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祠
替活人蓋祠堂叫作生祠,大概是從那一個時代父母官「自動」請老百姓替他立長生祿位而擴大之的。單有牌位不過癮,進一步而有畫像,後來連畫像也不夠格了,進而為塑像。有了畫像塑像自然得有宮殿,金碧輝煌,初一、十五文武官員一齊來朝拜,文東武西,環佩鏗鏘,口中念念有詞,好不風光,好不威武。
歷史上生祠蓋得最多的是魏忠賢,蓋得最漂亮的是魏忠賢的生祠,蓋得最起勁的是魏忠賢的乾兒子、干孫子、干曾孫子、重孫子、灰孫子。
據《明史·魏忠賢傳》說,天啟六年(1625)魏忠賢大殺反對黨,周起元、高攀龍、周宗建、繆昌期、周順昌、黃尊素、李應升一些東林黨人一網打盡之後,修《三朝要典》(《東林罪狀錄》),立「東林黨人碑」之後,浙江巡撫潘汝楨奏請為忠賢建祠。跟著是一大堆官歌頌功德。於是督撫大吏閻鳴泰、劉詔、李精白、姚宗文等搶先建立生祠。風氣一成,連軍人,做買賣的流氓棍徒都跟著來了,造成一陣建祠熱,而且互相比賽,越富麗越好。地皮有的是,隨便圈老百姓的,材料也不愁,砍老百姓的。接著道統論也被提起了,監生陸萬齡建議以魏忠賢配享孔子,忠賢的父親配享啟聖公。有誰敢說個不字?
當潘汝楨請建生祠的奏本到達朝廷後,御史劉之待簽名遲了一天,立刻革職。蘇州道胡士容不識相,沒有附和請求,遵化道耿如杞入生祠沒有致最敬——下拜,都下獄判死刑。
據《明史·閻鳴泰傳》,建生祠最多的是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閻鳴泰,在薊遼一帶建了七所。在頌文里有「民心歸依,即天心向順」的話。
潘汝禎所建忠賢生祠,在杭州西湖,朝廷賜名普德。
這年十月孝陵衛指揮李士才建忠賢生祠於南京。次年正月宣大總督張朴、宣府巡撫秦士文、宣大巡按張素養建祠於宣府和大同。應天巡撫毛一鷺、巡按王拱建祠於虎丘。
二月閻鳴泰又和順天巡撫劉詔、巡按倪文煥建祠於景忠山。宣大總督張朴又和大同巡撫王點、巡按張素養在大同建立第二個生祠。
三月閻鳴泰又和劉詔、倪文煥、巡按御史梁夢環建祠於西密雲丫髻山,又建於昌平,於通州。太僕寺卿何宗聖建於房山。
四月閻鳴泰和巡撫袁崇煥建祠於寧前。張朴和山西巡撫曹爾禎、巡按劉弘光又建於五台山。庶吉士李若琳建於蕃育署,工部郎中曾國禎建於盧溝橋。
五月通政司經歷孫如冽、順天府尹李春茂建祠於宣武門外,巡撫朱童蒙建於延綏,巡視五城御史黃憲卿、王大年、汪若極、張樞智,建於順天,戶部主事張化愚建於崇文門外,武清侯李誠銘建於藥王廟,保定侯梁世勛建於五軍營、大教場,登萊巡撫李嵩、山東巡撫李精白建於蓬萊閣宣海院,督餉尚書黃運泰、保定巡撫張鳳翼、提督學政李蕃、順天巡按倪文煥建於河間、於天津,河南巡撫郭增光、巡按鮑奇謨建於開封,上林監丞張永祚建於良牧嘉蔬林衡三署,博平侯郭振明建於都督府、於錦衣衛。
六月總漕尚書郭尚友建祠於淮安。順天巡按盧承欽、山東巡按黃憲卿、順天巡按卓邁,也在六月分別在順天、山東建祠。
七月長蘆巡鹽龔萃肅、淮揚巡鹽許其孝、應天巡按宋禎漢、陝西巡按庄謙建祠於長蘆、淮揚、應天、陝西等地。
八月總河李從心、總漕郭尚友、山東巡撫李精白、巡按黃憲卿、巡漕何可及建祠於濟寧。湖廣巡撫姚宗文、鄖陽撫治梁應澤、湖廣巡按溫皋謨建祠於武昌,於承天,於均州。三邊總督史永安、陝西巡按胡建晏、巡按庄謙、袁鯨建於固原大白山,楚王朱華奎建於高觀山,山西巡撫牟志夔、巡按李燦然、劉弘光建於河東。
踴躍修建的官員,從朝官到外官,從文官到武官,從大官到小官,到親王勛爵、治河官、賣鹽官,沒有一個不爭先恐後,統一建生祠。
建立的地點從都城到省城,到名山,甚至都督府、錦衣衛、五軍營等軍事衙門,蕃育署、上林監等宮廷衙門,甚至建立到皇城東街。只要替魏忠賢建生祠,沒有誰可以攔阻。
每一祠的建立費用,多的要數十萬兩銀子,少的也要幾萬兩,合起今天的紙幣要以多少億計。
開封建祠的時候,地方不夠大,毀了民房兩千多間,用滲金塑像。
都城幾十里的地面,到處是生祠。上林苑一地就有四個。
延綏生祠用琉璃瓦,蘇州生祠金像用冕旒。南昌建生祠,毀周程三賢祠,出賣澹臺滅明祠做經費。
督餉尚書黃運泰迎像,用五拜三稽首禮,立像後又率文武將吏列階下五拜三稽首。再到像前祝告,某事幸虧九千歲(這些魏忠賢的黨羽子孫稱皇帝為萬歲,忠賢九千歲)扶持,行一套禮,又某事蒙九千歲提拔,又行一套禮。退還本位以後,再行大禮。又特派游擊將軍一人守祠,以後凡建祠的都依例派專官看守。
國子監生(大學生)陸萬齡以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殺少正卯,忠賢殺東林黨人,應在國學西建生祠和先聖並尊。這簡直是孔子再世,道統重光了。國子司業(大學校長)朱之俊接受了這意見,正預備動工。不湊巧天啟皇帝駕崩,政局一變,魏忠賢一下子從雲端跌下來了。
崇禎帝即位,魏忠賢自殺。崇禎二年(1629)三月定逆案,全國魏忠賢生祠都拆毀,建生祠的官員也列名逆案,依法處刑。
《三朝要典》的原刻本在北平很容易見到,印得非常考究,大有翻印影印流傳的必要。
魏忠賢的辦公處東廠,原來叫東廠衚衕,從沙灘一轉彎便是。中央研究院北平辦事處在焉,近來改為東昌衚衕了,不知是敵偽改的,還是最近改的。其實何必呢?魏忠賢之臭,六君子的血,留著這個名詞讓北平市民多想想也是好的。
二 義子干孫
魏忠賢不大識字,智力也極平常。他之所以能弄權,第一私通熹宗的奶媽客氏,宮中有內線。熹宗聽客氏的話,忠賢就可以為所欲為。第二是熹宗庸騃,十足的阿斗,凡事聽憑忠賢作主張。
光是這兩點,也不過和前朝的劉瑾、馮保一樣,還不至於起黨獄,開黑名單,建生祠,稱九千歲,鬧得民窮財盡,天翻地覆。原因是第一,政府在他手上,首相次相不但和他合作,魏廣微還和這位太監攀通家,送情報,居然題為內閣家報。其二是,他有政權,就能養活一批官,反正官爵都出於朝廷,俸祿都出於國庫。凡要官者入我門來,於是政權軍權合一,內廷外廷合一。魏忠賢的威權不但超過過去任何一個宦官,也超過任何一個權相,甚至皇帝。
《明史》說,內外大權,一歸忠賢。內監(宦官)自王體乾等外,又有李朝欽、王朝輔、孫進、王國泰、梁棟等三十餘人為「左右擁護」。外廷文臣則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號「五虎」。武臣則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戮,號「五彪」。又吏部尚書周應秋、太僕卿曹欽程等號「十狗」。又有「十孩兒」、「四十孫」之號。而為呈秀輩門下者又不可數計。
「虎」、「彪」、「狗」都是魏忠賢的義子。舉例說,崔呈秀在天啟初年巡按淮揚,貪污狡獪,不修士行,看見東林正紅得發紫,想盡方法要擠進去,被拒不納。四年還朝,都察院都御史高攀龍盡列他在淮揚的貪污條款,提出彈劾。吏部尚書趙南星批定充軍處分。朝命革職查辦。呈秀急了,半夜裡到魏忠賢家叩頭乞哀,求為養子。結果呈秀不但復職,而且陞官,不但陞官,而且成為忠賢的謀主,殘殺東林的劊子手了。兩年後做到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兒子不會作文也中了舉,兄弟做浙江總兵官,女婿呢,吏部主事,連姨太太的兄弟、唱小旦的也做了密雲參將。
其他四「虎」,吳淳夫是工部尚書,田吉兵部尚書,倪文煥太常卿,李夔龍副都御史。都是呈秀拉縴拜在忠賢門下當義子的。
「十狗」中如曹欽程,《明史》本傳說:「由座主馮銓父事魏忠賢為十狗之一。於群小中尤無恥,日夜走忠賢門,卑諂無所不至,同類頗羞稱之。」到後來,連魏忠賢也不喜歡他了,責以敗群革職,可是此狗在被趕出門時,還向忠賢叩頭說:「君臣之義已絕,父子之恩難忘。」大哭一場而去。忠賢死後,被處死刑,關在牢里等行刑。日子久了,家人也厭煩,不給送飯。他居然有本領搶別人的牢飯,成天醉飽。李自成陷北京,破獄出降。自成失敗西走,此狗也跟著,不知所終。
「十孩兒」中有個石三畏,鬧了個不大不小的笑話。有一天某貴戚請吃飯,在座的有魏忠賢的侄兒魏良卿。三畏喝醉,點戲點了《劉瑾醉酒》,犯了忌諱。忠賢大怒,立刻革職回籍。忠賢死後,他還藉此復官,到頭還是被彈劾免職。
這一群虎狗彪兒孫細按本傳,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幾乎沒有一個不是貪官污吏。
例外的也有:如造《點將錄》的王紹徽,早年「居官強執,頗以清操聞」。還有作《春燈謎》《燕子箋》,文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