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大順軍進抵居庸關,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投降,號稱天險的京師「北門鎖鑰」,便在大順軍面前敞開了。
大順軍的逼近京師,給明廷蒙上一片陰沉的氣氛,朱由檢和他的大臣們陷入了束手無策的境地。三月十六日,大臣們在朝房商討對策,一個個「但相顧不發一論」 。同一天,朱由檢故作鎮定,按照常例召對考選諸臣,以抵禦滿洲貴族軍隊和農民起義軍以及籌措兵餉為題,挨次奏對。在厄運臨頭的時候,他做這種毫無實際意義的官樣文章,只不過是藉以安定人心。然而,就連他本人內心的恐懼也無法掩飾了。據時人劉尚友記載,朱由檢在聽取諸臣奏對時已經心不在焉:「上或憑几而聽之,或左右顧而哂之,或斟茶,或磨墨,皆親手自為之。如忽忽無緒然,非平時庄涖景象也。」「聞是日帝笑語頗失恆度。」 奏對還沒有結束,內官使忽然遞進一件密封文書。朱由檢一看,立刻面無人色,皇遽退入後宮。參加奏對的臣工們面面相覷,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出來後一打聽才知道是報告昌平失守 ,起義軍即將兵臨城下了 。
就在這天的傍晚,大順軍先頭部隊到達京師北面的土城(即元大都北面城牆遺址)。十七日,義軍進抵北京城下,開始攻城。京師里立即象開了鍋一樣亂作一團,「人人惶急,莫知所措。士大夫相見,唯唯否否,或曰無害,或曰奈何?惟議巡街閉門,無一勝算也。」 有的官僚心懷僥倖,「猶謂城堅勢重,外有大帥足倚,圍三月未傷也。故城中多務積煤米,余無所問。」 崇禎皇帝則「仰天長號,繞殿環走,拊胸頓足,嘆息通宵,大呼:『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倉皇召對,人人戰慄無策,噤不發聲。」 守城的重任完全落到了宦官手裡,被驅趕上城守垛的士兵平時既無訓練,臨事又缺糧餉,「守垛之兵,飢不得食。或母或子,攜粥至城下狂呼,不知守之所在。一日再食者十無一二。」 襄城伯李國禎所統京兵三大營屯紮於城外,大順軍一到立即全部投降,火炮等器械轉手之間便成了義軍攻城的利器。
大順軍圍攻北京的時候,李自成在昌平、北京之間的沙河鞏華城設下臨時總部,由大將劉宗敏擔任前線總指揮,攻取北京。為了盡量減少攻城時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以及日後進兵中的阻力,李自成等義軍領導人認為,爭取朱由檢投降是比較理想的。於是,派了在宣府投降過來的太監杜勛等人進入城內,敦促朱由檢看情形勢,及早投降。關於這次談判的情況,史籍中言人人殊。根據原始材料來考查,可以大致確定談判的經過如下:杜勛到城下後,由於當時的城守掌握在太監之手,沒有遇到什麼阻攔就被城守太監曹化淳、王德化等用繩索吊到城上 。杜勛說明了來意,指出大順軍兵勢浩大,明廷根本無力抵敵,轉達了義軍領袖要求朱由檢「遜位」的意見 。朱由檢自知已成瓮中之鰲,除了接受起義農民的條件之外只有死路一條。這時,他處於貪生之念與博個「國君死社稷」的「美名」之間的矛盾之中。長期君臨一切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極端的愛面子,阻礙了他接受杜勛轉達的要求,而一口拒絕就無異於宣判自己的死刑。在這種兩難之中,他指使親信太監同杜勛繼續談判,希望通過討價還價爭取到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條件,或許還希望拖延談判,等待各地勤王官軍的到來。談判一直延至十八日晚,即義軍攻克北京的前夕。史料記載說,十八日晚,明兵部尚書張縉彥巡視城頭,走到正陽門附近,見「其處之城上有酒筵,上坐者一人,旁坐者皆內官。則數人見縉彥起。縉彥問何人?內官曰:城下都督爺。縉彥驚問何以得上?內官出一紙,草紙也,其上墨寫『再與他談』四字,帝之御書。縉彥默然。」清朝初年,張縉彥任職浙江布政司時,「有問以巡城事,無異詞,惟帝之御書草紙謂是硃寫非墨寫。」
朱由檢的拖延不決,超過了起義農民的忍耐限度,大順軍開始了大規模的攻城,崇禎年間滿洲貴族軍隊幾次攻到京師附近,明王朝都是依靠各地勤王兵才守住京師的,這次卻沒有任何勤王兵參加守城,京營兵的腐敗已經到了不堪一擊的程度。朱由檢欲戰不能,欲和不願,只有坐待滅亡。三月十八日夜間,大順軍將士爬城而入,佔領了外城 。朱由檢感到火燒眉毛了,他「徘徊殿廷,憂懣計無所出。」內官張殷忽然跑上前來說道:「皇爺不須憂愁,奴輩有策在此。」朱由檢忙問何策?答道:「賊若果然入城,直須投降便無事矣。」朱由檢大怒,一劍把張殷砍死 。直到這時,他還妄圖突圍逃命。他先要皇親國戚鞏永固、劉文炳等召集家丁護駕,得到的答覆卻是人心已散,無法可想 。他仍不死心,自己手持三眼槍帶著一批內官象沒頭蒼蠅似的向齊化(朝陽)、安定等門亂竄,但卻碰壁而回。最後,他領著太監王承恩爬到煤山(今景山)頂上四處瞭望,看到城外烽火連天,已經插翅難逃了,才下了狠心上吊自盡 。臨死之前,他逼使皇后周氏自縊,對長女樂安公主朱徽娖怒喝一聲「為何生我家?」揮劍砍去,朱徽娖舉手遮擋,被砍斷右臂,昏倒在地;又殺死幼女昭仁公主。他還念念不忘要同起義農民鬥爭下去,把太子、永王、定王叫來,讓他們換上平民衣裝,囑咐道:「汝今日為太子,明日為平人,在亂離中匿形跡,藏姓名,見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萬一得全,報父母仇,無忘吾今日戒也。」 說罷,派太監領去躲藏。朱由檢的最後一道諭旨,是發給成國公朱純臣的,命他總督內外諸軍,且托以東宮 。這道諭旨送到內閣還未及發出,就被大順軍繳獲了。
三月十八日深夜,外廷大小官僚們還在夢中,宮內已經亂成一團。皇帝不知去向,皇家的變亂又是那樣怵目驚心,宮女和太監們紛紛奪門而逃,絡繹道路,在一片驚惶駭亂的景象當中,紫禁城迎來了黎明。
一六四四年舊曆三月十九日,大順農民軍佔領了北京,宣告了明王朝反動統治的覆亡。這天上午,大順軍邁著勝利的步伐由外城通過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進入北京內城 。史籍載,「劉宗敏整軍入,軍容甚肅。」 大順軍紀律嚴明,進城後迅速地建立起革命秩序,有效地維護了社會治安。北京城裡的居民熱烈歡迎農民軍 ,皆在門口設立香案,大書「大順永昌皇帝萬歲,萬萬歲」,有的人在帽子上也貼上「順民」字樣,「往來奔走如故」 。
李自成在得到京師已經攻克的捷報後,從鞏華城來到北京,於中午時分由德勝門入城 。
在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等文武大員的陪同下,李自成這個當年的驛站馬夫,騎著高頭大馬來到了象徵著封建帝國權威所在的皇城。立馬承天門下 ,李自成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忽然,他拿起弓來,搭上一支箭,照著承天門的門扁上射了過去。「奉天承運」的朱明王朝垮台了。
李自成等進宮時,明太子朱慈烺「跪迎於門左,遂仆地。」 李自成叫人把他扶起來。接著又搜獲了永王朱慈炯、定王朱慈煥。兄弟三人身「穿民間破衣,帽上亦貼順民二字。」 李自成命人給他們換下破衣服,吩咐他們不必害怕,「今日即同我子,不失富貴。」 隨即將明太子和二王交劉宗敏營內看管。不久,李自成封明太子為宋王,定王為安定公,永王也改封公爵 。這在當時只是一種策略性的舉動,目的是招徠原為明王朝效勞的文武官員。自成在官內看到被朱由檢砍傷的袁妃和長公主,也為之嘆息,「令扶去本宮,各調理之。」
當時的頭等大事是要查明崇禎皇帝的下落。宮中既找不到朱由檢的蹤跡,內官和宮女也說不清去向。尚璽卿黎志陞說:「此必匿民間,非重賞嚴誅不可得。今日大事,不可忽也。」於是,一面「令諸將南追」 ,一面出牌大書曰:「主上救民水火,克破京城。其崇禎逃出紫金城外,有能出首者賞黃金一千兩;隱匿者誅其全家。」 過了兩天,有個內官在煤山發現了朱由檢所騎的馬,才尋蹤找到了朱由檢的屍體。弔死皇帝的衣袖上寫著「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不敢終於正寢。」又一行云:「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說明這個反動頭子,直到葬身於農民革命的烈火中時,還寄希望於太子和百官同起義農民繼續對抗下去。大順政權把朱由檢和周后的屍體移出宮禁,停在東華門外示眾 。那些不久前還在朝廷上爭權固寵的明朝官僚們,這時皆樹倒猢猻散,有的鑽頭覓縫,希冀改換門庭;有的藏頭露尾,避之唯恐不及。總之,已沒有多少人再去理會這具政治殭屍了。四月初,由大順政權派員將崇禎帝、後葬入昌平縣田貴妃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