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八章

1

齊師傅去城裡水產公司領水產年貨。每年臨到春節,供銷社都會有一批水產供應給內部員工。一年到頭,南貨店裡夥計只有此時可以享受特權,買魚只需錢,不用水產票。今年的水產是帶魚,齊師傅將整筐的帶魚倒在店門口,按人頭分成四堆。四堆質量有參差,其中最好一堆,條條手掌寬,魚鱗如同銀子一樣閃亮。原本以為這一堆是給店長馬師傅,但讓人意外,齊師傅竟做主將這一堆分給了秋林。

齊師傅說,小陸,這一堆,你拿回家。

秋林有些緊張,不敢應。旁邊馬師傅搭腔,笑眯眯地說,齊師傅做得對。小陸後生,常年到頭扔在這個小村裡,不容易,家裡負擔又重,拿些好的回去,給你姆媽嘗嘗,也讓她為你高興。

齊師傅馬師傅都這麼說,秋林自然高興收下。吳師傅站在一旁,臉色難看。

分完帶魚,幾個人又聚攏來討論過年排班事情。又是齊師傅提議,說,小陸年歲輕,家裡情況又不好,應該多給兩天假,回去陪陪娘。馬師傅點頭同意,吳師傅在旁邊看看齊師傅,又看看秋林,一雙眼睛滴溜溜轉。

剩下兩個人辰光,吳師傅偷偷跟秋林講話。

吳師傅說,小陸,你後生人不錯我才跟你講,你莫跟齊師傅走太近。

秋林問,為啥?

吳師傅說,你曉不曉得,齊師傅以前是吃落寇飯的。落寇懂嗎?海落寇,就是海盜。

秋林聽了,詫異地看著吳師傅。

吳師傅說,當年齊師傅家在縣城裡開水產鋪子,販賣水產都走水路,為啥別家鋪子都被海落寇搶,只是他們齊家水路上平趟?吳師傅靠近,壓低腔調,據說他們家的船去石浦捉魚,路上喊出名號,就一路平安,半點水星都不起。別人學樣,用力喊名號,反倒把海落寇招來。搶去船上洋鈿不說,人馬還要剝了衣裳,扔到海里餵魚。還有,那些石浦海盜到縣城來,個個都住齊師傅家,有人看見過,關係好得不得了。

秋林納悶,問,吳師傅怎麼曉得這麼清爽?

吳師傅說,我自然曉得。當年供銷社裡搞運動,齊師傅次次都要上台挨批鬥,我也站台下看過。要不是這海落寇有本事,將自己的店併到供銷社,定了個商的成分,按他的罪狀,拉到刑場上吃十遍花生米也不罪過。

吳師傅說得鬧熱,不想齊師傅正好從外面進來。吳師傅沒提防,扭過頭,一張臉竟嚇得慘白。

說實話,齊師傅模樣,平常秋林看著也覺得恐怖。一米八的個子,標槍一樣直,臉上半兩肉都沒有,被刀剔過一樣。還有他的走路動作,也是硬邦邦,走起路來,兩條腿幾乎不彎曲,像兩塊柴爿一樣。看賣相,的確不像個好人。不過,吳師傅的話,秋林不敢全信。吳師傅這個人,眼珠滴溜轉,聽不出哪句話真,哪句話假。私底下,雖然馬師傅也講起過齊師傅,但馬師傅從不講為人,只說生意。馬師傅說,齊師傅做水產,整個供銷社系統里都是數一數二好手。水產有季節,一關一關,無論帶魚黃魚白蟹烏賊,只要齊師傅一去,最好那份,總是他先挑來。最後,別家南貨店都提了意見,說不能讓齊師傅先挑,大家不能總吃剩飯菜。最後,水產公司想出辦法,寫了數字,各家抓鬮,按抓鬮的順序先後挑。但即便這樣,每次還是齊師傅拿的水產最好,歸了底,別人都沒有齊師傅那樣一雙眼睛。

馬師傅講話時,臉上都是佩服神情。秋林曉得,這是真心流露,馬師傅做一世生意,能讓他露出這種神情的人少見。

分完年貨,便要過節。按慣例,南貨店裡春節只放兩日,大年三十一日,正月初一一日,正月初二就都要來上班。秋林多了兩天假,正月初四上班,這是大大的開恩了。南貨店與別處不同,春節里是最忙時節,一刻都離不了人。

秋林回家過年。以往,父親在家過年熱鬧,今年只剩母親和秋林兩條人,冷冷清清。年夜飯吃過,秋林陪母親坐一會,便早早進房間睏覺。秋林躺在床上,沒有開燈,屋裡一片黑,安靜無比。今年有些奇怪,似乎比以前任何一年都要來得冷清,除了屋外偶爾傳來幾聲零星的炮仗,絲毫過年氣氛都沒有。秋林將雙手墊在後腦下,想起父親。不曉得父親在牢里有沒有年夜飯吃。在家時,父親愛吃老酒,平常日子不捨得吃,三十這日夜裡,定要放開,喝到夜裡九點鐘才作數。秋林不會喝酒,但也歡喜坐在旁邊,聽著父親嘴裡發出滋滋喝酒的聲音,心裡踏實。此時,姆媽總是在灶膛里燒火,蒸年糕,蒸隔紗糕,時不時能聽見沒幹透的柴爿在灶膛里發出清脆破裂聲。一家人聚在小小的房子里,一盞十五支光的燈散發橘黃色燈光,讓秋林覺得這就是人世間最美畫面。

想起這些事情,今年這個春節實在難熬。秋林想,這樣難熬,還不如早些回到南貨店,忙忙碌碌倒不會瞎想這些事情。就這樣,秋林打定主意,再陪母親過個初一,就說店裡忙,收拾東西回了南貨店。

2

農村人最看重春節,一年到頭地里苦幹,此時才脫空,可以吃喝些好的,親眷處走動走動,拜拜歲。拜歲不能空手,要到南貨店買煙酒、拜歲包。過年送酒,不能落單,要成雙成對,一對酒瓶用一根紙繩系住,收口處有繩結,可以拎著走,不會滑脫。還有拜歲包,店裡當夥計,拜歲包是基本功,要包得緊實,還要漂亮,很見功力。其中有一種叫三角包,一張長方形粗紙,稱出紅糖白糖倒在粗紙上,然後包成粽子狀。包三角包不能用繩子扎,圈出三角後,收尾處留小口,向內兩折,白糖紅糖便被鎖在包裹中。手藝不到的,包裹不緊,留了洞眼,會漏出糖來。手藝好的,包出的三角包可以在櫃檯里上下拋落,不破不散。還有一種常用的是斧頭包,主要包荔枝桂圓。也是一張方型粗草紙,折折拗拗,包成前低後高樣子,形似斧頭。好的斧頭包稜角分明,緊實牢靠。店裡檢驗包斧頭包手藝好壞,不用荔枝桂圓,荔枝桂圓個大,即便包得鬆散,也不會漏出。要用白砂糖,一張粗草紙包出斧頭包,如果轉折處有一粒糖漏出,就算不合格。

南貨店櫃檯上手藝最好的還是馬師傅,馬師傅一雙手又胖又小,看起來都是肉,不靈巧。可一張粗紙到了他的手中,就像變魔術一樣,幾折幾拗,邊是邊,角是角,就像一件工藝品。來店裡買包頭的人都說,馬師傅包的包頭最好相,拿回去都不捨得拆。秋林也跟馬師傅學,學得刻苦,但怎麼學都感覺比不上馬師傅。秋林沮喪,馬師傅總笑眯眯鼓勵,莫急,慢慢來,沒有人能一日練出好本事。馬師傅說自己小時掌心也沒少挨父親的紅木尺。也正是父親這條木尺,讓他練就了一身好手藝。

正月里生意忙得著火,店裡炒貨不夠賣,馬師傅在店門口又支起兩口大鍋,炒帶殼花生,炒南瓜子。店裡四條人,門口賣炒貨,櫃檯上包包頭,個個都是忙得腳後跟敲屁股。就這樣忙,從正月初一一直忙到正月十四。此地與別處不同,元宵過十四,不過十五。據說,這習俗從元朝時便有。元朝時,此地漢人被列為最低等,每五戶變成一個連,燒飯共用一把菜刀。為防止起兵造反,每個連立一址界碑,禁止大家相互來往。後來有一年正月十四,此地官府被推翻,本地人就把址界給燒掉了。以後每年的正月十四,就作為元宵節,這一日,還會在自家門前燃燒樟樹枝,紀念這樁事情。

馬師傅老商業底子,這一日,總要在門口燒樟樹枝葉。風聲緊的年頭,躲在房間里,弄一個炭盆,偷偷燒。風聲寬鬆些,就將樟樹枝葉放到門口燒。樟樹枝葉油性大,燒起來噼里啪啦響,像是鞭炮。馬師傅合上雙手,在火堆跪拜,一邊拜一邊念,燀燀樟樹梗,銀子咣咣響,燀燀樟樹葉,銀子疊打疊。

過了十四,春節就算結束了。馬師傅體諒大家正月里辛苦,正月十五不用早起。秋林疲累,一躺到床上,就昏睡了過去。這一覺,直睡到第二日太陽曬屁股。迷迷糊糊聽到樓下一陣鬧哄哄,似乎發生什麼要緊事情,那聲音時高時低,聽不清明。秋林起床往樓梯下走,走到樓梯中央,只見三位師傅櫃檯里站著,臉色肅穆,櫃檯外站著的是生產隊隊長杜毅。說了一陣,齊師傅和馬師傅便走出櫃檯,隨杜毅出了南貨店。

秋林下樓梯問吳師傅出了什麼事情。

吳師傅說,昨日夜裡山上的大明死了。

秋林一愣,大明?哪個大明?

吳師傅說,就是那個米粒的男人。

秋林一愣,問,為什麼死了?

吳師傅說,杜毅說是喝了農藥,也不曉得為了哪樁,好端端的怎麼會喝農藥?

秋林不說話,他突然感覺心裡擔心著什麼,但想來想去,又想不清爽自己在擔心什麼。

3

長亭地方,最有名兩樣東西,一座廟,一架路廊。這廟裡,只有一個和尚,這和尚便是大明的父親。他幾時到這廟裡當的和尚,誰都講不清爽,幾乎每個人都會說,有記憶以來,山上就有了這個廟,有了這個廟,便有了大明的父親。

村裡人稱大明父親廣慶和尚。大家印象中,廣慶和尚和大塊頭大明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