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末農民戰爭的爆發 第二節 勤王兵的嘩變

崇禎二年十月,滿洲貴族軍隊大舉內犯,從河北遵化、薊縣地區破邊牆而入,攻陷遵化、玉田、三河、香河、順義等縣,兵鋒直抵北京城下。明遵化巡撫王元雅自殺,入援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陣亡。崇禎帝朱由檢惶遽失措,輕信宦官一面之詞,中了皇太極設下的反間計,把遼東督師袁崇煥逮捕下獄(不久處死)。遼東總兵祖大壽嚇得心驚膽戰,拉起隊伍跑回山海關。為了挽救危局,朝廷下令各地督撫火急勤王。山西總兵張鴻功遵照兵部的檄調,帶領晉兵五千入援,山西巡撫耿如杞也自告奮勇,領著撫標營和太原營三千多名官兵趕赴畿輔勤王。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和陝西巡撫劉廣生、甘肅巡撫梅之煥、延綏巡撫張夢鯨,也應詔抽調各鎮精兵一萬七千多人,由沿邊五大鎮總兵吳自勉、尤世祿、楊麒、王承恩、楊嘉謨率領,入衛京師。此外,奉檄入援的,還有河南巡撫范景文、江西巡撫魏照乘、鄖陽撫治梁應澤等人統率的官軍 。

山西總兵張鴻功的軍隊到達畿輔地區以後,兵部傳令駐守通州,第二天調守昌平,第三天又調守良鄉。按照規定,軍隊到達汛地的當天不準開糧。山西兵三天調了三個地方,三天沒有領到口糧。士兵們極為憤慨,就自己在駐地附近搶掠糧食。朝廷又以耿如杞、張鴻功未能約束軍隊,下令逮捕。這五千名精銳士卒,眼見巡撫和總兵下獄問罪,就一鬨而散,逃回山西。事情鬧大以後,明廷不僅不自究處置失宜,反而把耿如杞、張鴻功處死 。

陝西三邊軍隊在勤王途中也一再發生嘩變。

延綏鎮兵由於總兵吳自勉剋扣行糧,勒索不願入衛的軍士交納賄銀和盜賣軍馬,引起士兵們的強烈不滿,許多人開小差不辭而別。延綏巡撫張夢鯨因此憂憤而死 。

甘肅巡撫梅之煥和甘鎮總兵楊嘉謨統領的軍隊,在崇禎三年正月走到安定縣(今甘肅定西)時也發生嘩變。據參加者的口述,這次兵變的原因是,入衛行程遠達六千里路,沒有發給安家糧食;統兵官員迫於朝廷嚴旨,一個勁地趕著士兵們快走。士兵們負載的盔甲、銃炮又重,困苦不堪,「幾日人馬俱倒。」他們憤憤不平地說,「左右是死,不如就死在這裡」。於是在王進才、殷登科、吳天印的領導下奮起反抗,格殺出面阻攔的參將孫懷忠、把總周道昌、連登魁。奪取了營中餉銀,「介馬西馳」,自行返回駐地。到達蘭州時,被巡撫梅之煥布置的內奸,把兵變的領袖人物王進才等殺害。經過整頓以後,一部分軍隊繼續東行勤王,一部分堅決不願意去的被遣還原戍地 。

邊兵的奉調勤王和嘩變,對於剛剛興起的陝西農民起義的發展有主要影響。抽調入衛的兵丁都是當地駐軍的精銳,他們的開拔勤王,自然大大削弱了地方當局用來鎮壓起義農民的力量。這正是促使三邊總督楊鶴採取招撫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楊嗣昌在崇禎四年,替他的父親楊鶴辯解的奏疏中,就有這樣一段話:

「臣父未任以前,業已蔓延猖獗。然沿邊四撫五鎮未有他故、猶可彈壓撐持。不幸臣父受事,延、甘、陝撫連換八人,勤王五帥並發,精銳盡付東行。緩急無一可恃,而賊黨始橫。慶陽之圍,杜文煥、賀虎臣方潰保安,誰與剿賊?臣父提卒三百,撫定神一魁數萬眾而散遣之,非得已也。」

勤王兵的嘩變,不僅打亂了明廷的軍事部署,牽扯了地方官員的精力,而且參加兵變的士卒往往不敢歸伍,其中不少人飄泊無著,連群結夥地投入農民起義。這樣,就使相當一批原來用以鎮壓農民起義的力量,轉化成了反抗明王朝的力量。他們受過軍事訓練,有作戰經驗,對於提高農民軍的戰鬥力是有重大意義的。崇禎三年以後,農民起義在陝西的擴展和大批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同陝、晉勤王兵的幾次嘩變有著密切關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