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

公元前126年的春天,一輛馬車,載著一個二十歲的青年,馭者不斷揮動絲鞭,四匹雪白的駿馬撒開著腿飛跑,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的著名城市。

這個青年生得眉清目秀,長身玉立,衣著樸素整潔。隨身帶著許多竹簡、木板,準備把所看到聽到的事情,隨時記錄下來。他這次旅行的目的是訪求古代史書,向老人們訪問古代遺事,調查了解各地情況,是一次學術旅行。

他叫司馬遷(公元前145—前86?),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縣南)人。父親司馬談,做漢朝太史令的官。太史令在政府中是專管天文曆法的官員,司馬一家從很古時代就專管天文曆法,到周宣王時代(公元前827—前782)還兼管周朝歷史資料的保管和編寫。到了司馬談,除了繼承世代相傳的天文曆法和歷史的家學以外,又跟著名天文學家唐都學天文,有名的學者楊何學《易經》,黃子學道論。精通各家學說,學問很好。他很鍾愛這個兒子,一心一意要教育司馬遷繼承世代相傳的家學,親自講授指點,在閑暇時,還和兒子講論諸子百家流派,所見所聞的史事。司馬遷讀書非常用功,兒童時從師就學會了當時所通行的文字,十歲就念古文——《左傳》《國語》《世本》等書,到二十歲時已經博通群書,有了廣泛的知識、很紮實的基礎了。

這一年,司馬談為他兒子安排了一次學術旅行,接觸實際,擴大眼界,增長知識,結交朋友。

根據司馬遷所著《史記》里有關這次旅行的記載,大致情況是這樣的:他到過長沙,在《屈原賈生列傳》里說:我讀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很為他的志向所感動。到了長沙,又親眼看了屈原投水自殺的地方,想像中有這麼一個形容憔悴、滿腔抑鬱的愛國詩人,在這兒行吟、躑躅,他忠於君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卻落得這樣下場,徘徊沉思,不禁傷心落淚。順便看了九嶷山,傳說中舜安葬的地方。到江西廬山,考察了夏禹疏浚九江的情況。在山頂獨坐,恍惚看到平原上濁流滾滾,洪水滔天,老婦幼兒,隨波呼號,牲畜傢具,互相擠撞的慘象。一會兒又看到一群短衣赤腳的漢子,其中有一個身材特別高大的在指手畫腳,他摩頂放踵,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採用疏浚的辦法,導水入河,終於戰勝了洪水,這是何等的勤勞、智慧和毅力啊!接著到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參觀傳說中的禹穴。 到江蘇姑蘇(今江蘇蘇州),遊覽了五湖,領略了煙波浩渺、一望無際的內湖景色。 參觀了楚國春申君黃歇的故城,發出「宮室盛矣哉」的感慨。 到淮陰,當地人民說:淮陰侯韓信在當老百姓的時候,志向就和眾人不同,母親死了,雖然很窮,備不起棺槨,卻找了一個高敞空曠的地方葬下,準備日後在墓旁可以安置萬數人家。司馬遷聽了,就跑去看,果然是這樣的情況。

北上到山東,沿途考察了許多河流的水利情況。在過去齊國、魯國的都城,和一些戴著高高的帽子,寬大的衣袖的學者們,商討學問,反覆辯論,觀察孔子的遺風餘韻。到曲阜時,還看了孔子的廟堂和保存著的車服禮器,看到學生們在那裡按時學習禮節,儀容端正,隊伍整齊,看了又看,竟捨不得走。 在薛,看到地方上的青年人,大多數有點粗野,和鄒、魯地方文縐縐的風氣不一樣,便打聽緣故,說是從前孟嘗君在的時候,招致了各地方任俠的有各種本領的人到薛來,有六萬多家。從這件事證明,孟嘗君以好客自喜,確是名不虛傳啊! 在漢高祖發跡的豐、沛地區,訪問了許多老人,談了舊事。還看了漢初功臣蕭何、曹參、樊噲、滕公等人的故居,他和樊噲的孫子他廣是朋友,他廣也告訴了他漢初功臣許多軼事。 西向經梁、楚,這是戰國時代戰爭頻繁的地區。在大梁之墟,訪問信陵君時代的夷門,原來就是城的東門。徘徊門下,彷彿想見當年信陵君親自執轡,車騎簇擁,夷門監者侯生,一個七十歲白須白髮的窮老頭子,在車上高坐,信陵君執禮愈恭,路人聚觀,從騎竊罵的情景。 當地人都說,秦國攻魏國的都城,引河水灌城,城牆壞了,守不住了,魏王只好投降,秦就滅掉魏國。人們的意見,認為因為魏國不用信陵君,所以國家削弱,以至於亡。司馬遷研究了當時歷史情況,不同意這種意見,他認為秦滅魏是當時人民要求統一的必然結果,魏王即使有伊尹那樣的賢臣輔佐,也還是抗拒不了的。

在《史記·龜策列傳》里,司馬遷說:我到江南,了解南方人的生活習慣,訪問了許多年紀大的長老。他們說沿江一帶人們有養龜的習慣。很有意思,我也是南方人,四十年前在一個朋友的家裡,看到院子的水池裡就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龜。隔了兩千多年了,江南人民還保持著這種習慣,可見司馬遷觀察事物是很細心的。

在山東地區遊歷的時候,他從泰山一直到琅邪,東到海邊,看到這一帶兩千里之間肥沃的土壤,和當地人民接觸,發現他們很有氣概,不大暴露聰明,他認為這是和當地的地理環境有關係的。

在這次旅行以後,不久他就做了郎中的官,有機會跟從漢武帝到各地遊歷。公元前112年,他跟皇帝西到空同(今甘肅岷縣西)。公元前110年又奉使到四川南部,看了秦時蜀郡守李冰所鑿的離碓(今成都都江堰)。回來複命後,又跟皇帝東封泰山,從碣石一直到遼西一帶,經過北邊九原(今內蒙古烏喇特、茂明安二旗之地),回到甘泉(今陝西淳化縣)。在這次旅行中,他觀察了秦朝將軍蒙恬所修的長城,和秦朝所修從九原到甘泉的直道(公路),在《史記·蒙恬列傳》里說:我到北邊,從直道回來,看到蒙恬所修築的秦長城,和亭、障,他們把山鑿開了,把谷填平了,工程非常浩大,所用的人力可真是不少啊!第二年又跟皇帝到河南、山東,上泰山。這一年黃河決口泛濫,水災嚴重,漢武帝親自在河北濮陽縣黃河決口處主持堵口工程,隨從人員從將軍以下都參加勞動,背著柴木堵口,司馬遷也參加了。決口堵塞以後,漢武帝很高興,就在堵口處建造一所宮殿作紀念,叫作宣房宮。通過這次實踐,司馬遷認識了水的利和害兩個方面,後來就特別在《史記》里寫了《河渠書》的專門記載。公元前107年,又跟皇帝到河北涿鹿,和當地父老們談論古代黃帝、堯、舜的傳說。

司馬遷一生所遊歷的地方很多,他不是為了遊山玩水,而是有一定的目的——做歷史的調查研究工作。他注意地理環境、人民生活習慣、歷史傳說和著名人物的遺聞軼事,他到處訪問地方長老,隨時記錄,很用功,也很細心,觀察力又很敏銳,就這樣,通過長期的多次的遊歷,不但豐富了文章的詞藻,壯大了文章的氣勢,展開了自己的眼界,開闊了自己的心胸,也積累了無數的寶貴的歷史資料。

為了求得歷史的真實性,司馬遷還通過和史事有關人物的談話,來核對史實。例如趙王遷的情況,在《史記·趙世家》里,司馬遷說:我聽馮王孫說,趙王遷的母親原來是妓女,趙悼襄王很寵愛她,把嫡子嘉廢了,立遷為王。趙王遷品德很不好,又喜歡聽一些沒有根據的話,把最好的將軍李牧殺了,用無能的郭開做將軍,結果,趙國為秦所滅。這段故事指出了趙國宮廷的情況,和趙王遷的家庭教育影響。又如荊軻刺秦始皇的真實情形,當時目擊者有秦始皇的侍醫夏無且,司馬遷父親的朋友公孫季功、董生都曾和夏無且交遊,《史記》這部分記載看來就是司馬遷從父親那兒聽來的,所以寫得非常生動、精彩。又如《史記·酈生陸賈傳贊》說:平原君(朱建)的兒子和我是好朋友,所以我才能談論這件事。《田叔列傳贊》說:田叔的小兒子田仁是我的好朋友,我所以一併談論他。《衛將軍驃騎列傳贊》說:蘇建對我說,他曾批評大將軍(衛青)地位那樣高,可是國內的賢士大夫沒有稱道大將軍的。希望大將軍能夠像古代名將那樣注意選擇賢人,結交朋友才是。通過衛青部下將領蘇建的話,指出衛青的短處。有些歷史人物的特徵,則是聽朋友說的,如《項羽本紀贊》說:我聽周生(周霸)說,舜的眼睛重瞳,項羽也如此。留侯(張良)的相貌,則是看了他的畫像,《留侯世家》說:我以為這個人的相貌一定是魁梧奇偉的,誰知道看了畫像,樣子卻像個漂亮的婦女。孔子說過,用相貌來衡量人的品德,對子羽(澹臺滅明字子羽,是孔子的學生,長得很醜,品德卻很好)就不適用。我看留侯也是這樣。有些歷史人物則是根據他自己的直接接觸來描寫的,例如《史記·李將軍(李廣)傳贊》說:我看李將軍,樣子老老實實像個庄稼人,嘴裡說不出話。司馬遷和李廣的孫子李陵同為郎官,所以有機會見到李廣。又如《遊俠傳贊》說:我看郭解,長得不比平常人好,談話也不怎樣出色,但是全國不管是好人、壞人,知道他和不知道他的人,都仰慕他的名聲,講遊俠的都拿他作榜樣。司馬遷是夏陽人,郭解也曾經逃亡在夏陽住過一個時期,因此,司馬遷不止認識了郭解,了解了郭解,還替他寫了傳,通過對郭解的敘述,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憤慨。

在到處遊歷訪問的同時,司馬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