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俄戰爭 倒霉的遠航

旅順陷落終結了俄國第一太平洋艦隊,奉天會戰之後的俄國陸軍同樣也陷入困境,俄國挽救敗局的唯一希望,只能寄託於由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指揮的第二太平洋艦隊了。目前,這支龐大的艦隊已經繞過好望角,駛過印度洋,朝著遠東猛撲過來。

不久之後將要爆發的羅傑斯特文斯基和東鄉平八郎之間的生死對決,將決定俄、日兩國的命運。當時美國的一家媒體精闢地分析道:「這是一場決定兩國國運的決戰。」如果日本獲勝,則日本就奠定了贏得日俄戰爭最後勝利的基礎,一躍進入世界一流強國之列。如果俄國獲勝,就可以奪得日本海的制海權,切斷滿洲日本陸軍的補給線,俄國就將挽回頹勢並反敗為勝,使其日益衰落的國運重新獲得復甦。

早在黃海海戰剛剛結束的1904年9月,後被稱為史上最倒霉、最窩囊的艦隊——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就已經在組建之中。這註定是一支命運多舛的艦隊。最開始,艦隊司令官人選就難產。第一個被選中的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彼里呂耶夫中將,可是這位大腹便便、年過花甲的海軍中將拒絕出任。明眼人不用戴眼鏡就能看出,遠東是個爛攤子,未來的行程肯定是凶多吉少。彼里呂耶夫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疾病纏身,統率艦隊力不從心。不過彼里呂耶夫也算夠哥們兒,他大度地表示,所有波羅的海艦隊的艦隻,只要你們看中的,都可以隨便挑。

第二個被推選出來的就是尼古拉二世的寵臣,海軍參謀長、儀錶堂堂的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少將。雖然維特對他的評論是「很難找到像羅傑斯特文斯基這樣的笨蛋」,也有人對羅傑斯特文斯基沒有實戰經驗提出質疑,但實在已經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選。最關鍵的是,尼古拉二世信任羅傑斯特文斯基。少將當艦隊司令,軍銜低?不要緊,我一句話不就中將了嗎?

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個羅傑斯特文斯基倒是與1941年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參謀長出身,都是第一次領軍,都是長途奔襲,都是結局悲慘。有兩點不同:羅傑斯特文斯基高大魁梧,菲利普斯身材矮小;菲利普斯最終戰死,羅傑斯特文斯基只是戰敗當了俘虜。

初看上去,這支遠征艦隊的實力還算強大。艦隊主力第一戰隊由羅傑斯特文斯基中將親自擔任司令,下轄「蘇沃洛夫公爵」號、「亞歷山大三世」號、「博羅季諾」號、「鷹」號四艘戰列艦,第二戰隊也有「奧斯利雅維亞」號、「偉大的西索亞」號、「納瓦林」號三艘戰列艦和「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裝甲巡洋艦,實力的確是不容小覷。

但事實上這支新艦隊的內部卻是危機四伏。第一戰隊的三艘主力艦都是剛剛完工,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戰鬥力。「鷹」號戰列艦連完工都算不上,只好帶上一群技術工人一起出行,邊走邊補。在執行「挑選精銳」的命令時各執行單位也大打折扣,那些毫無經驗的新手、老兵油子、背著各種處分的鬧事分子,甚至很多有著布爾什維克嫌疑的水兵和軍官都被一股腦充實進這支艦隊,第二太平洋艦隊簡直成了問題人員的收容所。只有很少的水手是從俄國沿海和從事航海工作的地區徵集來的,其餘絕大多數只是一群粗野的農民。因為波羅的海有很長的冰凍期,他們只受過很簡單的訓練。一位英國海員這樣形容他們的俄國同行,「他們是一群臭氣熏天、粗魯、不修邊幅但卻很快樂的傢伙」。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的一位軍官這樣描述他的炮手:「要教給一半人所有的知識,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懂。教另一半人是因為他們已經忘記了所有的東西。但如果他們的確記住了一些什麼的話,那麼都已經過時了。」這支艦隊在私下裡被稱作「第二太平洋勞改團」。

從出發地芬蘭灣到旅順港之間,沒有俄國的軍事基地,而中立國和俄國的盟友法國都沒有對其開放港口。整個航行過程中所需的多達50萬噸煤炭、超過30次的加煤基本上都要在公海上進行,想起那漫長的未來旅途,連羅傑斯特文斯基都感到不寒而慄。

出發這天就不順利。一艘巡洋艦的錨丟了,花了好幾個小時才找到。另有一艘驅逐艦撞上了戰列艦,被迫返回去維修。但不管如何,1904年10月8日,這支匆忙組建、貌似強大的艦隊還是拔錨起航了。

出航不久就出了大麻煩。來自一位俄國間諜的情報說,北海到處都是「日本人的雷擊艦和魚雷艇」,這一傳聞馬上導致艦隊陷入草木皆兵的恐慌之中。10月21日夜間,在途經英國北海赫爾海區的多格爾水洲時,這種精神緊張就讓艦隊誤將英國的打魚船當成了日軍的戰鬥艦隻。還沒等羅傑斯特文斯基下令,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上一名精神過度緊張的水兵就打出了第一炮。所有的軍艦看到旗艦開炮也不甘落後,紛紛開火。激烈的「海戰」持續了12分鐘,艦隊重新整隊又花費了20分鐘,海面上才慢慢恢複了平靜。幸虧俄國炮手射術欠佳,打出的296發炮彈只擊沉了1艘英國漁船,打傷3艘,打死漁民2人。當然戰果還不止這些,「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還挨了自己人5發炮彈,艦長也受了輕傷,艦上的神父也被打死,成了遠征軍第一個「烈士」。這就是史稱的「多格爾沙洲事件」。德國《柏林日報》如此寫道,俄國的指揮官肯定是失去了理智。這次「事件」也為俄第二太平洋艦隊贏得了「瘋狗艦隊」的美名。

當時的英國海軍是地地道道的「大哥大」。自己的漁民被俄國人的軍艦欺負,真是豈有此理。一家英國媒體甚至竭力吶喊要求英國立即對俄國宣戰!作為日本盟友的英國正愁找不到借口,這下正好有了理由,駐紮在直布羅陀的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已經升火待發。憤怒的英國人立即向俄國佬發出了戰爭威脅,要求俄國艦隊立即停航。英國本土海軍艦隻開始耀武揚威地出現在「遠征軍」的周圍,擺出不同的戰鬥隊形。英國海軍部下達命令準備隨時封鎖黑海和波羅的海。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關鍵時候還得求助於盟友法國。10月28日,在俄國的請求下,法國駐英國大使康邦拜會了英國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康邦毫不客氣地告訴侯爵,法國人在俄國有大量的投資,誰都知道法國和俄國是結盟的。如果英國要對俄國開戰的話,是否先徵求一下倫敦金融中心那些財界巨頭的意見。由於此前的第二次布爾戰爭,英國人當時欠法國人的債務高達1.5億英鎊。有錢是大爺,欠錢是孫子。康邦最後威脅道:「布爾戰爭還未完全結束,如果法國抽回資本,英國的金融將陷於崩潰。」迫於法國的壓力,英國無奈,只好放行了「遠征軍」,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國也不想真打。即使這樣,俄國還是向英國漁民賠償了65000英鎊並把相關「肇事人」留下來接受英國法庭審判才算了事。

厄運這才算剛剛開始。在到達西班牙維戈港後,西班牙官員告訴羅傑斯特文斯基,由於西班牙是中立國,俄國艦隊不能在這裡接受補給。無奈,羅傑斯特文斯基只能儘快向國內彙報。經過俄國大使館以及聖彼得堡方面的努力,羅傑斯特文斯基和他的艦隊幸運地獲得了豁免:可以在一天時間內給每艘戰列艦加400噸煤,其餘艦隻按比例減少。俄羅斯水兵馬上忙碌起來,在一天里實際加了遠遠超過一倍的煤。

11月2日,俄艦隊停靠法屬北非的丹吉爾港。法國是盟國,終於可以在這裡放開膀子地加煤了。羅傑斯特文斯基和他的參謀部在這裡將遠征軍一分為二,艦隊副司令福克山少將率領噸位較小、能夠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艦隻徑直取道該運河前往印度洋,主力艦隊由羅傑斯特文斯基率領環繞非洲大陸,雙方約定的會合地點是非洲東海岸的法屬馬達加斯加。

11月4日,羅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的主力艦隊開始前往法屬西非的達喀爾。達喀爾法國當局許可了俄國人的加煤請求。可是僅僅半天之後,英國和日本的抗議就來了,港務局只好下令停止加煤,提出要向巴黎請示。羅傑斯特文斯基這次可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煤倉已經沒有多少煤了,不加連路都沒法走了。36個小時之後,巴黎的命令終於來了,從即日起禁止一切俄國軍艦在法屬領海內加煤。

然而,命令來晚了,俄國軍艦已經利用這點時間加滿了煤倉——艦上能夠放東西的所有地方都堆滿了煤。如「亞歷山大三世」號是1100噸的最大容煤量,加了1700噸的煤,連艦長的桌子下邊都塞滿了煤包。在達喀爾,疲憊不堪的俄國水兵甚至得到了近乎大赦的兩天假期。

離開達喀爾後的第一站是法屬殖民地加彭伯維爾。前面的原因,艦隊只能停在港口之外32公里遠的地方,由港內的煤船開出來進行海上加煤。

一路上又經過不少磕磕絆絆,羅傑斯特文斯基主力艦隊終於來到了馬達加斯加。本來計畫停泊的地方是蘇亞雷斯港,但英國和日本聯合抗議羅傑斯特文斯基艦隊在這裡駐足。法國與俄國的協議是4個月之前已經簽訂的,法國人又不能違約趕走俄國人。無奈之下,法國軍艦隻好帶著羅傑斯特文斯基艦隊來到馬達加斯加的另一處泊地貝島。在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