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順政權的失敗 第四節 懷慶之役和清軍佔領西安

一六四四年九月,多爾袞把順治皇帝福臨由瀋陽接到北京,於十月初一日舉行了即位典禮。滿洲貴族在畿輔、山東、山西的統治逐漸穩定下來後,清廷便以為征服全國的時機已經成熟,遂決定大舉進兵。多爾袞等清廷決策人的胃口起初是非常大的,他們分兵兩路,企圖一舉摧毀西安的大順政權和南京的弘光政權。十月十九日,英親王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等由北京出發,準備先攻陝北,然後南下西安,鎮壓大順農民革命。途中把宣府、大同兩鎮降兵盡調隨征,「搜括無遺」 ,總兵力達八萬人。同月二十五日,豫親王多鐸、孔有德、耿仲明等統領另一支大軍南下,原計畫是收取江南。

就在清廷調兵遣將的前後,大順軍向河南懷慶地區發動了局部的反攻。十月十二日,大順軍兩萬多人由山西垣曲東下河南懷慶。「懷慶肘太行,踵黃河,為南北要道」 。大順軍連續攻克濟源、孟縣,「其鋒甚銳」 。清軍提督金玉和領兵出戰,被擊斃於柏香鎮。大順軍乘勝攻懷慶府城沁陽,清衛輝總兵祖可法火急趕入沁陽組織城守。

大順軍反攻懷慶、金玉和被擊斃的消息傳到北京,多爾袞大驚,不得不立即改變進軍南京的計畫,命多鐸先救懷慶,然後攻取潼關,同阿濟格夾攻西安。大順軍發動的懷慶之役,把清軍主力全部吸引到了自己這方面來,在客觀上延緩了弘光朝廷覆滅的時間。朱由崧、馬士英、史可法等弘光朝廷的決策人在清軍主力西向,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兵力相當薄弱的時候,只是鼠目寸光地欣賞著清軍代為討平「流寇」,自己卻按兵不動,棄擲了進取山東、河北的良機。這不僅充分暴露了弘光朝廷仇視人民、認敵為友的反動本質,更重要的是給清廷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多鐸的大軍進抵懷慶後,大順軍兵力不敵,主動撤退。清軍從孟津渡河,十二月十五日進至陝州(今河南陝縣),大順軍張有曾部屯於靈寶城外,被清軍擊破。多鐸遂於二十二日進抵潼關二十里外立營。

李自成等大順領導人獲得清軍將攻陝北的消息後,注意力集中在加強陝北的防務 。這年冬天,大順軍便源源不斷地大批北調。史料記載:「順治元年冬十二月,李賊自同州過白水,北趨延安。戰敗,復奔白水。」 「自成遣其部偽侯劉、賀、辛、高等來援。已而,自成親至,率偽汝侯劉宗敏踞洛浹旬。」 這兩段記載彌補了一般史籍上的缺略,使我們知道當多鐸統率大軍正向潼關進發時,大順軍領導人才發覺根據過去情報作出的部署有問題,但自己已經陷入了南北夾攻的困境。《洛川縣誌》說,李自成、劉宗敏由西安北行至該縣後整整停留了十天。顯然是被清軍兩路來犯的形勢弄得進退失據,只好暫時不動,需等待進一步的消息後方能決定增援何方。這樣,原來準備在陝北迎擊清軍的戰略設想,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不得不改變,使自己在戰局上完全陷於被動。由於阿濟格軍迂道蒙古土默特、鄂爾多斯部地方「索取駝馬」,進軍緩慢 ,而潼關的消息卻越來越緊,李自成才決定同劉宗敏等帶領增援部隊匆忙趕住潼關。

十二月二十九日,潼關戰役開始,劉宗敏先戰不利。次年正月初四日,劉芳亮統兵出戰,受到挫折。李自成「親率馬步兵拒戰」,也遭到多鐸部八旗兵全力反擊,大順軍再次失利,步兵損失很大。初五、初六兩日晚間,大順軍連續出擊,都沒有取得效果。初九日,清軍調來攻堅利器紅衣大礮,進逼潼關口,大順軍「鑿重壕,立堅壁」阻之。十一日,清軍先用紅衣炮轟擊,接著大舉進攻。在不利的情況下,大順軍仍然英勇奮戰,派出騎兵反擊,又分兵迂迴到清軍陣後突擊,竭力想扭轉戰局,但都沒有成功。

這時,北路阿濟格帶領重兵已由山西保德州渡過黃河,進入陝北。他留下一班投降將領圍攻榆林,自己則統兵南下。十二月十四日,清軍佔領米脂,慘無人道地將李自成故里李家跕和李繼遷寨的居民,不分老幼全部屠戮一空 。接著,便向西安推進。李自成在兩路清兵夾攻的形勢下,看到陝西的陷落已成定局,被迫帶著主力撤回西安。正月十二日,鎮守潼關的大順軍將領巫山伯馬世耀以所部七千餘人偽降,清軍佔領潼關。當晚,馬世耀派使者送密信給李自成,被伏路清兵截獲。次日,多鐸假說打獵,在潼關城西南十里的金盆坡口埋伏軍隊,旋又聲言舉行宴會,把馬世耀所部軍隊的馬匹器械全部解除。然後一聲號令,伏兵四起,七千多名大順軍將士統統被殺 。

潼關戰役是大順軍保衛西北地區的一次決定性戰役,經過十三天的激戰,因力量不敵以失敗告終。李自成知道守住陝西已無望,就在撤回西安的當天(正月十三日)決定放棄西安,取道藍田、商洛地區向河南轉移。這個決策是非常倉促的,因為估計潼關失守後多鐸所統大軍將很快進攻西安。當時,大順軍李過、高一功部還據守著榆林、延安;寧夏、甘肅、西寧也都還有駐軍。但是李自成考慮到在多鐸、阿濟格兩路重兵壓境的情況下陝西是支持不住的,如果向西撤退,勢必被清軍切斷同河南,湖北大順軍的聯繫,且僻處荒涼的西北一隅也沒有多大前途;南面是張獻忠控制下的四川,但由於一六四四年秋冬間大順軍同大西軍發生過正面衝突,李自成也不便向西南發展。因此向河南、湖廣轉移,去奪取弘光朝廷控制下的南方,憑藉這裡雄厚的人力、物力繼續進行鬥爭,便成了當時唯一的出路。

放棄西安時,李自成令權將軍、澤侯田見秀殿後,讓他把帶不走的糧食等庫存物資和官舍全部燒毀,以免資敵。田見秀卻以「秦人飢,留此米活百姓」 為由,沒有執行李自成的指示,只把東門城樓和南月城樓點燃,便趕來告訴李自成說已經遵命辦理。李自成遠望煙焰衝天,信以為實。田見秀所行的小人之仁,使清軍在西安得到了大量的補給,士飽馬騰,很快就追了上來。大順軍在轉移過程中得不到較充分的休整時間,同田見秀的錯誤是有一定關係的。

人們常常以為李自成從西安撤退時,是帶著西北地區的全部大順軍向河南、湖北轉移。實際上同他一起行動的只是大順政權的中央機構、李自成帶往增援潼關的軍隊以及西安地區的留守部隊,兵員總數只有十三萬左右。陝北、漢中、寧夏、甘肅、西寧的軍隊都還留在原地。等到李過、高一功部在陝北立腳不住被迫撤退時,西北地區已被多鐸、阿濟格部先後佔領,只有迂道會合鎮守甘肅的黨守素等部,取道漢中南下四川,然後順江而下。他們直到李自成犧牲以後,才在湖北同跟隨李自成,劉宗敏東下的大順軍余部會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