、大米和荷屬東印度的石油成了「丟在大街上任人撿拾的寶物」。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荷屬東印度,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是當時世界上幾大重要的產油地之一,一直缺乏石油的日本對其可謂是「垂涎三米」!

中國戰場對於日本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正在不斷地吞噬著日本那本不富裕的戰略物資。1940年春天,日本政府正在為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