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起義初期明政府的對策和義軍主力轉入山西 第二節 起義軍在山西的發展

陝西農民起義之後不久,就開始小規模地越過黃河,進入山西。開初是倏來忽去,後來由於山西地方當局借口「防盜」,下令閉糶,禁止把糧食運進有起義農民活動的災荒地區。這樣,陝西起義農民強行渡河入晉就不斷增加。

起義軍大規模地進入山西是在崇禎三年。從這年二月開始,老回回馬守應、八金剛、王子順、上天猴等部渡過黃河,攻克了蒲縣。然後分兵兩路:東路沿趙城,洪洞、汾州,霍州一線;西路沿石樓、永和、吉州、隰縣一線活動 。十月二十八日,由於饑民的內應,起義軍佔領了晉西北重要城鎮河曲,控制了黃河渡口 。由於明政府改變了以撫為主的政策,調集大軍由新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指揮,加緊了對陝西農民軍的追剿。在軍事上受到壓力的各部起義軍,陸續轉移到黃河以東。因此,從崇禎四年到六年,起義軍活動的重心是在山西境內。除了早先入晉的幾支起義軍外,王嘉胤、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等部都先後進入山西。其中實力最強的是王嘉胤部。

起義軍的大舉入晉,使明政府山西當局深感不安。他們一面調派兵員堵剿,一面指責陝西當局「以鄰為壑」,沒有將起義軍就地殲滅。然而,嚴酷的階級對立在山西也同樣存在。來自陝西的義軍不過起了一種催化作用而已。起義軍所到之處,得到了山西貧苦群眾的熱烈歡迎,大批破產農民湧進了起義隊伍;有的州縣農民也自發地舉行起義。崇禎四年三月,太僕寺卿鄭宗周上言:

「蓋晉土自天啟初年以來,無歲不災,而去年尤甚。重以沿黃之派,急於星火,轉運艱難。在朝廷雖算價二十二萬,而民間所費實已不止百萬。有司但顧考成,新舊並催,鬻子賣妻,剜心敲髓,民之皮骨已盡。今日春雨未沾(指朝廷分文不予救濟),風霾日異,人心洶洶,朝不保夕。弱者轉於溝壑,強者嗔目語難。斬揭四起,勢所必至。」

另一位明朝官僚則說:「沁(陽)之南暨邑(指陽城縣)東西,賊建號樹幟者不一而足,或以萬計,或數千。既揭竿,脅從者且十五六。至若上黨(今長治)、汾水亦不啻幾過。」 崇禎三年底,一位山西鄉紳就指出:「始之寇晉者,秦人也;今寇晉者,半晉人矣。二三月間,從賊者十之一,六七月而從賊者十之三,至今冬而從賊者十之五六矣。」據此,他提出「欲除晉之盜,莫先欲撫晉之貧民。」 只知道從農民身上榨取錢財的明政府,根本不願救濟貧民,山西的農民起義日益擴展就是很自然的了。

崇禎四年五月,王嘉胤的隊伍進展到晉東南的沁水、陽城一帶。明政府雖然派了悍將曹文詔部尾隨追擊,卻因為「賊勢甚眾,不能取勝。」 軍事上既然無能為力,官軍就轉而採取陰謀手段。曹文詔聽說部下士卒張立位的姐姐是王嘉胤的妻子,就親自秘密找張立位談話,布置他詐降充當內應。王嘉胤在裙帶關係面前喪失警惕,竟把這個內奸當作親信,任用為帳前指揮。六月初二日,張立位同他的姐姐和王嘉胤的部將王國忠串通一氣,用酒把王嘉胤灌醉刺死 。隨即放火為號,同曹文詔部官軍裡應外合,直撲起義軍營壘。起義軍大亂,遭到嚴重損失。王嘉胤手下的右丞白玉柱投降。左丞紫金梁(即王自用)領著餘眾逃出,會合山西境內的他部義軍,聲勢復振。

史籍記載紫金梁會合的起義軍一共有三十六營,眾號二十萬。這三十六營的首領人物,各種文獻記載詳略不等。其間也有傳聞失實的地方。為了使讀者對在山西活動的起義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裡舉出當時山西一個鄉紳的記載供參考:

「紫金梁其首也,餘八大王(張獻忠)、掃地王、邢紅狼,黑煞神、曹操(羅汝才)、亂世王、闖將(李自成)、撞塌天(當即闖塌天劉國能)、滿天星、老回回(馬守應)、李晉王、黨家、破甲錐、八金剛、混天王、蠍子塊、闖王(高迎祥)、點燈子(趙勝)、不沾泥(張存孟)、張妙手、白九兒、一陣風、七郎、大天王、九條龍、四天王、上天猴(劉九思)、丫頭子,齊天王、映山紅、催山虎、衝天柱、油里滑、屹烈眼(當即革里眼賀一龍)。」

這裡需要指出三點:一是各種史籍的作者,對當時農民軍的內部組織情況不一定了解得那麼清楚,難免發生錯誤;二是起義軍的行動經常在變化,有的隊伍時而在山西,時而又返回陝西,更增加了記敘的困難;三是說以紫金梁王自用為首,其實他當時只是各部起義軍一種鬆散聯盟的盟主,各部首領的獨立性是非常大的。

明政府在確立以剿為主的方針以後,三邊總督洪承疇加緊了對農民軍的鎮壓。這時,滿洲貴族入侵畿輔地區的軍隊早已飽掠而還,明廷可以騰出手來了。陝西總兵王承恩、甘肅總兵楊嘉謨等部勤王兵,先後被調回陝參加追剿。官軍齊集陝西,農民軍就轉入山西。洪承疇一面派出官軍追剿留在陝西的起義軍,一面抽調兵馬尾隨入晉,配合山西官軍夾剿。崇禎四年七月,點燈子趙勝在陝西連續遭到官軍的追擊,立腳不住,被迫轉入山西。洪承疇和部將曹文詔、艾萬年追過黃河。九月十八日,趙勝部在晉西石樓縣遭到官軍的夜襲。由於變生意外,趙勝在匆忙中「裸身提刀欲戰」,被官軍砍死。

趙勝部雖然遭到挫折,起義軍在山西境內卻仍然發展很快。各部分頭作戰,流動不居,使官軍疲於奔命。是時,山西的起義軍主要活動於三個地區,一是平陽(今晉南臨汾一帶),一是澤、潞(今晉東南晉城、長治一帶),一是汾、太、沁、遼(今晉中地區)。明廷命宣大總督張宗衡駐平陽,統部將白安、虎大威、李卑、賀人龍、左良玉等士卒八千人,負責今晉南、晉東南四十一州縣的追剿事宜;山西巡撫許鼎臣駐汾州(今汾陽),統領張應昌、苟伏威、史記、頗希牧、艾萬年等部士卒七千人,鎮壓今晉中地區的義軍。由於防區過廣,起義軍又好比水銀瀉地,無所不在,官軍的追剿很少收到預期的效果。

到崇禎五年,李自成在山西境內的各支起義軍中已經嶄露頭角,成了重要的首領之一。這年八月,山東道御史劉令譽上言:

「有自賊中逃回者言,舊在晉中賊首掌盤子等十六家,最梟獍者為闖將、紫金梁,戴金穿紅,群賊效之。遂皆以紅衣為號。」

同年七月,「李自成、八大王(張獻忠)、老回回(馬守應)、紫金梁(王自用)、翻山鷂(高傑)等寇掠蒲縣。攻城三晝夜,不克。是夜,賊令精銳三百人襲大寧,三更城陷。八月,自大寧襲隰州,守備高逸開北門遁去。知州楊瑋拒守,射傷賊甚多,中流矢墜東城下。賊住城中三日」 。攻克隰州、大寧的起義軍是否包括李自成、張獻忠,馬守應、王自用等部在內,史籍記載有分歧 ;但李自成當時已經是一位重要首領則是可以肯定的。

這年秋冬,起義軍向東發展,轉戰於沁水、陽城、高平、陵川、潞安、長子等地,先後攻克了壽陽、澤州(今晉城)。九月間,李自成等部從晉城南面兩省交界處的大口攻入河南。十四日,攻克修武 ,兵鋒直逼懷慶府城。河南鄉紳張惶失措,聯名上疏請救。朝廷急調昌平鎮副總兵左良玉,帶領二千多名官軍趕赴懷慶。十二月,明宣大總督張宗衡所部官軍,尾追紫金梁、邢紅狼等部經陽城、澤州、高平、長子,屯留等縣境。紫金梁等率部轉入山區,官軍因連日追剿業已困憊不堪。這時,李自成同八金剛、過天星帶領的一路起義軍已經由河南修武、懷慶地區北入山西,出現在武鄉縣境,於十二月二十四日五鼓,一舉攻克遼州(今左權縣)。

李自成等部的攻克遼州,使明宣大總督張宗衡和總兵尤世祿大出意料。尤世祿在塘報中說:「職所尾之賊系紫金梁等,而闖將等系西河之賊,不知何故放鬆,令其蹂躪東向。惟恐有破巢覆卵之患,於是不暇顧所尾之賊,急擬走遼州應援,以全疆土。」 尤世祿被迫放棄對紫金梁等部的追剿,於十二月二十八日趕到遼州城下。經過兩天的圍攻,起義軍據城展開了頑強的抵抗。尤世祿和他的兒子副將尤人龍都被射傷。後來,李自成等起義軍首領為了避免據守孤城為官軍圍殲,決定奪門而出,且戰且走地擺脫了官軍的追擊。遼州之戰是起義軍進入山西以後,同官軍展開的一次比較重要的戰役。這次戰役雖然打亂了明政府的追剿計畫,使紫金梁等部得以順利轉移,但是李自成等人的一度據守遼州城是不策略的,光是在突圍時,起義軍戰士就犧牲了一千三百人 。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