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開國皇帝 一、國號大明

吳元年(公元1367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朱元璋的北伐大軍已經平定山東,南征軍已降方國珍,移軍取福建,水陸兩路都勢如破竹。一片捷報聲使應天的文武臣僚歡天喜地,估計著自己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各族人民渴望統一的擁護和支持;估計著元朝政府的無能、腐敗,元朝將軍們正在瘋狂地進行你死我活的內戰,統一全國已經是算得出日子的事情了。為了適應這新的局面,必須建立全國性的統治政權,從過去歷史實際得出的結論,王只是局部地區的統治者,全國性的統治者應該稱皇帝,以此,吳王應該改稱皇帝,王府臣僚自然應該提高一級做新皇朝的將相了。

一切都商量好了,準備好了,中書省左丞相宣國公李善長領頭率文武百官奉表請元璋做皇帝。十天後,元璋搬進新蓋的宮殿,把要做皇帝的意思,祭告於上帝皇祇說:「唯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分爭。唯帝賜英賢為臣之輔,遂戡定群雄,息民于田野,今地周回二萬里廣。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亦不敢不告上帝皇祇。是用明年正月四日於鐘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帝祇,唯簡在帝心:如臣可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祇來臨,天朗氣清。如臣不可,至日當烈風異景,使臣知之。」

這篇祭告文把元朝蒙漢地主階級聯合政權的傾覆和自己皇朝的建立,都推到上帝身上。前朝的建立和傾覆是天命,自己做皇帝也是天命。上帝的意旨是不可違背的,秉承上帝意旨做皇帝的權力自然也是不可違背的。他就憑這個上帝命令來統治全國人民,叫人明白違背他就是違背上帝,把神權和世俗政權結合在一起。至於挑的日子,當然是經過研究的。劉基是當時有名的天文學家,一直到今天,民間還流傳著有關他的許多怪異傳說。但據朱元璋對劉基兒子講的話:「他的天文,別人看不著。他只把秀才的理來斷,到強似他那等(天文家)。鄱陽湖裡到處廝殺,他都有功。」 看來劉基對氣象預測是有專長的,在他那個時代所達到的科學水平,幾天以內的氣象變化看來是可以掌握的。劉基預測正月初四是天氣好的日子,元璋的祭告文里便有充分信心讓上帝來選擇他配不配當皇帝,承天命了。

即位的禮儀也決定了。這一天先告祀天地,即皇帝位於南郊,丞相率百官和都民耆老拜賀舞蹈,連呼萬歲三聲,禮成。具皇帝鹵簿儀仗威儀導從,到太廟追尊四代祖父母、父母為皇帝皇后,再祭告社稷。宗教儀式都做完了,於是皇帝服兗冕,在奉天殿受百官朝賀,這樣就算成為合法的正統的皇帝了。

這一天的天氣當然很好,日朗風和。烈風異景,連一點影子也沒有,上帝批准了。

皇帝辦公的正殿名為奉天殿,皇帝詔書的開頭規定用「奉天承運」四字。 原來元朝皇帝詔書的開頭用「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文言譯作「上天眷命」,朱元璋以為這口氣不夠謙卑,改為「奉天承運」,表示他的一切行動都是「奉天」而行的,他的皇朝是承方興之「運」的,誰敢反抗天命?誰又敢於違逆興運?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以應天為京師。

奉天殿受賀後,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標為皇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各文武功臣都加官進爵,授予莊田。皇族死的活的全都封王。一霎時鬧鬧攘攘,歡歡喜喜,新朝廷上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新氣象,新京師里平添了幾百千家新地主、新貴族,歷史上出現了一個統一的新朝代。

皇族和其他文武官僚、地主家族組成新的統治階級,代表這階級執行統治的機構是朝廷。這朝廷是為朱家皇朝服務的,為地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朱家皇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給他的皇朝起的名號是大明。

大明這一朝代稱號的決定,事前曾經過長期的考慮。

歷史上的朝代稱號,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大體上可以分作四類,第一類用初起的地名,如秦、漢;第二類用所封的爵邑,如隋、唐;第三類用當地的物產,如遼(鑌鐵)、金;第四類用文字的含義,如大真、大元。大明應該屬於第四類。

大明的意義出於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經過五百多年公開和秘密的傳播,明王出世成為民間所熟知的預言。韓山童自稱明王起事,敗死後,他的兒子韓林兒繼稱小明王。西系紅軍的別支明昇出稱小明主。朱元璋原來是小明王的部將,害死小明王,繼之而起,國號大明。 據說是劉基出的主意。

朱元璋部下分紅軍和儒生兩種人,也就是農民和地主兩個系統。到建國以後,原來由農民出身的將帥也都成為新地主了。這一朝代稱號的採用,使兩個系統的人都感覺滿意。就出自紅軍諸將的觀點來說,他們大多數起自淮西,受了彭瑩玉的教化,其餘的不是郭子興的部曲,就是小明王的故將,或天完和漢的降將,總之,都是明教徒。用大明做新皇朝的稱號,第一表示新政權是繼承小明王的,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應該團結在一起,共享富貴;第二告訴人民以明王已經在世,只此一家,其他的全是冒牌,不要相信;第三使人民安心,老實本分,享受明王治下的和平合理生活。就出自地主的儒生集團的觀點來說,他們固然反對明教,和紅軍處於敵對地位,用盡心機,勸誘朱元璋背叛明教,放棄階級鬥爭,暗殺小明王,另建新朝代。可是,對於這一朝代稱號,卻用儒家的看法來理解。明是光明、是火,分開是日月二字,古禮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說法。千多年來「大明」和日月都是朝廷的正祀,無論是列做郊祭或特祭,都為歷代皇家所重視、儒生所樂於討論的。而且,新朝是起於南方的,和以前各朝從北方起事平定南方的恰好相反,拿陰陽五行之說來推論,南方為火,為陽,神是祝融,顏色赤;北方是水,屬陰,神是玄冥,顏色黑。

新朝建都金陵,是祝融的故墟。 元朝建都北平,起自蒙古大漠。那麼,以火制水,以陽消陰,以明克暗,不是恰好相勝?再則,歷史上的宮殿名稱有大明宮、大明殿,古神話里「朱明」一詞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稱號聯在一起,尤為巧合。因此,儒生這一系統也贊成用這一朝代稱號。這兩種人出發點不同,結論卻取得一致。

在元末二十年的波瀾壯闊的階級鬥爭中,被統治者組織武裝力量,所標榜的是「明王出世」和「彌勒降生」的預言。朱元璋是深深明白這類預言、這類秘密組織的鼓動意義的。正因為他是明教徒,正因為他曾崇奉彌勒佛,正因為他是從明教和彌勒教的秘密傳播得到機會和成功,成為新興的統治者,他要把手創的這份產業永遠保持下去,傳之子孫世代,決不許可別人學他的榜樣,危害他的統治。而且,大明已經成為皇朝稱號了,更不能容許對這稱號有所褻瀆。因此,他做皇帝的第一年,就用詔書禁止一切邪教,特別是白蓮社、大明教和彌勒教。接著把這禁令寫成法律條文,《大明律》《禮律》《禁止師巫邪術》條規定:「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圖像,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扇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句解:「端公、太保,降神之男子;師婆,降神之婦人。白蓮社如昔遠公修凈土之教,今奉彌勒佛十八龍天持齋念佛者。明尊教謂男子修行齋戒。奉牟尼光佛教法者。白雲宗等會蓋謂釋氏支流派分七十二家,白雲持一宗如黃梅、曹溪之類是也。」明尊教即明教,牟尼光佛即摩尼。《昭代王章條例》:「左道惑眾之人,或燒香集徒,夜聚曉散,為從者及稱為善友,求討布施,至十人以上,事發,屬軍衛者俱發邊衛充軍,屬有司者發口外為民。」善友也正是明教教友稱號的一種。《招判樞機定師巫邪術罪款》說:「有等捏怪之徒,罔顧明時之法,乃敢立白蓮社,自號端公。拭清風刀,人呼太保。嘗雲能用五雷,能集方神。得先天,知後世。凡所以煽惑人心者千形萬狀。小則人迷而忘親忘家,大即心惑而喪心喪志,甚至聚集成黨,集黨成禍,不測之變,種種立見者,其害不可勝言也。」 明確指出封建皇朝對人民秘密結社的恐懼,必須嚴刑禁止。溫州、泉州的大明教,從南宋以來就根深蒂固流傳在民間,到明初還「造飾殿堂甚侈,民之無業者咸歸之」。深為封建皇朝所忌恨,便借口它名犯國號,教堂被毀,教產被沒收,教徒被逐歸農。 宋、元以來的明州,也改名為寧波。 明教徒在嚴刑壓制之下,只好再改換名稱,秘密活動,成為民間的地下組織了。這一系列措施,顯示了當時階級鬥爭的情況。元末農民起義,是通過秘密宗教的組織活動發動起來的,目的是推翻蒙漢地主統治階級。現在,明封建皇朝用嚴刑取締、壓制秘密宗教,目的卻是維護、鞏固封建皇朝的統治。但是,階級鬥爭是不能用封建政權的法令壓制下去的,只要封建政權的性質不變,階級鬥爭就永遠不會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