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的故事

卧薪嘗膽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494到473年這二十年間,離開現在已經有兩千四百多年了。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兩千四百多年前,在我國的東南部,以現在江蘇省蘇州為中心的有吳國,以浙江省紹興為中心的有越國。吳國的統治者大概是從西北來的,傳說和周王是一個家族。至於越國,那裡的人們「斷髮文身」,頭髮剪得短短的,身上刺著花紋,顯然和吳人是兩個不同的民族。

當時的政治形勢,許多國家分立,其中西北的晉國(今山西一帶),南方的楚國(今湖北、湖南、安徽一帶)最為強大。東方的齊國(今山東一帶)曾經很強大,稱霸諸侯,但這時候已經衰落了。晉、楚兩國爭奪領導諸侯的霸權,經常打仗。晉國為了要戰勝楚國,便派人聯絡吳國。越國原來是楚國的一部分,楚國也派人到越國去,例如越王勾踐的謀臣范蠡、文種都是楚國人。相反,楚國殺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逃亡到吳國,做吳國的大將,帶兵打敗楚國。吳、越兩國,吳幫晉國,越幫楚國,在政治上是敵對的兩個國家。

在生產上,吳國比越國先進,公元前585年吳王壽夢即位以後,吳國日漸強大。第二年晉國的使臣到了吳國,教會了吳人使用兵車和訓練軍隊的方法,勸他們進攻楚國。吳人接受了中原地區的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和中原諸國的來往也日漸加多了。越國的地勢比較低洼,農業生產也比較落後。

從吳王壽夢到吳王闔閭這九十年間,吳國的生產日益發展,地域日益擴大,從當時許多鑄劍的傳說看來,鐵已經應用到生產上來了,也很可能吳人已經學會了鍊鋼的技術,製造成鋒利的寶劍。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帶兵進攻越國,兵敗負傷而死。臨死前要他的兒子夫差為他報仇。

吳王夫差練了三年兵,公元前494年大敗越兵,越王勾踐只剩下五千多兵,被圍困在會稽山上,派文種求和,伍子胥主張滅掉越國,勸吳王拒絕,文種用美女珍寶買通了吳王的寵臣太宰嚭,替他求情,伍子胥雖然堅決反對,吳王還是聽信了太宰嚭的話,許和退兵。

越王勾踐夫婦和范蠡被吳國拘囚了三年,勾踐替吳王養馬,受盡了屈辱。最後還是用賄賂通過太宰嚭說服吳王,吳王夫差拒絕伍子胥的諫諍,把越王君臣放回越國。

越王勾踐回國之後,發憤圖強,苦身焦思,夜晚睡在柴草里,辦事的地方放一個苦膽,經常嘗膽的苦味,也經常告誡自己:「你忘掉會稽山的恥辱嗎?」生活刻苦,自己參加農業勞動,夫人織布,吃飯只吃一樣菜,穿的衣服也很樸素。和百姓同甘共苦。對有才德的賢人十分尊重,厚待過往的賓客,百姓有窮困的加以救濟,生病和死亡的親自慰問。和大臣們經常研究討論問題,有好的意見立刻接受。

特別注意農業生產,開墾荒地,充分利用人力,適應農業季節,採用先進生產技術,這樣做的結果,倉庫充實了,百姓有餘糧了,國家富足了。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修改了法律,緩刑薄罰,減少農民的負擔,人民富足了。

為了人口蕃殖,增加人力的來源,法令規定青年人不許娶年紀太大的女人,老年人不許娶青年女子;女孩子十七歲不嫁,男孩子二十歲不娶,父母都要受罰。臨產的派醫生看護,生雙胎男的送一壺酒一隻狗,生雙胎女的送一壺酒一隻豬,生三個的公家給奶媽,兩個的公家給養一個。

經過十年的積極生產,糧食和人口增加了,便轉到軍事訓練方面,號召青壯年參加軍隊,鑄造武器,練習戰陣,更重要的是讓全體人民都明白髮憤圖強的道理,「明恥教戰」,上下一心,越國的落後情況完全改變了,後來人總結這二十年的經驗為八個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成為強國了。

為了孤立吳國,越國採取結齊、親楚、附晉的方針,齊、楚都是吳的敵國,晉國呢,吳國自恃強大,要和晉國爭霸。越國和齊、楚、晉三國都建立友好關係,同時,又對吳國表面上十分尊重,要糧食送糧食,要木材送木材,要美女送美女,使敵人麻痹,失去警惕。

和越王勾踐相反,吳王夫差從戰勝、臣服越國以後,便驕傲自滿起來,自以為十分強大,向北發展,要在中原建立霸主地位。公元前484年,發兵北攻齊國,大敗齊軍。伍子胥反對攻齊,結怨鄰國,吳王逼令自殺。伍子胥死後,吳國朝廷上便再也沒有提不同意見的人了,吳王越發剛愎自用,盡情享樂,政治腐敗,民生困苦。兩年以後,公元前482年又親自率領大軍,北上到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南)大會諸侯,和晉國爭霸。吳國這些年來,雖然打了多次勝仗,但是軍隊中的精銳部分都已消耗,人民負擔重,過日子很困難,表面上看來很強大,實質上國力卻已經衰弱了。

正當吳軍北上的時候,越王乘虛發兵攻入吳都,俘虜了吳國的太子。吳王趕緊回兵援救,抵抗不住,只好向越國求和。公元前473年,越兵攻滅吳國,吳王夫差自殺。替越王說好話的太宰嚭自以為有功,也被越王所殺。越國從此稱霸諸侯,和中原地區的先進生產技術、文化,有了更多的接觸,越國的經濟、文化面貌有了新的發展。一些不同的生活習俗,例如上面提到過的斷髮文身,也相應地改變了。以後,經過長期間的融合,越人就成為漢族的一部分,過去曾經存在過的民族間的差別、隔閡,日益消除,團結成為一個民族了。

正因為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吳、越兩國敵對交戰的史實,所以後來人往往形容敵對關係為「吳越」,例如孫子上說:「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越王勾踐立下雄心大志,發憤圖強,他的卧薪嘗膽的故事,兩千多年來為人民所喜聞樂道,成為很著名的有教育意義的優良遺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