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習俗,「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非男子所稱,乃是女子所專稱,所以姓之字多從女。金文中姬姜異文甚多,然無一不從女。《說文》標姓皆從女。後人有以為這是姓由母系的緣故,這實在是拿著小篆解字源之錯誤。假令中國古代有母統制度,必去殷周之際已極遠,文字必不起於母統時代之茫味。知女子稱姓,則姓從女之義並不足發奇想的。女子稱姓之習慣,在商代或者未必這樣謹嚴。鬼方之鬼,在殷墟文字中或從人,或從女。照這個例,則殷墟文字中出現羌字之從人,與未出現從女之姜字,在當時或未必有很大的分別。到後來男女的稱謂不同,於是地望從人為羌字,女子從女為姜字,沿而為二了。不夠漢晉儒者還是知道羌即是姜的。
但,姜羌之同,是僅僅文字上的一名之異流呢,或者種族上周姜漢羌是一事?照《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則范曄認姜羌為一事。范曄雖是劉宋人。但范氏《後漢書》僅是文字上修正華氏、司馬氏的,這話未必無所本。且《西羌傳》中所記事,羌的好些部落本是自東向西移的,而秦之強盛尤與羌之西去又關係。這話正和《左傳》襄十四年姜戎子的一段話是一類的事。那麼,漢代羌部落中有些是姜氏,看來像是如此。不過羌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名詞,必含若干不同的民族,只以地望銜接的關係,被漢人一齊呼作羌罷了。
姜之一部分在殷周之際為中國侯伯,而其又一部分到後漢一直是戎狄,這情形並不奇怪。南匈奴在魏晉時已大致如漢人,北匈奴卻跑得不知去向。契丹竊據燕雲,同於漢化,至今俄夷以契丹為華夏之名,其本土部落至元猶繁。女真滅遼毒宋,後來渡河南而南自稱中州,其東海的部落卻一直保持到現在;雖後來建州又來荼毒中夏,也還沒有全帶進來。蒙古在伊蘭汗者同化于波斯,在欽察汗者同化於俄羅斯,在忽必烈汗國者同化於中國,在漠南北者依舊保持他的游牧生活。一個民族分得很遠之後,文野有大差別,在東方的成例依已多,在歐洲、西亞尤其不可勝數了。
中華民國十九年二月,北平
(原載1930年5月《國立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