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我親密行為

一位婦女站在月台上,即將登車時她突然一陣驚恐。丈夫問她是否關了廚房門,她突然意識到她沒有關。她該怎麼辦?在出聲之前,她張大嘴,一隻手舉起來捂臉。開口說話以後,她的手還是捂著臉。過了一陣,那隻手才放下來,下一個行為鏈隨即開始。我們不追蹤這個行為鏈,相反,讓我們集中看那隻手,因為手是通向身體親密行為一個新世界的線索,這個新世界就是自我親密行為。

在那恐怖的一瞬間,那位婦女立即擁抱自己,給自己安慰,她用手去捂臉。無意之間,緊張的情緒驅使她去觸摸自己、安慰自己;其他情況下,那是愛人安慰她的親密行為,或者是她小時候受傷害時父母安撫她的動作。在這裡,替代愛人或父母安撫的是她自己的手。以手捂臉的動作自動發出,不假思索,毫不猶豫。做這個動作時,她的面頰還是自己的面頰,然而在象徵意義上,她的手已經成為另一個人的手,即愛人或母親的手。

這類自我親密行為我們難以識別,但它們和以上各章介紹的親密行為從根本上說是一樣的。表面上,它們是「一個人」的行為,實際上,它們是無意識模仿兩個人的行為,身體的某一部分成了想像中的親友安慰我們的親密行為。換言之,它們是假性的人際交往動作。

在這個方面,這類動作是第五種親密行為源頭,也是本書要講的最後一種身體親密行為。五種親密行為可以概括如下:(1)我們緊張和/或壓抑時,我們親愛的人可能會擁抱我們或拉一拉我們的手,給我們安慰;(2)親人不在場時,觸摸我們的可能是提供專業服務的人,比如醫生,他可能會拍拍我們的手臂,叫我們別擔心;(3)如果身邊只有寵物狗或寵物貓,我們可能會把寵物攬入懷中,用臉去貼那毛茸茸的身體,在溫暖的皮毛中尋求安慰;(4)如果我們獨自一人,深夜被令人毛骨悚然的響聲驚醒,我們可能會抓住被單裹在身上,在那溫柔的擁抱中尋求安全感;(5)如果上述條件都不具備,我們還有最後一招,那就是自己的身體;我們可以用各種辦法擁抱、摟抱、緊抓和觸摸自己、安慰自己,以消除自己的恐懼。

如果你花點時間觀察,看看人們的行為舉止,很快就會發現,自我觸摸司空見慣,比你最初的想像更加常見。不過,如果你認為一切自我觸摸行為都是人際親密行為的替代動作,那就錯了。比如,在腿上撓癢就不是別人給自己撓癢的替代動作,那只是為了撓癢,自有其意義,沒有任何隱蔽的親密因素。由此可見,不誇大自我親密行為至關重要。為了準確理解親密行為的意義,最好是先提出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如何並為何觸摸自己的身體?

帶著這個問題,我分析了數以千計的人類自我觸摸行為的例子。首先發現的是這樣一個事實:頭部是接受親密接觸的最重要的部位,手是最重要的給予親密接觸的器官。雖然頭部占人體的比例很小,但它接受的親密接觸大約佔總量的一半。

辨識頭部所受的親密接觸,我們可以把這類動作分為650種。具體步驟是,記錄所用的手的部位,觀察接觸如何完成,看看頭部的什麼部位受到觸摸。結果很快顯示,頭部的親密動作分為四大類。雖然前三類本身有趣,但和我們這裡的研究沒有直接關係,所以我們點到即止。然而,這三類也很重要,不能不列,且有必要單列,使之與真正的自我親密行為區別開來。茲將這四類頭部動作分述如下。

(1)保護動作。舉手護頭,以減少對感覺器官的刺激。想要少聽時,手就捂住耳朵;想要少聞時,手就捂住鼻子;如果光線太強,手就遮住眼睛;如果完全不能忍受強光,就完全蒙住眼睛。同理,為了減少訊息輸出,手可以舉起來遮住嘴巴,以掩飾一部分面部表情。

(2)清理動作。手舉起來到頭部去撓、揉、剔、擦或做類似的動作。梳理頭髮的動作也屬於這個範疇。其中一些動作真是為了清理,但許多是「緊張的」動作,因情緒緊張而引起,類似於動物行為學(ethology)所謂的移置活動(displat activity)。

(3)特殊信號。手舉起來到頭部去完成象徵性動作。手背觸下巴、手心向下的動作表示「我吃飽了」,象徵「食物」已經到了食道口。少年嘲笑人時,用「大拇指摸鼻子」,其餘手指展開呈扇形。這一動作起源於象徵鬥雞的雞冠,成了發出威脅的手勢,所以它又叫作「鬥雞冠」。在一些國家,另一個象徵性的侮辱動作是兩隻手放在太陽穴上做成兩隻犄角,大拇指頂太陽穴,食指抬起,略微彎曲。一個常見的自辱動作是食指對著太陽穴,狀如想像的手槍,呈射擊狀。

(4)自我親密動作。舉手至頭部模擬人際親密行為。令人驚奇的是,竟有4/5的手對頭的動作屬於這個自我親密動作。看來,我們摸頭的主要原因是無意之間模仿他人觸摸我們的動作,藉以得到慰藉。

最常見的自我親密動作是用手托住頭,手肘支撐,前臂承受頭部重量。當然可以說,這一動作顯示頸部肌肉疲勞;但如果仔細觀察就可以顯示,疲勞不能解釋大多數手撐頭的情況。

在這個動作里,那隻手的功能不僅是自身的功能。手得到手肘的支撐,其力量更大,支撐更堅實,它似乎在替代「想像中伴侶」的肩頭或胸脯。在媽媽或戀人的懷抱里,我們常常把臉貼在他們身上,用面頰去感覺他們的溫馨。我們手托面頰時就可以重溫那樣的感覺,使自己感到舒服和親密。再者,因為這個動作的源頭比較模糊,我們可以在公開場合做這個動作,不會被認為是幼稚的。吮吸拇指模仿嬰兒期吮吸媽媽乳頭的動作也使人舒服,但那偽裝能一眼看穿,所以我們總是避免這個動作。

另一個常見的動作是舉手托住頭部,比如那位月台上的婦女在震驚時以手掩面的動作。此時,因為頭部沒有支撐,所以它不會做出倚靠的動作;看來,這一動作和用手捧住面部或頭髮摩挲的關係更加緊密,戀人相擁時,用手摩挲面部或頭髮的動作被用來給擁抱加溫。在這裡,手的功能是伴侶象徵性的手,而不是伴侶象徵性的胸腹或肩頭。

嘴這個部位很受人注意。在這裡,最常見的動作是用手指或拇指而不是用五指去撫摸嘴唇。手指或拇指撫摸嘴唇時,其功能就是替代母親的乳房和乳頭。吮吸拇指的動作很罕見,已如上述,但稍加修飾、不那麼顯著的吮吸拇指的動作卻比較常見。最簡單的修正動作是拇指尖放在嘴唇上,既不放進嘴,也不吮吸,但親密接觸給人撫慰的功能已在其中。食指尖端、側面和背部也常用來觸摸嘴唇,且時間較長。這個動作也有安撫作用,使人朦朧中下意識地回想起嬰兒期的吸奶動作。

手指撫摸嘴唇還有一個更加精緻的形式。有時,食指或拇指輕輕地、緩緩地在嘴唇上摩挲,再現嬰兒嘴唇在媽媽乳房上摩挲的情景。特別焦慮時,咬指關節或指甲的動作出現了。遭遇挫折時,這個動作變本加厲,很容易造成損傷,以至於失去整個指甲,指尖光禿禿,周圍皮膚猩紅潰爛。

在手對頭的各種接觸中,最常見的動作按頻率排序如下:(1)手托腮幫子,(2)手托下巴,(3)手撩撥頭髮,(4)手捂面頰,(5)手指觸摸嘴唇,(6)手觸太陽穴。男女兩性都做這些動作,但兩種動作有強烈的性別差異。女人撩撥頭髮的動作是男人的3倍;男人手觸太陽穴的動作是女人的2倍。

離開頭部沿著身體往下看,我們很快就發現其他形式的自我親密行為。我們都熟悉新聞電影記錄地震或礦難創傷的畫面。一位悲痛欲絕的婦女的動作就不僅是以手捂面了;在那樣的情況下,以手捂面不足以平息她快要崩潰的情緒。她的動作更大,會緊緊抱著自己的身子,猛烈搖晃,悲痛欲絕。她坐在倒塌的家園前,或幾近絕望地坐在礦井口。如果不是和另一位礦難者的親人擁抱,她就會擁抱自己,來回搖晃,彷彿回到嬰兒期驚嚇時母親抱著她搖晃一樣。

這是極端情況,但我們大家每天都在用一個類似的自我親密動作,雙臂交叉抱在胸前;情況不緊張,動作也不緊張。雙手抱胸前反應的情緒比較平穩,痛苦時緊緊抱著自己的強度較大。這個抱手的動作也是自我親密行為,能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這是我們略處守勢時的典型動作。比如,我們在派對或其他社交場合與不太熟悉的人交談時,如果有個人走得太近,「近得使人不舒服」,我們就手臂交叉放胸前,以恢複舒服的感覺。一般地說,我們幾乎意識不到這個動作,也不會意識到,這個動作和周圍人的動作有何關係,但其運作方式使之成為無意識的社交信號。比如,如果一個人堵在門口不讓人進,他就可以手臂交叉抱胸前,表示「閑人免進」。對他而言,這個動作有安撫作用,但對他人而言,這個動作肯定有威懾作用。其信號是,他以自我擁抱的方式把人拒之門外,他在這個動作中找到了自足的力量。

另一個我們大家每天都用的自我親密行為是「和自己拉手」。一隻手行使自我的功能,另一隻手拉著它,其功能是想像中的同伴安撫的手。這種動作有幾種姿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