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雖然講的是體育,但其實早已超越了體育。
1
1936年的奧運會,是在德國柏林舉行的。
柏林也曾被定為1916年奧運會的舉辦地,但因為德國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所以那屆奧運會停辦了。1928年,德國才獲得參加奧運會的資格。
1932年,國際奧委會將1936年的奧運會舉辦地定在了柏林。當時,德國納粹尚未上台,但氣焰已經比較囂張了。
而當時的納粹認為奧運會是「猶太人與和平主義者搞的花樣」。納粹分子還認為,在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日耳曼人和黑人同場比賽,是一種恥辱。(1932年的奧運會,是中國人首次參加的奧運會。請參看《歷史的溫度4》收錄的《一個人的奧運會》。)
1933年,希特勒上台,納粹主義正式大行其道。鑒於當時的德國政治形勢,國際奧委會在1934年專門討論:還要不要在柏林舉辦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前往德國實地調查。
負責這次調查的是當時的國際奧委會委員、一直提倡體育與政治分開的美國人布倫戴奇。雖然調查委員會在德國看到了不少納粹排斥猶太人以及擴軍備戰的事實,但布倫戴奇還是堅持,柏林有舉辦奧運會的條件。
另一方面,納粹在上台後,對奧運會的態度有了180度大轉彎,希特勒希望通過舉辦這次奧運會,向全世界展現德國的強大和熱情,以及雅利安人種的優越,所以他對奧委會的各種要求都盡量配合,甚至發電發函,邀請已逃亡海外的猶太選手回到德國參加奧運會。
最終,國際奧委會做出了1936年奧運會依舊在德國舉辦的決定。
2
時間終於到了1936年8月1日,柏林奧運會隆重開幕。
儘管賽前受到不少國家的抵制(那些國家甚至一度嘗試在巴塞羅那舉行這一屆奧運會),但這屆奧運會還是吸引了包括美國在內的49個國家的3963名運動員。其中女選手331人,男選手3632人。德國人數最多,共406名運動員,美國次之,有330人。
這一次,中國派出了69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2名,男運動員67名),共參加了5個項目的比賽。遺憾的是,除了符保盧一人通過撐竿跳高及格賽(決賽中被淘汰),其餘人均在預賽中遭淘汰。這批運動員為了湊夠來比賽的路費,甚至還通過街頭賣藝籌款。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代表團這次派出了武術表演隊,他們表演的雙人對練項目讓西方人嘆為觀止。
當時參加柏林奧運會的游泳運動員楊秀瓊有「美人魚」之稱,《歷史的溫度4》裡面寫過的劉長春也參加了本屆奧運會,但兩人均在預賽階段被淘汰。
應該說,「公關大師」希特勒確實為本屆奧運會花了大量心思。有些東西,是他開創並且流傳至今的。
比如,在他的授意下,奧運會第一次有了「聖火傳遞」的儀式。1936年7月20日,柏林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火炬接力活動歷時12天,穿過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國家,歷經3187公里後抵達柏林,全部通過火炬手跑步傳遞完成。從柏林奧運會開始,聖火傳遞成了奧運會中必不可少的儀式。
又比如,柏林奧運會開了奧運會電視直播的先河,當時德國人可以通過電視免費觀看奧運會。
此外,柏林還興建了一座能容納10萬人的奧林匹克體育場,這樣的規模,放到現在來看也是令人驚嘆的。
3
說說這屆奧運會的比賽。
在德國比賽,又以突出「雅利安人優異」為目的,所以,幾乎是毫無懸念的,德國代表團以33枚金牌名列本屆奧運會金牌榜的第一位(美國名列第二位)。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細節,是奧運會的恥辱。
比如,在很多主觀評分的項目里,德國人所向披靡。馬術比賽,6個項目的金牌被德國包攬,在後來的奧運會上,這種情況再也沒有發生過。
體操比賽,德國男、女隊包攬團體冠軍,並且獲得多枚單項金牌,甚至引發其他代表團抗議。
即便是在以客觀數據為準的比賽中,德國運動員也獲得了格外優待。比如在自行車1000米爭先賽中,德國運動員托·默爾肯斯把車騎出了車道,照理應該被取消資格,但他只是被罰了款,照樣獲得了金牌。
但田徑比賽出了一點小意外,柏林奧運會因此有了另一個名稱:歐文斯的奧運會。
傑西·歐文斯,美國人,當時被稱為「黑色閃電」。在1935年的一場美國大學生運動會上,他在45分鐘內打破五項世界紀錄、打平一項世界紀錄,震動全美。1936年,他代表美國來到柏林奧運會,在男子100米、男子200米、男子跳遠和男子4×100米四個項目中摘得4枚金牌,多次打破奧運會紀錄,震驚世界。
按常規,主辦國元首將和金牌獲得者握手。希特勒和每一名德國的金牌獲得者都握了手,但拒絕和歐文斯握手。國際奧委會警告他:「要麼握手,要麼之後都別握手。」希特勒選擇了退場。
可是全世界的報紙都沒有放過這個大新聞,《雅利安人種優越論破滅》《歐文斯嘲弄了希特勒》等標題紛紛登上頭版。
這裡說一個插曲。
1936年,至少在種族問題上,美國自己並沒有比德國好到哪裡去,「黑人低人一等」的種族歧視觀念在美國根深蒂固。即便是凱旋的歐文斯,後來為了生計,也只能恥辱地和馬、汽車賽跑,賺一點生活費。
即便到了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美國的種族歧視依然嚴重,當時大批美國黑人運動員甚至在醞釀抵制奧運會,是傑西·歐文斯站出來勸他們服從大局。
但美國的黑人短跑名將史密斯和卡洛斯在墨西哥奧運會獲得男子200米金牌和銅牌後,在美國國歌響起的那一剎那,高高舉起了戴著黑手套的拳頭,抗議種族歧視,留下了一張經典的照片。
4
讓我們再回到1936年的柏林。
在那屆奧運會上,有一個東亞人的面孔,也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不是中國人,是朝鮮人。
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男子馬拉松冠軍,是當時的朝鮮選手孫基禎。這是亞洲人第一次奪得長跑項目的金牌。但當時,朝鮮是日本殖民地,所以頒獎儀式上為冠軍升起的是日本國旗。當日本國旗升起的時候,孫基禎低下了頭。
朝鮮的《東亞日報》第二天刊出孫基禎領獎的照片,但把他身邊的太陽旗塗掉了。日本統治者因此將8名「涉案」者投進監獄。直到韓國成為獨立國家後,這枚金牌的國籍才被更改為韓國。52年後,孫基禎在漢城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手持聖火跑入會場,他的眼中充滿了淚水。
柏林奧運會後三年,即1939年,德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54年,國際奧委會在紀念奧林匹克運動60周年發表的44號公報中終於承認,當時在納粹主義十分囂張的德國舉辦奧運會是不適宜的。
那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正是當年支持柏林舉辦奧運會的美國人:布倫戴奇。
饅頭說
我不知道強調多少次了,奧運會永遠躲不開政治。柏林奧運會,又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但那屆奧運會的男子跳遠比賽,也就是歐文斯奪冠的那個項目,發生了令人記憶深刻的一幕。
那是場預賽,歐文斯當時只要正常發揮,進入決賽毫無問題。但第一次試跳,他踏板過線犯規。第二次為了保險,他從踏板後起跳,結果成績一塌糊塗。
他遲遲不敢開始第三跳。
這時候,看台上的希特勒離場了。
在希特勒離場之後,一名德國運動員走了上來,藍眼睛,標準雅利安人種。大家都認識他,他是德國的跳遠明星盧茲·朗。
盧茲·朗輕輕地和歐文斯說:「現在取得決賽資格,是最重要的。」並且把自己的一個小訣竅教給了當時只有23歲的歐文斯:「把自己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後數英寸,起跳位置就不會差太多了。」
果然,歐文斯照做後,最後一跳差點打破了奧運會紀錄。
在幾天後的決賽中,盧茲·朗打破了世界紀錄,但隨後歐文斯又打破了他的紀錄,並以微弱的優勢獲得了冠軍。
此時的盧茲·朗跑向了歐文斯,把他拉到了場中央,當著全場12萬觀眾的面舉起了他的手大喊:「傑西·歐文斯!傑西·歐文斯!」
全場先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靜,隨即忽然齊聲高呼:「傑西·歐文斯!傑西·歐文斯!」
而歐文斯等人群安靜下來,也舉起了盧茲·朗的手大喊:「盧茲·朗!盧茲·朗!」
全場再次爆發出了歡呼:「盧茲·朗!盧茲·朗!」
我相信,在那一刻,奧運會