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國王深愛他的王后,愛得毫無保留,而她也全心全意愛他。這樣的故事只會以災難收場。

——《童話與民間故事》

佛羅倫斯·德蘭諾伊著

佛羅倫斯·德蘭諾伊,語言學家,歷史學家,1432年生於維可瓦羅,並於1460年至1475年間擔任帝國宮廷的書記與圖書管理員。他孜孜不倦地研究民俗學與傳說故事,發表了許多極具影響力的論文,那些文章堪稱帝國北方地區語言學與文學歷史上的里程碑。他最重要的作品包括《北方人的傳說與傳奇》《童話與民間故事》《意外驚喜,抑或上古血脈的神話》《獵魔人傳說》,以及《獵魔人與女獵魔人——無盡地尋找》。他從1476年開始擔任古勞皮安堡大學的教授,並於1520年在當地離世。

——《世界最大百科全書》第四卷

艾芬伯格與塔爾伯特著

風從海上吹來,船帆隨風飄動。針雨如細小的冰雹敲打在臉上,帶來陣陣痛楚。從大運河湧入的河水泛著油光,在風吹雨打中起伏不定。

「大人,這邊請。船已經準備好了。」

迪傑斯特拉嘆了口氣。他已經厭倦了海上旅行,只要能踩上平穩的堤岸和鋪路石,哪怕只是一小會兒,都能讓他欣喜若狂。但他又要回到搖擺不定的甲板上,一想到這兒,他的胃裡就一陣陣不舒服。但他必須這麼做。朗·愛塞特,柯維爾的冬季首都,與世界上的其他都城截然不同。在朗·愛塞特的港口,經海路到來的旅行者在石頭碼頭上岸之後,會立刻搭乘下一艘船出發——那是一種船首很高,船尾卻要矮得多的細長船隻,通過划動數對船槳來行駛。朗·愛塞特建在水上,位於探戈河寬闊的河灣內。這座城市沒有街道,取而代之的是運河,所有交通都由小艇進行。

他走上船去,正在等他的瑞達尼亞大使立刻致以問候。他們的船離開碼頭,船槳整齊地劃開水面,小船開始移動,速度逐漸增加。瑞達尼亞大使保持沉默。

大使,迪傑斯特拉暗自心想,瑞達尼亞向柯維爾派遣大使有多少年了?超過一百二十年。也就是說,柯維爾和波維斯脫離瑞達尼亞王國有一百二十多年了。這期間發生了很多事。

波維斯和柯維爾位於普拉克希達海灣北部,有史以來一直是瑞達尼亞王國的采邑,崔托格的宮廷更將這兩個地方視為王冠上的明珠。過去統治那兒的是自稱「特洛伊登後裔」的伯爵們,他們繼承了——或者說自稱繼承了——特洛伊登的血脈。特洛伊登是瑞達尼亞國王拉多維德一世——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大帝」——的弟弟。年輕時,特洛伊登就以「虛偽」和「卑劣」而著稱。光是想像一下他成長後的樣子,都讓人滿心畏懼,拉多維德一世自然也不能免俗。他對這個弟弟的憎恨遠超瘟疫,所以為了擺脫特洛伊登,拉多維德一世任命他為柯維爾伯爵。因為對於瑞達尼亞王國來說,再沒有比柯維爾更遠的地方了。

從形式上說,柯維爾的特洛伊登伯爵只是瑞達尼亞的封臣,但與普通封臣不同,他不必承擔任何責任與臣屬義務。他甚至不用參與效忠儀式,只要承諾不會為害王國就好。有人說,拉多維德是憐憫他,知道「王冠上的明珠」交不出多少貢品和軍隊。而另一些人則聲稱,拉多維德只是不想見到伯爵,光是想想這個弟弟會帶著金錢或軍隊出現在崔托格,他就噁心得想吐。事實究竟如何,沒有人知道,但這情形就這麼保留了下來。拉多維德一世駕崩多年之後,瑞達尼亞仍在實行大帝在位時制定的法律。首先,柯維爾是臣屬國,但無需納貢與出兵。其次,特洛伊登家族可以自行決定繼承人。第三,崔托格不會插手特洛伊登家族的事務。第四,特洛伊登家族成員在國定假日不會受邀參加崔托格的慶典。第五,其他任何情況下也都不會邀請該家庭。

簡而言之,沒多少人知道北方發生了什麼,也沒人在乎。傳到瑞達尼亞的消息——主要還是通過科德溫——不是柯維爾伯爵與北方的小領主發生了什麼衝突,就是他們與亨佛斯、瑪琉爾、克雷伊登、塔爾哥或別的什麼名字難記的國家又進行了同盟與戰爭之類。誰征服或吞併了誰啊,誰和誰拉關係成了姻親啊,誰擊敗了誰要求納貢啊,等等等等。但這些國家具體都有誰,這些事件的起因與結果究竟如何,瑞達尼亞並不十分清楚。

然而,北方的戰事和衝突吸引了大批惡棍與冒險者,以及尋求刺激、財寶與致富機遇的人們。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甚至包括辛特拉和利維亞等偏遠國家,但其中大部分還是瑞達尼亞人和科德溫人。科德溫有許多騎兵寧可叛逃也要跑去柯維爾,更有謠言說,其中為首的便是著名的愛蒂恩——科德溫國王性格叛逆的私生女。在瑞達尼亞,有傳聞說阿德·卡萊的宮廷打算佔據北部諸國,進而奪取瑞達尼亞的王冠。有些人開始叫囂必須使用軍事手段介入該地。

然而,崔托格卻公開宣布,他們對北方不感興趣。根據王家法理學者的看法,現行的法律是相互作用的,既然柯維爾對王室不承擔義務,王室也無需向柯維爾提供援助。尤其柯維爾也從未請求過援助。

與此同時,經歷戰爭的多次洗禮之後,柯維爾和波維斯變得越來越強大,只是明白這事的人寥寥無幾。國力提升最明顯的徵兆,便是出口貿易額越來越多。過去數十年里,人們總說「柯維爾唯一的財富便是沙子和海水」,但等到食鹽工廠出現之後,這句玩笑便不再是玩笑了:柯維爾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玻璃與食鹽市場。

儘管數以萬計的人開始使用印有柯維爾工廠標誌的玻璃容器,又用波維斯生產的食鹽給湯調味,但在人們的印象中,那裡仍是個偏僻、遙遠、環境惡劣又充滿敵意的國度。

在瑞達尼亞和科德溫,有人會用「滾去波維斯或柯維爾」替代「下地獄吧」。師傅會對不聽話的學徒說:「如果你不喜歡我,就滾去柯維爾吧,沒人攔著你。」教授會這樣訓斥不守規矩的學生:「別把柯維爾的禮節搬到這兒來!」農民的兒子批評祖輩的犁地和休耕制度時,往往也會遭到回擊:「你這麼有本事,幹嗎不去波維斯啊?」

總之,誰不喜歡傳統,誰就可以滾去柯維爾和波維斯,反正沒人攔著你。

這些話聽多了,人們漸漸意識到,通往柯維爾和波維斯的道路確實暢通無阻。於是,第二撥前往北方的移民潮開始了。跟前一次一樣,這次的移民也是對現狀不滿,渴望得到更多東西的人們。只是這一次,他們不光是沒有地產、無家可歸的冒險者。

在前往北方的人中,有堅持所謂的「不現實」與「瘋狂」理論的科學家。有堅信自己能打破主流觀點的窠臼,製造出革命性新機械與新設備的工程師和發明家。有認為用魔法建造堤壩並非瀆神的巫師。有認為謀求利潤不分國境,必須摒棄故步自封思想與短淺目光的商人。還有聽信了別人的說法,認為不毛之地也能化為良田,在北方氣候下也能大量養殖牲畜的農夫和農場主們。

去北方的還有礦工和地質學者。他們認為,柯維爾荒無人煙的群山和丘陵就是確鑿的證據——既然外表如此貧瘠,那麼內部肯定潛藏著寶藏。因為大自然一向以平衡著稱嘛。

那裡的確潛藏著寶藏。

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柯維爾利用礦產資源得到的利益超過了瑞達尼亞、亞甸和科德溫三國的總和,這裡開採和加工的鐵礦石產業僅次於瑪哈坎。然而,即便瑪哈坎也要進口柯維爾的貴重金屬,用以製造合金。柯維爾和波維斯的銀、鎳、鉛、錫與鋅礦石的開採量達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銅礦石與天然銅的開採量則是二分之一,錳、鉻、鈦和鎢礦石是四分之三,那些只以純粹形態存在的金屬——包括鉑、鐵金 和阻魔金——的開採量也同樣達到了四分之三。

黃金的開採量更在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憑藉這些黃金,柯維爾和波維斯買下了北方無法種植或養殖的一切,以及柯維爾和波維斯不會生產的一切。後者不是因為某些主觀或者客觀條件限制,純粹是因為利潤不夠豐厚。柯維爾和波維斯的手藝人,還有那些背著行李遠道而來的年輕人,如今的收入是瑞達尼亞或泰莫利亞的同行的四倍之多。

柯維爾開始與全世界貿易往來,還想進一步擴大貿易規模。但事與願違。

瑞達尼亞國王換成了拉多維德三世,其人繼承了偉大的曾祖父拉多維德大帝的名號、狡猾與貪婪。他被溜須拍馬之輩稱為「無畏者」,又被其他人稱為「紅王」。他注意到一件他的祖先們都忽略的事實:既然柯維爾的生意做得如此之大,為什麼瑞達尼亞卻見不到一個銅子兒?柯維爾只是個無足輕重的爵領,是臣屬國,是瑞達尼亞王冠上一顆小小的明珠。作為臣屬,柯維爾也該侍奉自己的君主了!

良機很快到來,瑞達尼亞與亞甸發生了邊境衝突,地點一如既往是在龐塔爾山谷。拉多維德三世決定出動軍隊,並開始進行必要的準備。他制定了戰時的特別稅法,稱之為「龐塔爾什一稅」,要求所有國民和臣屬國都必須繳納稅金,沒有例外,包括柯維爾。紅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